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哲学的作用

2017-04-15 08:28顾欣欣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哲学家马克思哲学

顾欣欣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论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哲学的作用

顾欣欣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世界的分析和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巨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模糊的整体性”的品质,马克思宣称“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但作为哲学理论,清晰性是必备的特性。所以借助现代分析哲学的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重构对于作为哲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来说是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比较并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般的哲学理论之间的异同,旨在试图进行一种超越具体立场的跨学科方法论上的可能性探索。

马克思哲学;分析哲学;哲学

一、分析的方法与哲学

哲学最早最本源的意思是爱智慧,亚里士多德mate-physics意为物理学之后,物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所谓物理学之后研究的就是在现实的自然世界的背后的东西,这也就是最初的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所以可以看出,哲学最初研究的并不是我们生活其中的现实世界,而是超越现实世界、以及有可能是作为现实世界如此这般运作的原因的东西。即使后来哲学发生过几次转向(认识论、语言学),但是从方法上和对象上来看,哲学研究的总是一些超越当下现实生活的东西。所以,按照哲学的观点看,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称之为哲学,那他关心和研究的对象一定是与外部世界相关,但又不是任何直接研究外部世界的学科,(那是自然科学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哲学家确实是要解释世界,并且哲学家仅仅解释世界。

“分析哲学学虽有不同的流派,但将整个分析哲学统一起来的是,它全神贯注于对合理性的理性讨论……所以它是对当代文化问题认真感兴趣的任何人都必须研究的哲学。它有助于促进科学研究、决策、语言使用、对自己精神活动的反思,以及所有其他智力问题领域中的合理性。它不把目的强加于人们。但是,如果你已经选好了你的目的,你不能忽视分析哲学可使对这些目的的含义昭然若揭。(中译本序)”①也就是说,在广义的程度上,任何理论科学或科学理论(我在这里使用“理论”一词而不使用“思想”是因为表达思想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诗歌、小说、艺术作品等;而一种思想要成为一个理论,必须经过科学方法的建构,必须使得任何拥有一般智力水平的读者,顺着该理论的阐述脉络都可以准确理解作者所想。前者可以不论证,或者说必须不能是论证的,而后者必须有严格合理的论证才能作为一种理论被传播。)都应该在其表达方式和论证方式上符合分析哲学的方法论。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更应该具备合理性,也就是说哲学的研究应该要符合分析的方法。

1.哲学作为形而上学的起源

从起源上来说,哲学旨在明确解决其他科学不予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前苏格拉底是自然的本源;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是世界的本质。尤以亚里士多德为典型,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形而上学(mate-physics),《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按主题整理的亚里士多德一本讲稿,按其希腊语本意为“物理学之后”。《物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另外一本自然科学著作,研究的是自然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以及特征,所谓物理学之后是指在事物表现出来的背后的东西,所以形而上学探讨的就是物理现象的背后所隐藏的使得现象如此这般的原因和动力。因此,哲学从起源之初,就不关心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为科学分类的人,按照他对科学分类的理论,每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的都是一种具体的存在(being),而哲学研究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也就是说定义一门科学根据的是这门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每一门具体的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定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哲学从其起源和本质处研究的就是世界如此这般运作背后的抽象的原因问题,但现实世界的运作全都是具体的,所以哲学的目的是要解释世界,哲学家们的职责是尽量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去解释世界、澄清问题。虽然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哲学理论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推动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哲学的发展直接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哲学家从来不直接参与改变世界,那是具体科学的责任。

2.形而上学的方法——语言分析

形而上学的对象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作为存在的存在相较于其他具体科学的对象而言是抽象的,对于一个及其抽象的研究对象,其研究方式一定不能与具体科学的研究方式一般,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定量或定性研究,但由于人类的所有认知都不能脱离感觉经验的基础,所以形而上学的研究也必须不能是直接面对作为存在的存在这一抽象对象本身展开,对形而上学的研究需要借助对语言的研究来达到目的。因为人类对形而上对象的思考是思想自身的展开,唯一能将思想系统的对象化的形式就是语言(包括文字)。

