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耐与没能耐

2017-04-19 15:37唐宝民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7年2期
关键词:奏章能耐边关

唐宝民

《清人逸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光绪年间有一个满人御史,此公从来不爱读书学习,每日只知吃喝玩乐,是个不学无术、尸位素餐的家伙。这个御史虽然什么都不懂,却偏偏喜欢不懂装懂,一有机会就想在皇帝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因此闹出很多笑话。

光绪甲午年冬天的一个早上,这个御史,下朝走到午门外时,看到福山人王文敏正在午门外和同僚谈论军事。当时,中日关系正紧张,所以,王文敏与同僚谈论的就是中日战争的事。只听王文敏叹息道:“唉,目前形势如此危急,非起用‘檀道济为大将不可啊!”

檀道济是刘宋时期的名将,王文敏在这里,用檀道济来借指當时的名将董福祥,意思是说:如果想打败日本,非得起用董福祥不可。这句话偏巧被那个不学无术的御史听到了,他心中暗喜:既然檀道济这样厉害,那我就向皇上推荐此人,皇上一定会认为我有眼力!

于是,那个御史故意装作心不在焉地与王文敏聊天,拐弯抹角地套出了“檀道济”三个字的写法,然后兴冲冲地离去。回到家后,他就写了一个奏章,建议皇上“立即起用檀道济”。并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将奏章呈给了皇上。光绪一看到奏折,气得哭笑不得,厉声质问他:“檀道济都死去1000多年了。你还向我推荐他,是何道理?”那个御史这才明白自己搞错了,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三垣笔记》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徐耀是明崇祯时期的礼部都谏,虽然是个文官,但长得人高马大、气宇轩昂。司马杨嗣昌见他长得如此英武且行事稳重,就觉得应该提拔他到边关做将领,于是,就把他当做守边人才推荐给了皇上。

有一天,皇上就召见了徐耀,同时召见的还有侍御杨绳武。皇上同他们二人讨论边关的事情。杨绳武虽然也只是文官。但他是个善于投机钻营之辈。见有机会在皇上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就滔滔不绝,口吐莲花,谈了许多关于边关的建议,还煞有介事地在地上画出了地图加以说明,使皇上大悦。

相比之下,徐耀的表现却极为低调,当皇上问到他时,他只是平平淡淡地说了几句,然后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站在旁边听。同乡有个叫姚思孝的,便指责徐耀,怪他不积极回答皇上的提问。徐耀当时没分辩。但事后对朋友说:“我只是个书生,边关的战事,我根本不懂,让我披甲拉弓,我没有那个能耐,所以我不能乱说。但是,‘没有那个能耐而不自以为有那个能耐。这就是我的能耐!”

孔夫子说过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这才是做人的本分。做人应该诚实,要实事求是,避免鲁莽虚荣。否则的话,就会像前面讲的那个清朝御史一样,贻笑大方。“没有那个能耐而不自以为有那个能耐”,徐耀这句话,不仅是自省,也是一种智慧的处世哲学。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奏章能耐边关
戳中皇帝的笑穴
边关月组诗
有能耐的人
绥芬河
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
能耐
边关的月亮
沉文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