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7-04-18 03:59张师义
医学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张师义

摘要:目的 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取医院收治的1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1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辅以他汀类药物的观察组71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7.4±3.1)%、(43.6±4.9)%;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7.0±3.2)%、(38.9±2.6)%。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以左心衰竭为主,当左心室出现衰竭时,将有肺瘀血、肺水肿等情况出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将他汀类药物引入,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的效果显著。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4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71例患者,男40例,女31例,年龄56~73岁,平均(63.4±2.5)岁,病程1~10年,平均(4.3±1.2)年。其中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各26例、25例、20例。观察组71例患者,男39例,女32例,年龄54~75岁,平均(64.3±2.7)岁,病程2~9年,平均(4.6±1.3)年。其中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各28例、24例、19例。经过诊断,两组患者均排除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且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45%以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中以常规临床标准治疗方法为主,选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抑制剂的同时,辅以其他强心苷药物、血管扩张及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观察组利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选择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用药1次/d,用量为20 mg[1]。

1.3观察指标 利用NYHA分级,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分级标准:①Ⅰ级,日常活动量正常,患者有心脏病,但不会因体力活动出现心绞痛、气喘、心悸情况;②Ⅱ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可能引起心绞痛、气喘或心悸等,但不明显;③Ⅲ级,体力活动对心脏病患者影响极为明显,日常活动中极易出现心绞痛、气喘以及心悸等情况;④Ⅳ级,即使保持休息状态,也有心衰症状,若从事体力活动,症状加重[2]。另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录入WPS xls数据表中,由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分级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治疗前观察组(37.4±3.1)%,对照组(37.0±3.2)%,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3.6±4.9)%,高于对照组(38.9±2.6)%,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慢性心力衰竭症状与危害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复杂综合症在临床表现上多以左心室射血能力过低或左心室充盈等。从大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看,通常也会出现过氧化损伤、炎性因子释放过多、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素受体激活等。这些症状的存在,将带来其他一系列问题,如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肌细胞过于肥大、心肌细胞逐渐凋亡等,直接导致心力衰竭更为严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主要表现为:①患者肾脏血流量因心排血量降低而处于减少状态,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后,会增加心肌代偿作用;②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呈增多趋势下,组织重塑、细胞重塑等情况出现;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的存在,严重损害心功能,此时因心室扩张或纤维化,带来心脏泵功能衰竭问题[3]。

3.2他汀类药物用药机理与优势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可使心力衰竭紧张得以延缓,在病死率上得到有效控制。从许多临床研究中可发现,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因冠心病而带来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降低许多,且因缺氧状态、心肌缺血情况都能得到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因此得以保护。再以扩张型、高血压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例,他汀药物的使用可达到炎性反应控制、降脂等作用,心肌代谢问题也因此被有效控制。对他汀药物的优势进行分析,包括:①心肌细胞肥大改善,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功能很大程度受其胆固醇含量影响,使钙离子无法正常转运,通过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含量可减少许多,心肌细胞功能因此得到改善;②新生血管生成,侧支循环、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血管干细胞能力等,在他汀藥物影响下,都将得到改善[4];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含量的改善,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等问题在受体含量增加时都可能随之产生,通过他汀药物的引入,可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并在心肌舒张能力、收缩能力等方面进行改善,效果极为显著;④自主神经功能恢复,他汀类药物应用下,本身可使炎性因子释放得到有效抑制,一般TNF-α、IL-6等释放中可被抑制,心力衰竭因此被缓解[5]。

3.3本组患者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利用他汀类药物,在心功能分级情况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实际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结合实际病症表现,做好用药控制。若用药不合理,也可能影响患者运动耐量,且使患者血浆脂蛋白水平降低,这样炎性水平可能保持上升趋势,影响心力衰竭的预后,或引发低胆固醇等问题。因此,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切忌出现随意调整用量等情况,这样才能保证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效果达到最佳[6]。

综上所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且左心室射血分数得以提高,对帮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缓解病症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Zhu C,Huang S,Yuan Y,et al.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Mediates Aldosterone-Induced Podocyte Damage:A Therapeutic Target of PPARγ[J].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11,178(5):2020-2031.

[2]Agostoni P.Spironolactone improves lung diffus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5,26(2):159-164.

[3]Kannel W B.Vital epidemiologic clues in heart failure[J].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2000,53(3):229-235.

[4]卢秋平.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4:36.

[5]江继英.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9:7-8.

[6]李艳.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内古医学杂志,2015,09:1099-1100.

编辑/李桦

猜你喜欢
他汀类药物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