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关系:“鸡遇”

2017-04-19 02:05孙海潮
世界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方队法国文化

孙海潮

中法文化交流在过去十几年高潮迭起,法国两次逢鸡年发行鸡年邮票。

法国总理卡泽纳夫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于2月21日到23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卡泽纳夫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并到北京大学演讲,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协议,有力地促进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取得成功,是中法共同努力的结果。法国是与中国在全球重大战略问题、对世界前途和发展趋势的总体看法等問题上具有最多共同点的西方大国。两国都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民族和文化特性相近,在世界上具有独特地位。中法饮食文化在世界上并驾齐驱,同享盛誉。

中法双边关系中曾产生过不少第一,其中之一便第一个举办双边文化年。我曾于2003年至2011年第二次在中国驻法国使馆任职。卡泽纳夫总理访华使我想起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的盛况。

“红妆”中国在法文化年

2004年1月24日,正月初三。有着“世界第一大道”称号的香榭丽舍大街有史以来第一次披上了中国春节的盛装,尽显中国特色。近万名中华儿女组成的各种彩妆游行方队依次在这条大街上通过,绕行凯旋门一周,尽情展现中国人悠久文化和民族风俗。北京和巴黎结为友好城市。作为中国在法国文化年的重头节目,王岐山市长率领近800人的北京市代表团,参加这场盛况空前的中国春节巡游,并在巴黎举办北京文化周。

彩妆巡游分为“北京祝福”、“多彩文化”、“奥运精神”、“华侨风采”四大版块,向法国观众展示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北京市长王岐山和巴黎市长德拉努埃为龙狮点睛,巡游开始。巨龙翻飞雄狮狂舞。武术方队闪转腾挪,京剧方队轻歌曼舞,舞蹈方队精美热烈,旗袍方队婀娜多姿,彩车方队色彩斑斓,儿童方队天真烂漫,华人社团方队各显特色,吉祥物方队齐声祝福。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集体亮相,让法国和世界欣赏中华民族和谐的大家庭和文化的多样性。

70万法国民众拥上街头,观赏节目,参与盛举。《欧洲时报》发表《盛大的节日》社论指称:“这是两国人民之间友谊深邃的见证”,“这是一个欢愉于两国人民心灵深处的盛大节日”。

当天晚上,法国电力公司通过280束红色光柱把埃菲尔铁塔照耀得满体通红,使这座“钢铁少女”披上了“中国红”。巴黎远郊的迪斯尼公园为招徕游人,也在园内各处挂上了中国的大红灯笼。一时间,“中国元素”在法国大受欢迎。

两天后,2004年1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乘专机抵达巴黎奥利机场,开始对法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次日(27日)便是中法建交40周年纪念日。

法方给予胡主席来访以超规格接待,更把中国在法文化年活动推向高潮。中国在法国文化年共举办了400多场活动,以北京艺术团体和旅法华人为主体的香榭丽舍大街彩妆巡游只是开幕式。光是展览活动就有《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走近中国——中国当代生活艺术展》、《四川广汉三星堆文物展》、《孔子文化展》、《康熙时期展》、《圣山文物展》、《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展》等数十个。两国已建立了46对友好省区和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秦皇岛等城市相继在法国举行了文化周活动。中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演出,大受欢迎。

正阳门首次为法国增色

2005年10月,法国文化年在北京开幕。10月8日,法国总统希拉克抵达访华首站成都。希拉克总统对四川文化抱有极大兴趣,以朝圣的心情拜谒“伟大的大众诗人”杜甫。希拉克在杜甫草堂留下了“对人类最伟大的诗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的题词,中方报章则引用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名句表达欢迎希拉克的心情。

中方为答谢法方在2004年春节之际为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中方特意于10月9、10两日 ,把北京正阳门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古老建筑,辉映成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种颜色。埃菲尔铁塔破例为中国披红,正阳门也首次为法国增色。

法国在华文化年的三场重大文化活动在北京举行。一是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二是“叱咤风云的伟人——戴高乐生平展”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三是“法国时尚100年”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10月10日,“中法击剑精英赛”在天坛祈年殿前举行。两国均派出强大阵营参赛。法国“塞纳——马恩省河之剑”艺术表演团演出了由大仲马名著《三剑客》改编的白衣剑客之舞,展示西洋剑法。中国艺术家则表演了剑舞《烽火剑勇》、太极剑《白鹤祥云》、武术《霹雷威龙》和京剧名段《霸王别姬》,展示中国悠久的剑文化。随后,两国剑坛精英各施绝技,中国队因不敌法国队“惜败”。

当晚,法国在华文化年的开幕音乐会——米歇尔·雅尔激光电子音乐会在紫禁城午门举行。中方音乐科技人员和艺术家积极参与了音乐会的筹备和设计,北京交响乐团和民乐团参与演出,其间演出了多首中国音乐。紫禁城音乐会的主题,一是表现法国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法国音乐人的丰富想象力,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最具历史传统意义的紫禁城建筑,体现中国永恒的传统与法国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除正阳门和王府井两个分会场外,中国央视和法国电视二台分别向全世界直播。这是中国首次向全球直播音乐会,有人估计欣赏这场“视听盛宴”的全球观众可达10亿人。

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中还有一件大事:由法国历史学家、资深记者贝纳·布立赛撰写的《圆明园大劫难》一书中文译本出版。法国前总统德斯坦隆重推荐该书:“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对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其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

2005年,是中国农历(乙酉)鸡年。法国国家邮局首次发行中国生肖邮票,由法国青年女画家塞西尔·米耶用硬笔画鸡,旅法华人文化学者李中耀题写中文。在出席中国问题研讨会和一些活动时,我多次用谐音把中国鸡年巧遇法国高卢鸡的“鸡遇”说成“机遇”,“鸡遇者,机遇也”,比喻中法合作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博得强烈共鸣。在法国首枚中国生肖邮票发行仪式上,我即席赋诗:乙酉高卢喜相逢,中西合璧意气通。求同存异共携手,相知相交谱新声。《欧洲时报》在介绍文章中引用了此诗。

今年又逢中国鸡年,虽然已是12年之后 ,当年的“乙酉”转为今年的“丁酉”,但中法“鸡遇”中的“机遇”仍不逊当年。

猜你喜欢
方队法国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法国(三)
法国(一)
共和国阅兵中的女兵方队
盛世庆典谱写壮丽华章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国成立70周年阅兵精彩回顾(二)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
胜利日大阅兵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