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共同体建设研究

2017-04-18 00:56楼海华
商情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摘要】“校企共同体”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由于其民办属性,在校企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与公办高职院校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企共同体

高等院校增加及扩招、生源数减少、产业转型升级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建设,树立学院品牌成为重要举措。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走特色办学之路,全力打造民办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已是每一所民办高校的发展之计。找准专业定位,理清专业建设思路,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凝练专业特色,实现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以校企共同体建设为突破口,破解校企合作困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所院校面临的热点和难点。因此,基于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公办院校基本有着行业办学的背景,在校企合作的层次、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行业的参与度等方面占据优势,相比公办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中,各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薄弱。民办高校要“迎头赶上”,必然要深入进行优势和劣势剖析,找准对策。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本文以广厦学院为例,探讨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共同体建设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企共同体的困境

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校企共同体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企业合作动力不足,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难以平衡,学校能够提供给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不深,双方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过程中更多依赖人脉关系,学校、教师主动寻求企业的帮助,开展一线专业调研、学生顶岗实习等低层次合作。要开展深入合作,建设校企共同体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我们主要从学校和企业双方进行分析。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民办高职院校的企业背景,学校依托的企业与同行业中其他企业存在着竞争关系,学校在同行业的企业中被定为集团所属的一个子公司,很难与行业的其他企业开展深入合作,造成合作资源匮乏。

其次,民办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一般办学历史不长,学校的品牌资源有限,与知名企业的合作不对等,学校能够提供给企业的物资资源短缺,吸引力不够,合作层次低,很难实现双赢。

再次,学校对校企合作理念未对全体教师覆盖。学院领导重视停留在制度、号召层面,没有形成对应举措,配套激励机制不健全;一线教师的认识还不够,民办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完成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校企合作心有余力不足;民办院校教师年轻,多数无企业经历,实践能力较为欠缺,教师畏惧下企业,阻碍工作开展。

此外,学校经费的投入不足,校企合作机构人员紧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都将制约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开展。

(二)企业方面的原因

首先,校企共同体的建设基础是“双赢”,企业的利益诉求与行业关系密切,如旅游企业,希望在旅游旺季安排学生顶岗。酒店企业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希望接收长期的实习生。建筑企业紧跟房地产热度,对建筑施工管理专业的学生需求波动较大。企业所处行业的差异促使学校在校企共同体的建设不同专业之间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校企双方资源不平等,企业在合作中占据主导权。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学校不可能享有企业的核心客户地位,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企业希望依托学校开展项目研发、技术升级、工艺改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合作,但民办学校的师资技术创新能力没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的,合作的深度、广度都将直接受到限制,合作面临两难境地。

再次,企业合作基于利益驱动,希望短期投入快速见效。校企合作是个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过程,投入过程繁杂,企业缺乏积极性。如企业接收学生进行实习顶岗,部分岗位实习期间会引起原材料的耗费、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风险、实习期间的生产安全等因素困扰,造成企业的投入加大,但现实中,企业辛苦培养的人才最后没能留下就业,变成为他人做嫁衣,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此,企业会向学校提出一些难以满足的要求,造成合作困难。

此外,校企文化的差异造成合作利益契合点的不同,企业的稳定性、企业在行业中的实力、水平和地位,在行业中的代表性、方向性和引领性等决定开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水平,都将是影响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企共同体的优势

(一)投资主体自身提供的“合作空间”

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投资方浙江广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特级资质总承包企业,首家民营建筑企业上市公司,在建筑行業有一定影响力。学院本身是企业办学,依托企业,学院以建设类专业为主,为企业自身培养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与集团内部企业间的合作可谓“得心应手”,在双师教学、顶岗实践、学生的就业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企业在行业中的实力、水平和地位,为“名企办名校”提供合作空间。

(二)民办院校对市场的“嗅觉灵敏”

