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总产品实现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2017-04-15 08:28杜宝兰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部类结构性马克思

杜宝兰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马克思社会总产品实现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杜宝兰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马克思所阐明的关于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理论,舍去其资本形式,对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实行宏观经济控制,自觉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纂本平衡,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宏观调控;总供给与总需求;社会总产品

一、进行宏观调控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雇佣劳动制度引起的阶级冲突是影响资本循环和周转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阶级矛盾则需要通过政府干预加以解决,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政府干预的本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职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保障资本的不断增殖和发展。那么,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一方面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不仅在于弥补市场失灵,为各种经济主体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且更在于从根本上保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而使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优势得到发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需要保持一定比例关系。这样实现扩大再生产不仅需要追加生产资料,还需要追加消费资料。在技术进步,资金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需要优先增长,但生产资料的生产归根到底要受消费资料的生产所制约,因此,生产资料生产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片面地发尽,必须为消费资料生产服务,必须同消费资料生产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根据这一原理,必须首先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在“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了重工业,同时也注意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在执行过程中,当发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又及时地调整了农、轻、重的投资比例,使农、轻、重得到了协调发展。同时也要运用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辅助手段,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总额进行全社会的宏观经济控制,自觉地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使积累与消费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给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改革提供宽松的经济环境,以推动全面改革的顺利进行。

同时在发挥市场的作用中,要分清这么两个问题:一是发展市场,健全市场,建立市场的有关制度,这对商品的销售,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二是发挥市场的自发的谓节作用,制定出正确的政策,科学的计划,还有相当距离,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耍弄清当前国民经济中一些重要的比饲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并提出对策。

二、保持国民经济中各部类的比例平衡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实现的理论主导市场政策,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在经济活动保持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达到平衡。根据马克思论述和我国数十年的实践经验,这些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有:首先是农轻重的关系,它近似地反映了两大部类的关系。国内市场的主体就是农轻重互为市场。处理好农轻重关系,是活跃、拓宽国内市场的基本前提。其次是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这关系到社会总产品能否实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稳定。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揭示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提出的各项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多年来正是因为违背了这些基本原理,不顾社会再生产所必须保持的各种比例和平衡,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特别是片面追求钢铁和其他重工业产量的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结构极不合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马克思社会总产品实现理论来武装我们,自觉按照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这也是社会总产品实现理论的实践价值所在。

三、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时期,结构性问题是制约市场机制运行的直接因素。第I部类生产资料的供给大于第I部类和第II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因此造成第I部类内部失衡;而通过投资品供给巨大带动相关消费品的供给扩大,又使得第II部类消费资料的供给大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造成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这表明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要进行较大的调整。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由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据着大量人力、资金、土地资源,使得生产以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推进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即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同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促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此外,还需积极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引导制造企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应当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对一些出现过热势头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的过热投资和炒房行为,应压缩投资规模,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保持适当比例关系。运用社会总产品实现理论对于我国目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II部类的结构性失衡还表现在消费品结构性失衡上。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是远高于高科技产业,虽然该和开放后这一情况有所扭转,但仍不容乐观。因此,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息息相关。所以,应当注重在关键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产业发展的节能、节材、低污染、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在高技术产业中,要加速自主开发能力,加速用于自主知识产权,加速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在基础产业中,尤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总之,要实现以信息产业为带动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只有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步结构性调整,实现新的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2]关梦觉.关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问题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

[3]叶祥松.马克思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J].中州学刊,1999年

[4]吴易风.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J].学术月刊,2003年

杜宝兰,女,汉族,山西吕梁,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部类结构性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探讨Java中内部类及其用法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固定资本、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与工业化
——基于三大部类再生产图式的结构分析*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