安静的迁移
——以美国华童为例

2017-04-15 04:11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3期
关键词:领养跨国移民

(暨南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安静的迁移
——以美国华童为例

张小牧

(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跨国领养实际上是某种形式的移民或人口迁移,但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移民。近年来在美国的中国移民群体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被领养的中国儿童。中国从1992年正式开放涉外领养,外国人来华合法领养逐渐增多。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家庭跨国领养的第一大来源国,而美国则是中国涉外领养的第一大接收国。本文主要研究美国家庭跨国领养华童的历史背景、被领养的华童在美国的情况、韩国儿童在美领养情况对我们的启示等问题,以加深对中美之间跨国领养的理解与认识。

跨国领养;美国;华童

跨国领养儿童问题是国际移民研究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后,中国儿童被外国家庭领养的现象逐步多了起来。但是,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国内学者对跨国领养华童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其实,这些被外国家庭领养的华童也是华侨华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以美国家庭跨国领养华童活动为中心,就其领养活动的背景、被领养华童在美国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安静的迁移”

国际移民组织将“国际移民”分为“长期移民”和“短期移民”,并进一步界定为:长期移民系迁移到其祖籍国以外的另一个国家至少一年(12个月)以上,迁移的目的国成为其事实上的新的常住国。国际移民的三个基本要点:“一是跨越主权国家边界;二是在异国居住的连续性时间跨度;三是迁移的目的性。”①“安静的迁移”②是1984年人口统计学家对跨国领养儿童运动的描述。“跨国领养实际上是某种形式的移民或人口迁移,但是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移民。”③跨国领养在二战结束之后开始,战争给欧洲和日本的许多城市留下许多无家可归的战争遗孤,欧美一些国家的公民遂有了跨国领养之举。其中,“以美国为最,美国国会为此分别在1948年和1953年通过以“易地”和“难民”为由的临时法案,使这些战争遗孤得以移民美国”④。而跨国领养的诞生是在亚洲,大量的亚洲孤儿被西方父母领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之后。“在1970到1989的国际领养中,亚洲国家在领养国中成为主导,与此同时在1972到1987年之间韩国占了美国孤儿签证中50%的名额。”⑤跨国领养的儿童属于移民其中很小一部分,是在儿童被动、无主动意识情况下产生,故称“安静的迁移”。

华人新移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指被国外家庭收养的中国失依儿童,简称被领养华童。被领养华童在6000多万华侨华人当中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一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与传统的中国移民相比,这一群体在移民的方式、目的、途径、群体、年龄都存在很大不同。跨国领养的华童有着官方参与、无明确移民目的、较大性别比例悬殊、移民群体集中在福利院、普遍为低龄失依儿童的特点。这类新移民中的特殊群体同中国改革开放后赴美的新移民存在很大差异。首先被领养华童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大多数新移民所担心的生存问题;其次是文化与社会化状况差异,初到美国的华童年龄较小多数在两岁以下,此时所存在的社会适应问题微乎其微,而其他新移民则与之相反;再次是自我身份的构建,华童长期接受美国文化的熏陶认为自己就是美国人,然而其外在的身体特征却昭示了他们的根并不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社会化加剧,必然会面临一些令其困惑的问题。

中国开始海外领养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中以被领养到美国的儿童为最多。在美国方面,首先,美国有海外收养的历史。《美国在亚洲的跨国领养的历史》中提到美在亚洲的战争期间与当地妇女生了很多的混血儿童,许多美国人把人道主义救援描述成了一个“营救任务”,认为这些贫苦的亚洲的孩子需要美国营救。再者美国热衷于海外收养与其国内的领养情况有着直接关联。在1970年代中期由于生育率下降,用于国内收养“健康白人婴儿”数量下降。美国国内的白人家庭中愿意送养孩子越来越少;而黑人群体强烈反对领养黑人孩子;美国实行的“公开领养”,领养和送养双方相互认识,保持联系,因此容易起纠纷,由此使得美国领养者对在国内领养心存顾虑;在美国,领养机构的手续繁杂、费用高、时间长,一般要几年才能领养到一个本国孩子。