民办院校对市场的嗅觉灵敏,发挥民办资源优势,依托区域经济特色,抓准专业定位,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实施“特色化”发展。各专业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开展专业调研,促进专业特色发展。举行专业剖析,研究专业新形势,业态新变化,新技术、新工艺,优化课程体系,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专业评估,根据专业特点,“找长板,补短板”,凝练特色,实施错位发展,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加强行业指导,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深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大力推进“专业群优化工程”,优化专业布局。根据结合浙江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等工程的实施,对接学院所在浙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充分整合学院各类资源,学院按照“做强优势专业、做大热点专业、做全单群专业、做细宽泛专业、暂停排后专业”的思路来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群结构与布局,使得学院当前的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实现对接。做大做强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电子商务等专业,做精雕刻艺术设计等地方特色专业。服务本地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促进校企共同体的建设。

(三)民办院校的管理“机制灵活”

民办院校的管理机制灵活,摒弃官僚文牍主义,提高办事效率。民办院校拥有灵活的人事、财务激励、各类考核等制度,充分发挥机制优势。为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凝练教改特色。确定2017年重大考核指标,其中四大指标之一就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各分院至少落实1个具有专业建设改革创新的引领性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指标二:以专业技术服务为突破点,挖掘服务社会项目。各分院挖掘潜力、发挥专业及教师资源优势,以技术服务为突破口,抓好1个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服务社会项目。调整管理机制,以考核为导向,推进校企共同体建设。

三、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共同体建设建议

进行校企共同体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牵涉到学院整体的各个部门和环节。一方面,离不开学院本身的积极努力。另一方面,更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有效配合参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只有参与各方主体,能够基于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通力协调配合,不断推进改革,探索创新,共同为实施校企共同体创设有力的保障,为实现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一)增强观念,完善自生条件建设

在具体开展和实施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建设中,核心是学校要加强自身条件的建设。

首先,需要全体上下转变传统观念。必须能够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当前高职院校提高办学竞争力的意义。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让市场来检验人才培养质量,让企业参与人才的全过程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项目教程等。

其次,健全保障措施。在学院层面组建成立有关校企合作共同体推进领导小组,由学院重要领导统筹安排协调全院共同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构建与完善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突出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按制度办事,以保证校企合作有效实施;学校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资金到位。

再次,充分提升全体员工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激发教师下企业的动力,使教师的自身专业的基础知识与行业先进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相结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

此外,结合的专业不同特点,探索各异的合作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共同寻找双方最佳的契合点,形成共同的愿景。

(二)基于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同体

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双方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基础上,从而能够在资源共享中,谋求利益的互补。但是在实践中,这样一种愿景,还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给整个合作带来很大的阻碍。比如理念、文化、协调、权属等环节就很容易导致各类矛盾。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甄选一批紧密型的合作企业,在双方都有合作基础,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开展深入合作,创建校企共同体。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共建校企联合学院、企业冠名学院——“鲁班学院”,大力推行招生即招工的现代学徒制培养。首批招收88名学生,首批25名在校生已被企业直接录用上岗,承担大型项目BIM技术驻场服务。尝试了学院首个校企共同体的建设,希望以点带面,创设更多的校企共同体,更好开展校企合作。

四、结语

我国近期的校企合作大部分还处在政府倡导,学校自发的阶段,很多时候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在大力呼吁,但是苦于制度落實层面以及多方利益协调的困难,最终在推进中困难重重。尤其是民办高职学校,由于资金实力,政府扶持方面更是处于劣势,推进工作更是力不从心。产教融合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必由之路,虽然面对着种种问题、困境,如何去破题,有待各方深入探究。本文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只是一次尝试,但求能为同类院校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叶鉴铭,周小海.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学术交流,2010(3)

[2]陈晓梅.浅析校企共同体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J].会计之友,2011(33)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教改类科研项目“基于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体研究”成果(16JG019)。

作者简介:

楼海华(1977-),男,浙江磐安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实践教学、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略谈RBAC在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生源危机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思考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