一般的对语言的一般研究,或者是对某种特别的语法的研究方法也不是哲学研究的方式,哲学最基本的展开形式是论证。论证也是借助于语言来呈现的。所以对于一种哲学是否合理,或者有优势,哲学家要考察的是哲学的论证的前提是否合理,论证形式是否有效,得出的结论是否能够接受。当然另外一派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家表面上看来拒斥以全然理性的冰冷的方式研究世界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尤其是在对人的本质揭示上,这一派哲学家强调人的意志和生命的作用。但是即使是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家,他们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以及论证他们的观点时都无一不借助自己的语言。例如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即使他们宣称自己不喜欢康德、黑格尔式的理性主义哲学,认为这种理性之上的观点掩盖了人自身应该拥有的最本真的状态。但是萨特的哲学作品与文学作品在行文特点上也是截然不同的,文学作品可以是碎片化的、断裂的、具有思想火花的启示性语句片段,但其哲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依然如一般的哲学著作晦涩,一个作品之所以晦涩,对于一个中文读者来说一方面是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阅读哲学作品需要一定的逻辑基础,只有能够在哲学作品中重构出一个或一整套完整的论证才能充分理解哲学家的思想。如果缺乏这一重构性工作,就只能陷入大部头巨著不能自拔。或许会有零碎的感想或启发,但这对哲学的学习是无用的也是无益的。这种借助逻辑重构他人作品的能力,就是与哲学大师对话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就是借助对语言的分析达成的。当代分析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实际上都是在进行语言分析,不同的是当代分析哲学在方法上较以往的哲学有所超越和发展,关于这一点我会在稍后的讨论中详细说明。这里要说明的就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研究哲学,都是在进行一种语言分析。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哲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符合某种语言结构的。

3.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论的优势

对哲学论证进行语言分析的实质是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所以这种分析的优势首先在于通过对哲学理论表达的分析,可以使语言的所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借助更加清晰的表达方式,就更容易使读者理解语言背后思想的本意;另外通过对语言进行分析,能够有效避免对一种哲学理论的误解或者过渡发挥(如果哲学家自己不是在玩弄文字游戏的话)。所以即使是对比自然科学更加复杂综合的社会科学,对其进行分析性的解读不仅在理解上,对其理论自身演绎的严格性与合理性的维度上也是必要的。所以我认为,所以是旨在“改变世界”的马克思的哲学也是有分析的空间和必要的。

二、马克思作为哲学家其理论必须符合理性的规则

马克思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马克思本人对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反思与批判,与众不同的优势在于马克思不仅反思批判当时的社会历史现状,关心“人”作为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更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识,并且将自己的思考付诸实践。但在二战之后,尤其是前苏联解题之后,资本主义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使得原先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内涵和存在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左翼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低潮,马克思在实践方面所主张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是极富洞见的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和根源,所以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理论,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的意义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当我们调转视角关注作为理论家的马克思时,就不可避免的扬弃一部分理论的内容甚至方法。所以,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语言分析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1.什么是科学

“现代科学知识不仅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并与之协调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且是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其中既含有合理的逻辑推理,因而它的具体命题的真理性是可以在逻辑上得到论证的……“②所以从现代科学的意义上来讲,合理的逻辑推理以及命题的真理性是一门科学必不可少的结构。

纵揽当代社会科学马克思的理论仍然是最具有解释力和生命力的社会科学理论。基于马克思“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理论风格和政治理想,马克思哲学当然担负起了哲学解释世界的责任,马克思对19世纪资本主义的方方面面的批判直击根本,在行动上更是要组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不仅在当时引领了全球局势,给所有渴求自由的无产阶级和先进的左翼知识分子的政治运动提直接的供理论指导,更在二战结束后将世界分成两个阵营,乃至今日的世界格局仍然受其影响奠定下来的,由于其对现实社会超强的洞察力和解释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马克思的影响都将持续存在。所以无论何时,当我们研究一种社会科学或政治哲学理论时忽视马克思的理论都将会被认为是目光短浅的。