在中国方面,中国于1991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并决定于1992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的跨国领养政策基本上是参照了《海牙公约》⑥。要求养父母的年龄至少35岁,但是对年龄上限较为宽松。早些年,中国对于很多西方的领养者有着特别的吸引力。相对于其他跨国领养的国家,中国接受大龄父母或者单身人士的领养政策没有那么严苛和繁琐,领养程序清晰、历时较短、费用相对合理低廉。通常情况下,大概历时18个月,花费约15000-20000美金,包括支付一些列的手续费、支付给中国儿童福利院的捐助费用等,捐赠费约占总费用的一半。特别的是,中国方面对领养人提出必须有一方亲自来华接孩子,其他主要送养国则没有。比如韩国的领养机构是将孩子带至美国某机场与美国养父母交接,因此很多美国白人领养父母便没有机会感知孩子的出生地。而独特的来华之旅使得跨国领养更加人性化,也増加了美国养父母对孩子出生地及其文化的了解,对于日后的养育工作,特别是“双文化”教育理念的选择和实施的影响尤为重要。

二、美国被领养华童的现状

80年代后期,中国大陆开放了海外领养,但是正式的领养要到中国1992年正式颁布《儿童权利公约》。“实际上中国开始领养早在80年代,在1980年到1989年间,大约不到100名的大陆儿童送往国外”⑦从2003年到2011年,从中国领养的儿童总数占到从亚洲领养儿童总数的60%,但是在2004年和2005年这一比例从71%降至大约50%。据美国国务院领养事务部的统计,美国家庭跨国领养华童在2005财政年度有7903人之多,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⑧,被领养者以女性居多,且领养年龄多在两岁以下。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05年以后,美国家庭跨国领养华童的数量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在2008年,在美国领养的儿童中,中国儿童所占的比例从2005年的1.4%增加到2009年的10%。截止2016年,美国从中国1991年开放海外领养以来(1992年正式开放),共有8.8万的中国儿童被美国公民领养。

全球跨国领养在经历了几次较大的高潮之后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尽管跨国领养在1998年到2004年间以42%的速度増长,但是在2004到2007年之间以17%的速度下降。作为跨国领养的两大主要参与国,中美两国跨国领养儿童数量的减少直接表现为全球跨国领养的颓势。一方面美国在收养总人数上出现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的输出减少有关。美国跨国领养在从1999财政年度的15719人,到2004财政年度达到22991人的最高峰,之后不断减少。与此同时,中国送养至美国的儿童数量在1999财政年度为4108人,峰值为2005财政年度的7903人,此后不断不断减少,到2013财政年度仅为2306人。而在在1999年前十多年中,中国送养至美国的儿童数量一直处于直线上升的状态。

美国家庭跨国领养的中国儿童大多来自中国各大城市的福利院。根据美国国务院网站公布的关于美国各州跨国领养的数据显示,在近10余年内,美国各州跨国领养儿童总数排在前五的州分别为加州、纽约州、德克萨斯州、宾夕法尼亚州及伊利诺州。结合华人移民美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可以推测出这些被领养的中国儿童在美国的地域分布情况与在美华人主要分布地域的相似性。此外,这些养父母为了避开不友善的目光、问题,往往会选择那些多种族居住、有亚裔居住、有华人居住、邻近华人或者较为宽容的社区居住。“美国家庭跨国领养的华童大多就近生活在华人文化圈内或者附近,并且许多领养华童的美国家庭因共同的需求走到一起形成了社区”⑨。

由于中美双方领养资格条件的限制,有资格来华领养的美国家庭大多属于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或者以上的家庭,为领养儿童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多不成问题。中国收养中心在2007年发布实施的新规中规定,国外领养人的家庭资产需不低于8万美元。据黄邦汉教授在美国的调查显示,“来华领养的美国家庭百分之九十以上属于美国的中产阶级上层”⑩其年收入明显高于同期美国家庭平均收入。“领养华童父母的年收入从3万至30多万美元不等,主要集中分布在7-10万美元左右。”。这些家庭大多数有自己的住房,所不同的是领养华童家庭的中国文化色彩浓厚,有很多中国元素融入。

