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棋类活动对幼儿心理影响与实施措施

2017-04-18 08:54徐英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心理实践措施

徐英

【摘 要】学棋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锻炼意志,培养注意力、判断力、耐力和自制力等,非常符合我园的办园理念。我们之所以选择棋类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教育,看中的是棋中有智,更看中棋中有品质。虽然幼儿园的棋类活动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實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幼儿园棋类活动的作用以及实践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棋类活动 幼儿心理 实践措施

一、引言

游戏是锻炼学生智力的最好的方法,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育的主要手段。棋类活动是促进幼儿发育的主要游戏之一,棋类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抗压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能力,更有利于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进一步开发孩子的智力,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棋类活动。因为棋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棋对于幼儿来说,能使他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控能力比较低,而棋类活动以较为严格的规则进行约束,幼儿只有按照棋类制定的规则进行才能取得成功,得到同伴的认可。在这样的约束之下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我园一直秉承“蒙童养正,晓古兴贤”的办园理念,希望能够开启儿童的纯真天性,培养其正直的品格、良好的习惯,让孩子们知晓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坚持以“博弈启智 棋韵培德”的棋类活动为办园特色,从激发幼儿参与棋类活动的兴趣出发,尝试探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棋类活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品质习惯和认知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棋类活动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一)棋类活动提升幼儿智力及相关能力

很早以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棋类活动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棋类活动没有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现代人通过科学的研究发现,多让幼儿参与棋类活动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在进行各种棋类活动时要善于观察对方出棋的方法和步骤,还要思考如何能够阻拦住对方,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棋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通过研究发现,随机抽取一定量的幼儿进行智力评估,发现在一些开设棋类活动的幼儿园当中幼儿的智力水平普遍比没有开设棋类活动幼儿园中的孩子要高。在棋类活动过程中,孩子要对对手进行判断,同时对自己的棋艺也有一定的审视,因此棋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棋类活动促进幼儿人格发展

棋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发展。所谓的人格发展就是抗压能力、陶冶性情以及遵守纪律等等。棋类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最有益的就是培养其自控能力。自控能力也是评价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指标。棋类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参与棋类活动的孩子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精神,同时还要保持竞技的态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因为棋类竞技只要落子就已经失去反悔的机会,所以孩子在竞技的过程中必须三思而后行,不可冲动。拥有良好棋艺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能够坦然面对任何一场比赛的成功或者失败。棋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培养孩子对棋类活动的兴趣,同时也教会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棋类活动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棋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同时它对一些幼儿的心理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现在幼儿普遍存在社交恐惧、学习焦虑、自卑胆小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只会不断加重孩子的心理疾病程度,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科学研究表明,一些棋类活动对一些表情呆滞的残障人具有很好的疗效。这些人在进行棋类活动时会做出更多的表情,有利于面部肌肉的锻炼。尤其一些自闭儿童可以在棋类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而且因为棋类活动是多人参与的活动,幼儿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增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使自己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更加健康地生活。

三、如何有效开展棋类活动的方法与实践

(一)以趣味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是通过感官来认识外面世界的。如果想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棋类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就必须让孩子充分投入到棋类教学过程中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引导,通过激发幼儿对棋类活动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到棋类游戏的魅力。首先选择棋类教材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材,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同时在棋子的设计上要凸显出棋子的乐趣,可将棋子设计成孩子的玩具,在棋子上绘制一些卡通形象,或者将一些跳棋的棋子直接换成一些卡通人物,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使他们对棋类活动充满好奇。这样通过教师的稍加引导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能够真正了解棋类活动,从而喜欢棋类活动。

(二)师幼平等互动,分享学习乐趣

在棋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和孩子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在这时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们只是孩子的一个玩伴,只是教会他们一种游戏玩法的人。通过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才能让孩子更加容易地接受某种棋类游戏,也能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棋类游戏。通过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让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玩得轻松愉快,让孩子不要将其看成一项作业或者功课,而仅仅是一种的简单的游戏。通过这种游戏使孩子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当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棋逢敌手, 虽败犹荣”,增强抗挫能力

棋类活动是一种竞技类的活动,在游戏当中难免会有输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孩子胜负心态做正确引导。棋类竞技不仅考验孩子的棋艺,同时也是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的考验。当孩子在比赛当中取得成功时,要让孩子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要求进步。如果孩子在竞技中失败了,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予幼儿一些鼓励,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教训,与对手交流,发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以后继续努力。棋类活动主要是对孩子心态的锻炼。经过各种棋类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使其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切成功和失败。

(四)善于排兵布阵,提高幼儿探究能力

幼儿园开展的棋类活动不能只是带领孩子随便玩玩,要让孩子真正的理解棋艺文化,了解如何运用,如何排兵布阵。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玩,还要教会孩子如何与别人进行竞技。教师要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的能力,要让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在孩子进行棋类竞技时,教师要在旁指导,让孩子懂得如何抓住取胜的机会,以及如何适时采取制胜的措施。

(五)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对幼儿的培养从来不只是幼儿园自己的责任,它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只有家园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幼儿教育取得理想的结果。在开展任何棋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都要积极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真正了解到孩子对棋类活动的掌握程度。当孩子在棋类竞技过程中取得胜利时,教师和家长的双重鼓励会让孩子信心大增,也会让孩子体会到棋类活动的乐趣,从而对棋类活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当孩子在竞技比赛中失败时,教师的安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痛苦,但是家长的鼓励才能让孩子真正走出失败的阴霾。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双面鼓励,会让孩子更快地重拾信心,在失败中总结教训,不断地取得进步。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在幼儿园开展棋类活动对幼儿的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棋类活动不但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同时使幼儿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锻炼了幼儿的抗压抗挫能力,培养其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格,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功,同时也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失败。如今许多幼儿园开展棋类活动,但却良莠不齐。因此棋类活动开展过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出谋划策,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侃.“棋”思妙想,“棋”乐融融——谈幼儿棋类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合[J].小学时代,2012(3):108.

[2]王玉娟 . 幼儿园棋类游戏初探[J].才智,2011(10) .

[3] 幼儿园开展棋类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2009(04).

猜你喜欢
幼儿心理实践措施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动画“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