2.马克思的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有哪些不足

但与此同时,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环境和无产阶级生存现状与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基于这种现状,当代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也应该有与时俱进的理解和发展。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之一的罗默曾经在他主编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中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主义的胜利表现出盛衰无常,说资本主义必然衰败的断言令人将信将疑。这种现象无疑是对从19世纪继承下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有四种反映:一种方式是退回到对马克思的概念进行犹太经典式的辩护,去寻找一种符合既往历史的解释。另一种方式是否认那些看来是历史事实的东西。第三种方式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基本错误的东西加以拒斥。第四种方式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社会科学,这样,按照现代的标准它必然是粗糙的,在细节上是有错误的额,甚至某些基本主张也是错误的。但是在解释某些历史阶段和历史事件时,他又表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因而人们就觉得其中必定有一个需要澄清和阐发的合理内核。人们是不会因为一件好工具在某些用场上失灵而把他扔掉,尤其是在没有发现更好的工具的情况下。”③所以当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历史阶段时,社会主义运动相对陷入低谷,马克思的理论的生命力更多的体现在揭示社会发展中面对的问题,并试图为这些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或者具体的解决方案。他们认为马克思理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概念不清晰,论证不严谨;二是对社会历史问题只有宏观的论述而缺少微观的分析;三是一些理论或已经过时,或者是错误的。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就必须运用分析的方法对它进行重构和修补。

3.马克思的理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是否可以通过分析的方法被重构

正如罗默所言,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科学应该符合现代科学的特征,即一种概念清晰,论证严格,结论合理的科学理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在逻辑上重构马克思哲学,使其理论在学理上更具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美。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牛津大学政治哲学教授G·A·科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教授J.罗默、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J·埃尔斯特、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教授E·O·赖特等人。虽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流派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英美高校,并迅速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学界,但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最初只是在方法论上具有统一的形式,即要借助分析哲学的清晰的概念分析和严密的论证来为马克思的哲学背书,但是不同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具体支持的理论内容上却存在不小的差异。

三、如何用分析的方法重构马克思的理论

1.科亨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科亨是赞同历史唯物主义的,他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体现在他对“发展命题”和“首要性命题”的论述上。所谓发展命题是指科恩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虽然如此,但马克思并未对这一观点做系统细致的论述。科亨认为首先虽然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所处的原初的生活环境是一无所有的,一切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都是由人的创造生产出来的;其次,人类之所以能够在生活匮乏的环境下生产出满足发展需求的物质材料是由于人具有利用当前资源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创造便利的智力和其他诸多能力;最后,人类具有足够的理性抓住他们在劳动中创造的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都来自于人的理性能力,以及理性思考和选择后劳动创造的生产力。

所谓的“首要性命题”说的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不仅在时间上具有先在性,在逻辑上也具有先在性。这就为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提供了可供分析以及能被科学方法承认的科学的前提(以理性原则自身为基础去阐发理论,而不是以马克思或其他权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说的话作为阐发理论的出发点)。

2.罗默关于剥削的一般理论

剥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本质批判的重要范畴之一,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剥削这个问题是透过劳动价值理论来揭示的,但罗默不赞同劳动价值论,因为劳动价值论在解释经济现象时确实表现出了不足,但是不承认劳动价值论就不能为剥削理论提供证据支持,为此罗默提出了自己对剥削的新理解。罗默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剥削”一词具有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双重含义,所谓非技术性的剥削指的是我们日常语言的语境下所使用的剥削,如分析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日常语言具有严重的不严格性,这会导致哲学上的负担,所以这种理解需要被哲学抛弃,而技术性的剥削是在科学范畴内使用的词项,因此理解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应该做出这种概念上的区分,这样一来关于剥削理论的质疑就可以按照罗默的新结识重新被解释,并且是合理性的。

四、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与贡献

首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以分析哲学的方法来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因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起就不是某种碎片化的深入细节的学院派哲学,其超越性的价值恰好就是模糊的整体性,也只有保持和接受这一模糊的整体性才能够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的对现实的穿透力。很显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分析式的解释伤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整体的作用。

但是,虽然今天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或思想流派不再是主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不合理的,恰恰相反,分析的方法在理论上和学术上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不容忽视的帮助,如果当代主流学术界的方法论是分析方法,并且借助清晰性的表述可以更好的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那么对于学术交流和理论自身的发展而言,分析的理性的态度不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主动融入西方哲学的主流讨论,而且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优越性是经得住方法论考验的。事实上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流也仍然受到分析哲学方法的影响,并且这一影响的效果是积极额。

【注释】

①L·乔纳森·科恩(著),邱仁宗(译).理性的对话:分析哲学的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4月

②朱仁官.论科学知识的检验[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4

③[美]罗默.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6:1-2

[1]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7,177.

[2]徐长福.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24.

顾欣欣(1992.4-),女,汉语,安徽深六安市,硕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分析哲学。

猜你喜欢
哲学家马克思哲学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菱的哲学
哲学家的幽默与智慧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