除了物质方面,精神层面更加重要,毕竟这些儿童会因肤色、种族的不同于其他本土的儿童会多一些不一样的成长问题。“中美文化教育”指的是同时接受中美两种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在中美两国社会中生存的基本能力。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社会和人口研究所的理查德.泰斯勒教授1996年带领团队对来自全美38个州的316位领养中国女孩的家庭中的526位家长进行了为期5年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领养父母们最重视的是让孩子为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而骄傲和让孩子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领养家庭为了践行“中美文化教育”做了很大的努力。首先,领养华童的家庭彼此联系,形成居住社区,营造适合华童健康成长的大环境。美国领养父母常常与其他领养华童的家庭、中国朋友或美籍华人建立和保持友谊。美国关于领养华童的社团、非盈利性组织的活动也很丰富。以“领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Families With Children From China,简称FCC)为例,在全美各地的分支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几乎中国农历年的各种节日都要被介绍,并尽可能地举办相关的活动。许多领养家庭的社交范围因为这些活动而发生变化,而领养中国孩子成为其共同点和相互联结的纽带。其次,美国领养父母将“中国文化”融入生活。这主要表现在家庭装饰、衣着、饮食、娱乐等日常生活方面所呈现出的“中国文化”特色,带领孩子参加与中国相关的活动。再次,在适当时期告诉孩子被领养的事实,适当时机开始“寻根之旅”。有很多养父母带领孩子回到中国寻亲、看一看出生地、感受中国文化或参加“夏令营”。如2011年7月,由中国收养中心主办、爱之桥服务社承办的“美国领养家庭寻根回访团”。寻根回访团的行程内容主要包括参观中国儿童福利机构和领养中心,听中国文化课,游览北京、西安、成都名胜古迹,感知中国文化。在活动结束后,分别赶赴自己曾经生活过的福利院,完成参观回访。

三、面临的问题与启示

作为新移民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美国白人养父母的呵护下,领养华童基本不存在生存危机的情况。据国外相关学者曾做过的一项“关于中国被领养者的领养后社会情绪适应和社交能力的高质量研究”显示,在华童的整体适应性方面,领养华童比美国标准领养案例有更好的适应性,而领养的华童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自我身份认同和美国的种族偏见。

“领养父母如何应对领养任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养儿能否顺利度过各个成长阶段。”许多美国家庭在领养了中国儿童之后,对中国的关注度增加、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培养孩子中华文化认同感。对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焦虑是他们此举的内在主要动力。在他们看来,家应该成为融合两种不同文化的良好场所和保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以正视日后可能因为肤色不同所引起的认同困惑。

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同早期历史上的种族歧视不同的是,进入新时期,美国种族歧视现象看似“越来越少”了,但实质上却是两种状况:“一方面是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对在美国社会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被贴上种族歧视标签的担忧。”美国华人移民作为亚洲少数族裔的一部分,其中的跨国领养华童送一特殊新移民群体必然会受到美国种族偏见的影响。在黄邦汉教授早期所作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领养父母称遭遇过“骚扰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领养华童的父母会选择居住于类似旧金山、纽约、华盛顿、洛杉机等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城市社区中的原因。

对于被领养华童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长大之后,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坐标?同时,对于大众来说,大家更为关心的是,中国儿童的跨国领养还能走多远?在这一方面,原先的跨国领养大国韩国的经历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

韩国是美国海外领养儿童总数最多的国家。美国一开始施行领养海外的孤儿只是想把美军在二战期间的士兵与当地人生的孩子带回国抚养。朝鲜战争后,韩国国内出现了数目不少的孤儿和弃儿,而当时的韩国时局艰难,这些孤儿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从1955年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的家庭来到韩国领养这些孩子。从那时开始,跨国领养在韩国就几乎没有间断过。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领养之后有部分人返回祖国,但是美国在韩国的领养却没有结束,期间美国领养了大量韩国本民族的孩子,直到韩国逐渐崛起,韩国民众认为大量的海外领养韩国儿童折射韩国的弱势,伤害到了韩国的民族自尊心,于是韩国开始逐渐减少了海外领养,甚至一度停止海外领养。此外,韩国严格控制非法生育,减少在福利院安置孤儿的数量也是海外领养减少的原因。朝鲜在1970年代曾严厉批评韩国政府允许孩子被外国人领养。受到这些攻击,韩国政府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去放开跨国领养,最终限制可被领养的儿童是那些残疾或混血儿童。由于韩国实施跨国领养儿童的活动时间较长,所以韩国被外国家庭领养的儿童数量很大。“根据韩国健康和社会事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50年间,共有超过15万韩国儿童被外国家庭领养,而另有消息源指出,这一数字或许已接近20万。”

韩国被海外领养的儿童有几点与中国不同。首先韩国儿童多为战争缘故的私生子、非婚生子,与中国的因为生育政策导致的人为弃婴不同,因此韩国被海外领养的孩子不存在性别比例的悬殊,而且早期领养的儿童多为混血儿童。其次,韩国开始海外领养远早于中国,已出现很多问题。早期被领养的韩国孩子与90年代开始领养的中国孩子社会环境不同,这些韩国孩子所遭遇的社会问题会更激烈一些。最后,韩国在90年代前后逐渐减少对外输送儿童甚至一度停止,因此早前被领养到国外的孩子已成长起来,具有代表性且问题也很突出。而中国的海外领养正式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这些刚成长起来孩子大部分还没有走进社会,出现的问题还不突出。

