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

2017-04-17 23:54武诚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毛钱营业员柴火

【导读】

在《我的读书故事》一文中,书籍无意中成了作者的知心伙伴。

全文以时间为主线,借助于不同时期对书的描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痴迷程度:如对《沸腾的群山》这本书的描写——“纸质黄中泛黑,书的上下角已磨损得呈圆形,而且前后缺少很多页码”,可就是这么一本不起眼的破书,作者却“读得引人入胜,津津有味”。又如《林海雪原》这本书,作者一开始就说,“这本书是我用一个馒头换来的”。紧接着,作者详细讲述了这个馒头的来之不易,并特意点明这是“用血汗换来的以滋养我身体的馒头”,顿时让我们觉得,作者为了读书甚至可以忍饥挨饿。再如购买《雷锋的故事》这本书的经历,文中多次强调了钱的价值,意味着拥有两角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当然,作者买书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起初是“眼睛一亮”,得知定价两毛五后“捏着手中的两毛钱低下了头”,意外捡到钱后“头立刻就有一些晕了”,买书时“看看四周,除了营业员坐在那儿发呆,没有其他人,我用颤抖的手取出一张,又把我手里的纸币取出一张”,整个过程似乎变得非常漫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我们也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的真谛!

(郭双宏)

我的读书故事

武诚

【同步阅读】

我也记不得当初是怎么得来的那本书,只记得那本书是很破很旧了,纸质黄中泛黑,书的上下角已磨损得呈圆形,而且前后缺少很多页码。那是我除了课本见到的第一本書,就是这么一本破书,我读得引人入胜,津津有味,第一次和作品中的人物交流。后来我把这本书的情节说给别人听,有人说它的名字应该叫《沸腾的群山》。

我读的第二本书是《林海雪原》,这本书是我用一个馒头换来的。那时生活很困难,我的家境更不用细说,为了我和姐姐能够活命,父母亲常常抽空砍些柴火,夜里背到离家二十来里地外的一个水库(当时正在修建,需要大量的柴火给民工做饭),换回四个半斤面的馒头。想一想,一背柴火,从山里砍回来不说,还要背那么远路程,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啊,才能够换回来两个馒头。也许是我受到了第一本书的诱惑吧,我看见一个同学的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时,我的眼睛立刻亮了,立马跑过去说把书换给我,那个同学说凭什么?我从我的布书包里掏出那个用血汗换来的以滋养我身体的馒头晃了晃,那同学的眼就像我看见他的书时一样也亮了,说了一声“好”后,一把夺过我手中的馒头就跑出了教室。为此我饿了一天,中午人家吃饭的时候,我静静地看着书,一直看到上课还沉迷其中,书中的杨子荣、座山雕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难以忘怀。从此,我更加喜欢这些课外书,让我了解到了外面我不可能知道的世界,忘记饥饿和寒冷,知道了人除了物质外还有精神这么一说。

第三本书也纯属意外,那时我已是四年级,14岁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一个星期天,我跟随父亲进城卖柴。当然,我的背上也背着一背柴,和父亲一人一背柴。走了三十里地,父亲的一背柴卖了一元钱,我的卖了四角钱。父亲很高兴,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试想,在那年月,一斤盐一角七,一斤煤油一角六,一碗面皮一角钱,这一元四角钱,不就是一笔财富吗?父亲给我两角钱,说“这是你自己挣来的,你想吃什么就去自己买”,然后就在这儿等我。别提我有多高兴,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支配的钱,我抬起头来看了看,人有钱了腰板才能挺起来啊!这一挺不要紧,天啦!我的对面竟然是新华书店,我忘记了一切似的跑了进去。望着琳琅满目的书,我也不知该买什么,顺着书架看过来看过去,突然有一本《雷锋的故事》让我眼睛一亮。雷锋我知道,因为我们的课本上就有,我赶忙让营业员给我取一下,营业员随手取出来看了看定价,说两毛五,我捏着手中的两毛钱低下了头。就在我低头的时候,看到地上有一个语录皮,我疑惑地捡起来打开看了看,我的头立刻就有一些晕了:里面有四张新灿灿的两毛的纸币,八毛钱呢。我看看四周,除了营业员坐在那儿发呆,没有其他人,我用颤抖的手取出一张,又把我手里的纸币取出一张,交给营业员……

(节选自《兰州日报》2012年3月27日)

猜你喜欢
毛钱营业员柴火
密码是多少
父亲的柴火 母亲的年
弄柴火
弄柴火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妈妈菜的柴米油盐——兼品二毛《妈妈的柴火灶》
愿善良的人被世界温柔以待
算了
算了
这个村30年来份子钱不超过5毛,多了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