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与《闲情偶寄·居室部》美学思想探析

2017-04-15 04:11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3期
关键词:阿尔伯闲情李渔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0)

《论建筑》与《闲情偶寄·居室部》美学思想探析

史霁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100)

本文对李渔的《闲情偶寄》“居室部”篇,以及阿尔伯蒂《论建筑》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总结出两人在美学思想方面的异同。

李渔;阿尔伯蒂;闲情偶寄;论建筑;美学思想

一、人物及著作简介

李渔,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浙江兰溪人。原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小说家,文学家。李渔在61岁时写出共六卷的《闲情偶寄》专著,包括《居室部》、《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器玩部》等。李渔在书的开篇,写出了本书的宗旨:“一期点缀太平”、“一期崇尚俭朴”、“一期规正风俗”、“一期警惕人心”。另外在《居室部》中,集中论述了窗栏之制、房舍向背、墙壁装饰设计、窗栏设计的艺术原则及各种窗栏图样等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他从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挖掘出美,去寻找生活的各种情趣及雅致。

阿尔伯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建筑家、科学家。他的《论建筑》成书于1443年至1452年间,书中包含建筑学有关的基本定义,材料与结构及构造的问题,分析了建筑物的分类及各自的功能,主题在于装饰及美的问题。该书的内容是:

第一书:定义(设计)。

第二书与第三书:坚固(材料与结构、构造)。

第四书与第五书:实用(建筑类型及使用)。

第六书至第九书:美观(装饰,神圣建筑、公共建筑、私人建筑,关于比例理论)。

第十书:一般性结论①

阿尔伯蒂为“美”制定了三条标准:1.数字(numerus);2.比例(finitio);3.分布(collocatio)。对阿尔伯蒂来说,这些概念的综合,就是“和谐”,这是他的建筑理论中的关键性的美学概念。②

二、美学思想相似之处

(一)和谐与装饰

阿尔伯蒂对“和谐”概念的定义是:

美是一个物体内部所有部分之间的充分而合理的和谐,因而,没有什么可以增加的,没有什么可以减少的,也没有什么可以替换的,除非你想使其变得精糕。这是一件伟大而神圣的事情;所有我们的技能与智慧的资源都将被调动起来以达成这一目标。③

他所关于“和谐”的解释,“没有什么可以增加的,没有什么可以减少的”,不禁让人想起中国自古用于描绘美人之词:“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所描绘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完美境界。他在文中也论述过完美无缺的的东西连自身也很难做到。为了接近这一关于“和谐”的概念,在文中论述到,可以通过装饰,进行整理修饰,产生些许效果:使那些令人不愉悦的地方少一些注目感,使那些令人愉快的地方可以更加的醒目。

而李渔对于厅壁装饰的要求,是“浓淡得宜”,这是否与阿尔伯蒂的有关“和谐”所要求的“没什么可增加的,没什么可减少的。”有着些许联系呢?

李渔这样写道:

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④

他的意思是:厅壁不适宜太素,也不适宜太花。名人字画,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要浓淡得宜,错落有致。太素或者太花总不那么得体,给人以失去美的感受。名人字画自是另一种装饰,而且要与厅壁的装饰相和谐,相适宜。不会形成突兀之感。

关于阿尔伯蒂的“在使人愉快的地方更加醒目”这一点上,李渔也有自己的做法。因其生性喜欢飞鸟走兽,但又特别厌恶将其困于牢笼之中。此事不能两全。于是他在厅旁四壁,画满着色的的花树,又画上云烟缭绕,再把所喜爱的飞禽,放在用桃花树木所做的假的枝干之上。花是虚的,站在枝干之上的鸟儿却是真实灵动的。这样,鸟儿鸣叫或者飞舞之时,会使描绘在厅壁的鸟语花香的画面整个生动起来。在厅壁画上自然的景象,本来的目的是使,墙壁不过于素雅显得单调,不让人感到拘谨,而给人以身临自然之感,而飞鸟的加入更使如书画平面一般的景象更加真实更加愉悦。

(二)得当和节俭

阿尔伯蒂分别讨论了公共建筑与私人建筑,认为建筑中的适当性是一个基本问题。建筑物的大小与装饰,应该要与建筑物的功能相适应,重要的是在于与拥有者的身份相符。就这个观点而言,李渔也有相似的说法:“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⑤大意在于房屋要与人相称。虽然居士的房屋难免低矮一些,但干净会使它高大。他对自己的生活做过以下描述:

吾贫贱一生,播迁流离,不一其处,虽债而食,赁而居,总未觉稍污其座。性嗜花竹,而购之无资,则必令妻祭忍饥数日,或耐寒一冬,省口体之奉,以娱耳目。人则笑之,而我怡然自得也。⑥