曾经大批涌到汉城(首尔)寻亲的人让韩国人敏感意识到大批的海外领养让韩国人脸上无光,甚至一度中止了领养。但是1998年经济危机让韩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开放海外领养。从1999年开始,韩国政府将这些被领养者作为海外韩国人而加以承认,并允许在韩国工作两年。这些昔日的弃儿如今却成了宝贵的人力资源,而这对于韩国这样一个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的国家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已经有大约500位被领养者重新回到韩国安家立业。”2004年8月汉城(首尔)举行了一个被领养者聚会,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的400多名韩国人参加。韩国的一家基金会与韩国外交部共同合作,为这些“被收养一代”提供机票等费用,邀请他们到首尔旅行。正如“海外韩国人基金会”的宣传手册所写的那样,韩国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呼唤“被收养一代”重新找到自己出生的家庭,“培养自己作为一个韩国人的自豪感”。韩国总统金大中曾代表官方向“被收养一代”正式道歉。他说:“我为你们因被遗弃而遭受的巨大痛苦深表遗憾……我们非常感谢那些好心收养你们的父母们,但同时我们又为此感到愧疚。”韩国对海外领养问题出现了从一开始的回避到后来正视这样的一个转变。韩国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小的偶然事件,而是一个群体性的历史积累下来的结果。于是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开始帮助这些当年被领养的韩裔找到身份认同,从国家层面认同他们使之有归属感,吸引这些韩裔回国投资,变劣势为优势。

【注释】

①李明欢.国际移民的定义与定义兼论中国移民问题.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年6月,第2期:第3页.

②Davis Mary Ann.“quiet migration”,“Intercountry Adoption Flows from Africa to the US:A Fifth Wave of Intercountry Adoptions?”,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2011;45(4):784-811.

③Jessaca.B.Leinaweaver.”international adoption is migration but an unusual kind”,”The Quiet Migration Redux:International Adoption,Race,and Difference”,In Hum Organ,2014;73(1):62-71.

④范可.跨国领养与跨“文化”的家——以来华领养的美国公民为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3月,第1期:第1页.

⑤Altstein·H,and R·Siomon.”From 1970 to 1989,Asian countries came to dominate intercountry adoption in most receiving countries,with Korea alone accounting for over 50% of all orphan visas granted in the USA between 1972 and 1987”,”Intercountry adoption:A Multinational Perspective”,Contemprory Sociology,1992,21(1):65.

⑥《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的试用》于1993年5月29日经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第17次外交大会通过,简称《海牙公约》。凡签署此公约的国家,其收养政策在《海牙公约》的范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4月27日批准通过,并于该日在我国生效。

⑦Feast.J.M.Grant,A.Rushton,and J.Simmonds.”Adversity Adoption and Afterward:A mid—life Follow up of women Adoption Hong Kong”.London:BAAF,2013.

⑧美国国务院领养事务部官网:http://travel.state.gov.content/adoptionsabroad/en/about-us/statistics.html

⑨范可.跨国领养——对美国人领养中国婴孩及相关现象的考察.世界民族,2004,3:47.

⑩黄邦汉等.华鸟美巢: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儿童问题研究.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7.

[1]黄邦汉.华鸟美巢: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儿童问题研巧[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版社,2005.

[2]余青.中国被收养儿童在美国的身份认同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2012.

[3]范可.美国公民跨国领养实践的发展与变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1):22-35

[4]范可.跨国领养—对美国人领养中国婴孩及相关现象的考察[J].世界民族,2004,(3)

[5]张忠霞.50年,十几万韩国儿童被跨国收养[J].新华每日电讯,2004,(4)

[6]范可.美国公民跨国领养实践的发展与变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1):22-35

[7]范可.跨国领养—对美国人领养中国婴孩及相关现象的考察[J].世界民族,2004,(3)

[8]郭秋梅.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移民:特征、挑战与治理[J].八桂侨刊,2012,(2)

[9]黄邦汉.美国Fcc和中美收养之异同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1)

张小牧,女,汉族,河南南阳,硕士研究生,暨南大学,研究方向:华侨华人史。

猜你喜欢
领养跨国移民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为啥呀?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自然资源丰裕是诅咒还是福音——基于跨国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