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7-04-17 16:03李心刚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新课程物理

李心刚

摘 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形式。随着日常生活教育教学逐步深入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探究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 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完全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规定和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过去那种完全通过教科书来开展教学进程的被动式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式旨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它不仅让学生学到所应掌握的知识,也更加注重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积极主动探究的体验中,享受到探究的乐趣,也学到相应的技能。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呢?

一、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直接面对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便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压强教学中,为探讨“压力作用效果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的问题。通过从学生经历或看到的现象进行情景创设。情景一:我们平时都用刀切菜或削苹果,每个人都懂得用刀口而不用刀背工作。针对这一情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刀口、刀背进行切菜、削果效果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情景二:组织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让学生自己体会:压笔尖处的手指比压笔尾处的手指疼。学生感受后,老师引导:(1)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发学生猜想:①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②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2)制订计划设计实验。(3)收集数据。(4)分析论证。用这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中可根据情况多加采用。

二、注意开放性问题的设置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再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指出每个正确做法的优、缺点及错误做法的原由,还可以改变一下题设条件再让学生思考解决。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深刻、灵活、流畅,从而探究和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 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 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等问题,我们都不是先 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 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课堂教学学生主体特征。 四.课堂教学学生主体特征。 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 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 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

例如,现有天平(带砝码),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足量的水,小刀,刻度尺,细线,土豆。请你从上述器材中分别选出适当的器材,设计出三种测定土豆密度的方法,并完成下表。要求所选器材必须是你所采取的方法中要用到的,即用你所选器材测出相关物理量,用测得的物理量写出土豆密度的表达方式。

答题方法较多,方法一:根据公式ρ= m/v ,可以考虑直接用天平测出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以得出土豆的密度,实际做时还要考虑用小刀切下一块来才好量;方法二: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可否不用量筒来测体积,用小刀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边长,再算出体积;方法三: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土豆的重力后就可以算出质量,再考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F浮=G-F拉),然后利用公式F浮=ρ水gv排算出体积,就可以得出密度ρ=m/v。开放性题目的教学注重物理基础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联系生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努力将学生的探究方向和目的从课本引入生活,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对应所学知識,让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用课本上的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例如,井水为什么冬暖夏凉?为什么同一个响度的声音在夜晚会显得比在白天听到的大?为什么夏天东西从冰箱里拿出来之后表面会结一层水珠?为什么同样的水放到大一点的杯子里会凉得更快?为什么人能够在地面上行走?光污染是怎么产生的?等等,这一个个问题都能够用课本上简单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当科学在理论的指引下拨开了神秘的面纱,学生会觉得“原来这些现象是这么运转的”,会逐渐有一种成就感,进而对探究学习从不理解、无所谓,到逐渐产生兴趣,最后不必再催促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例如:在讲授“大气压”时,可以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盖住并倒放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没有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位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到有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可以在扬声器上放几个用彩色做的小球,扬声器不发声时,彩色球不跳动,扬声器发声时,小彩球就跳动起来。这说明声音是由物质的振动产生的。通过演示,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培养出大批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博春,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23期.

[2]潘慧绣,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 2012年第92期.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新课程物理
只因是物理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