大意为:在贫穷,颠簸流离之际,尚且需要借钱吃饭,租房子的情况下,也不会让自己的住处有所污染。甚至或忍饥几天,买来自己喜欢的花朵和竹子来愉悦自己的耳目。对于别人的笑话并不理会,怡然自得。以这样的生活态度对待拮据贫困的处境,而且还能从中发现美感,并以鲜花装饰。这样的房屋与他自己的情趣亦是相称的。

李渔还认为,房屋装饰最忌讳浪费,最忌没有与他人不同的想法:

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所见长,只得以此塞责。⑦

大意为:建造房崖,最忌讳奢侈浪费。不只是一般百姓的人家应当崇尚俭朴,就是王公贵族,也应该把节俭作为风尚。因为房子贵在精致不贵在华丽,贵在有新意、高稚,不贵在纤巧、灿烂。凡是喜好富丽风格的,是因为他不能标新立异,除了富丽没有什么别的新意,只好以此来应付。用的例子来说就是一件素雅新颖的衣服会比一件华丽普通的衣服更引人注目。这可不可以说是一种精巧的质朴呢。

而对于阿尔伯蒂而言:

后代中那些最好的人在公共与私人建筑中是仍然恪守了这种节俭思想的,因而使得这种美好习惯的坚持得以可能。⑧

阿尔伯蒂虽然也推崇节俭的思想,但他也说不会以任何方式对奢侈豪华进行谴责。他认为在建筑物的体量上花费巨大而无力装饰,要比在装饰上多花费的人更应该受到谴责。他也有说到解决的办法,即在公共的部分,或者主要是迎宾的部分处理得漂亮一些。他的结论在于,装饰并非财富的堆积,而是智巧的展露。

三、美学思想不同之处

(一)对自然的模仿与对数学的运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相信建筑学是科学,相信盖房子应当是有基本原则的,而这个基本原则就在于数学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数字”、“比例”与“分布”。因为“数字”是客观的存在,阿尔伯蒂用“数字”、“比例”和“分布”来定义“和谐”概念,就有了科学的涵义。克鲁夫特指出:

阿尔伯蒂对于数学的观察,是来源于自然的。他注意了自然中奇数与偶数的规律,并将它们运用到建筑的规则之中。

阿尔伯蒂列举了一串理想数字(4、5、6、7、8、9、10),他认为这些数字“更为贴近自然”,因而,对于建筑学而言,具有相当的重要。⑨

上述关于奇数与偶数的内在含义也许中国人会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观察到动物都是用偶数的爪子或蹄子站立或者行走,但也不会把当它当成自然的某些规律,并上升到可以进行科学计算程度,从而指导建筑的建成。然而阿尔伯蒂在向自然的观察与学习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进而发现美的所在。就奇数和偶数而言,在阿尔伯蒂的论述中有不同的使用。他认为,应该将柱子、转角,以及相类似的地方处理成奇数的形式。就是在观察最常见的人体脸部中,发现虽然人体有偶数的眼睛,耳朵,但在面部中央突出的地方,却只有一个鼻子,一张嘴。而在建筑体中,柱子及转角等地方亦属于整体部分的突出之处。处理成奇数的形式,就是对自然的规律有所回应。

阿尔伯蒂关于比例的定义如下:“那几根线条之间存在着的某种确定的相互对应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比例得以被测度,这些线条的其中之一是长度,另一个是宽度,还有一个是高度。”

在阿尔伯蒂看来,比例具有某种恒定性,就像是自然界中的规律一样。在他确定建筑学中比例的规律的时候,阿尔伯蒂从传统的角度进行探讨,他探讨了从圣奥古斯丁到包伊夏斯有关音乐和谐的理论;可以说,正式阿尔伯蒂将有关和谐的理论从音乐嫁接到了建筑学中。“和谐”在音乐中,或者“比例”在建筑中,这两者都遵从着同样的自然规律。在这里阿尔伯蒂明确地相信存在着某种确定的规则。⑩

可见,阿尔伯蒂认为“比例”是一种可以被测量或者说一种被计算出来的关系。而且是可以像自然界的规律一样被观察及运用。

“分布”也同样可以追溯到自然之中。这一概念确定了建筑物各个部件之间彼此相对的位置。在这里,由阿尔伯蒂从大量想象中所观察到的自然规律,导致了他对建筑中的对称性(以一个现代的概念来看)的追求……

由阿尔伯蒂观察自然可知,自然常常是协调一致的,它的左侧与右侧总是会分毫不差的相对应。上诉对“对称性”的追求就合理存在,并用此来确定建筑各部分应该被放置的相对合适的位置。

阿尔伯蒂一直观察自然的规律,并产生自然的法则。而对于数字或者说科学的运用,可以对自然的法则进行模仿并确定下来,从而成为建筑可以为之使用的建筑法则。

(二)对生活情趣与意境的追求

西方美学常常表现为重“再现”,重“模仿”,而“意境”这个词似乎是中国美学所独有的一种表达。

意境说确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的理论,但是它的独特性并不在于重“表现”…中国古典关学认为,艺术家只有取“境”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妙”,才能通向作为宇宙本体和生命的“道”(“气”)。这就是意境说的实质。所以中国古典美学不像西方美学那样重视‘美’,这个范畴,而是特别重视“道”“气”“妙”等范畴。中国人称赞一幅画画得好,不是说“这幅画真美”,而是说“这幅画真妙”。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必须表现本体和生命(“道”、“气”),这样艺术作品本身才具有生命力。除了生命力之外,艺术作品不应只拘泥于具体的物象,还要表现具体物象之外的虚空。这样的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虚空也许就是中国写意山水字画中重要的留白。如果没有虚空,如何产生意境呢。

而李渔开窗借景,是为了在一个有限的对象(窗户)之中,产生些许意境,寻得一个妙处。他买来一个湖舫,把窗棂四周封死,中间留空,做成扇面的样子,让窗子完全透亮,没有丝毫遮挡。这样,船只有两个扇面,而没有别的东西了。坐在船里,可以看到两岸湖光山色、庙宇、云烟、竹、树以及往来的樵夫牧童、醉酒的老翁、游玩的女子,连人带马,都能从扇面中看到,成为天然图画,而且又时时变换。风摇船动,风景也时刻不同。于是一天之内,现出百千万幅山水图画。更有趣的在于,这样可以让船外无穷的景色都摄入船中,而且船中的人物都映出窗外,以供来往游人玩赏。从里往外看,固然是一幅扇面山水,而从外往内看,也是一幅扇面人物呢。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你亦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这样描绘出的种种景象,形成的种种图画,哪一个不惊奇,哪一个不让人忍不住称“妙”呢。

四、结语

通过对阿尔伯蒂《论建筑》和李渔《闲情偶记·居室部》中所体现的美学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基本的认识:

对阿尔伯蒂来说“美”从“数学”、“比例”与“分布”的相互关联中产生的,为了取代美的概念,他用了“和谐”这一词汇。而和谐是自然界中最高的规则。运用了和谐的概念,阿尔伯蒂将自然的法则与美的法则,因此也跟建筑的法则等同起来。和谐源自对自然的观察与模仿,并高于自然。

书中除了对建筑学的基本原则或原理探讨之外,也涉及到了城市的选址,规划与建设,公路建设,港口海岸等各方面的内容。

就如克鲁夫特所说:阿尔伯蒂的论著从来没有获得像维特鲁威、塞利奥(Serlio)和维尼奥拉(Vignola)那样享誉几个世纪之久的广泛影响。因为他为建筑学所提出的过高的诉求,他的著作也很少被建筑师们在实践中采用,这同时也是因为他从本意上,就没有涉及多少具体的建筑物,而且书中还缺少图例。然后,在理论领域,阿尔伯蒂的著作也许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有关的建筑学的历史文献中,贡献最为突出的一部。

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力求把生活艺术化,把艺术生活化,正因为如此,他不仅把戏剧艺术很自然地纳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除了“居室部”描写的建筑、装饰、雕饰、居室、家具、同时其他五部也将美容、服饰、古董、美食、园林、游玩、养生等,也归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这些内容,历来被中国传统的文人所蔑视。因此,李渔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人中是罕见的,他一生以戏剧、小说为创作领域,从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揭示出美,力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他的成就也有别于其他文人而独具特色。

追求日用平常事物的本真之美,从艺术的角度发掘生活中的各种情趣和雅致。我们也可以对生活观察的细微,对事物思考的深邃。这本书适合于忙里偷闲中细细把玩,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竟有人有这样的闲情雅致,来精细入微地描述平常生活中的审美。

三百多年过去了,一代风流文人已离我们远去。当我们感到生活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时,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掩卷沉思,相信我们会由衷地感叹:李渔给了我审美的眼光,我用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而摒弃忧伤。

【注释】

①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著,王贵祥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2

②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著,王贵祥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4

③阿尔伯蒂(意)著,王贵祥译.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86

④李渔著,沈勇译.闲情偶寄[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210

⑤李渔著,沈勇译.闲情偶寄[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81

⑥李渔著,沈勇译.闲情偶寄[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81

⑦李渔著,沈勇译.闲情偶寄[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81

⑧阿尔伯蒂(意)著,王贵祥译.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15

⑨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著,王贵祥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4

⑩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著,王贵祥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4

[1]阿尔伯蒂(意)著,王贵祥译.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李渔著,沈勇译.闲情偶寄[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著,王贵祥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史霁(1991-),女,汉,南昌,在读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

猜你喜欢
阿尔伯闲情李渔
《闲情偶寄》的植物美学研究
SOLES OF WIT
夏日闲情
闲情
良心
李渔的养生之道
蒲公英种子的大梦想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良 心
一枕闲情入夏,且等幽梦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