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开行两趟

2017-04-19 23:32
旅游 2017年2期
关键词:朝鲜人次列车包厢

午夜上车

莫斯科市内有很多火车站,火车站命名法和中国的不同,不用莫斯科东、莫斯科西、莫斯科南之类的,而是以火车站出发的铁路线的方向命名,比如喀山火车站,是莫斯科出发去往喀山及中亚方向的始发站,和喀山火车站紧邻的有另外两座火车站,分别叫做雅罗斯拉夫尔站和列宁格勒站,前者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始发站,后者是去往圣彼得堡方向火车的始发站。三座火车站的站房历史悠久,建筑均十分精美,且风格各不相同。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入口,有一座西伯利亚大铁路零公里纪念碑。

走到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才晚上11点,离发车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是尽头站,和北京站类似,列车只有在发车前半小时左右才拉到站台上,平时都停在北边的车辆段里。站台上有了100次开往“ВЛДИВОСТОК”(海参崴)的站台信息后,站台上的旅客也陆陆续续多了起来,在站台尽头处看到几位衣着朴素,佩戴着金日成、金正日像章的朝鲜人,他们身边堆着一大堆能够占满半个包厢的行李,看来还是有朝鲜人从莫斯科上车坐这趟国际列车的全程的。

午夜时分,调机将100次列车缓缓推进站台,可以明显看出来,列车尾部的一节绿皮车和银灰色调的俄铁列车不同,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神秘的莫斯科一平壤国际联运车厢了。

一节车厢的真容

莫斯科到平壤的国际列车每个月只有12日和26日发两趟,每趟只有一节车厢。这节车厢在俄罗斯境内运行时,挂在莫斯科开往海参崴的100次列车尾部,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的乌苏里斯克站摘掉,由机车单独拉往朝俄边境站哈桑(XacaH),这一段的车次为652次;在哈桑站完成俄罗斯的出境检查,通过图们江口的朝俄友谊大桥,进入朝鲜一侧的边境站豆满江(TyMaHraH),然后挂在豆满江开往平壤的8次列车尾部到达平壤,全程图定运行9天9夜,里程为10267公里。莫斯科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100次列车,是当今世界运行里程最长的客运列车,总里程9300公里,时间7天7夜;而莫斯科-平壤的国际联运车厢,则是当今世界运行时间、运行里程均为最长的客运车厢,这两部分的组合,堪称完美的铁路大运转。

俄罗斯和朝鲜之间的国际联运列车,目前有三趟,一趟是即将乘坐的开往平壤的车厢;另一趟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开往平壤的国际联运车厢,也是只有一节,每月仅一趟,每月的22日哈巴罗夫斯克发车,也是挂在100次列车尾部,经由哈桑和豆满江入境朝鲜,这节车厢和莫斯科-平壤的联运车厢均为朝鲜铁路曹运;还有一趟由俄罗斯铁路曹运,只到豆满江,每月开行四趟,每趟有两节车厢,每月的1、5、15、21日由莫斯科始发,挂在“俄罗斯号”即莫斯科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2次列车尾部,也是在乌苏里斯克摘掉,经由哈桑到达豆满江。

绿色的朝俄联运车厢挂在银灰色的100次列车尾部特别显眼,车厢上挂着朝鲜的国微,水牌上用朝、俄两种文字写有“莫斯科一平壤”字样。身着国际铁路联运统一制服(和中铁北京-莫斯科3/4次国际列车乘务员制服完全一样,只是没有肩章)、胸戴朝鲜领袖像章的朝鲜列车员都下车迎客了。

我们递上了车票和护照,四位列车员都愣了,或许这是他们头一次看到外国人乘坐这趟列车。他们接过车票和护照反复查看,是预料中的一头雾水。我把护照翻到朝鲜签证页给他们看,并指着签证上的目的地和访问目的栏给他看。朝鲜语的“旅游”,和“观光”发音差不多,我指着访问目的栏,用中文说“平壤!观光!”列车员差不多听懂了,他摆摆手,示意让我们上车。

包厢里弥漫着朝鲜火车特有的味道——泡菜和明太鱼的混合气味,并夹杂着发霉的汗味儿。这也是预料之中的——2007年和2008年乘坐K19次列车时,参观位于列尾的两节平壤一莫斯科的俄铁车厢,里面也是这种味道。

这节车厢是朝鲜铁路部门2009年从俄罗斯购买的二手车厢,为MECT-36型自供电空调包厢硬卧,窗户不能打开,只有走廊里三四个窗户上部一个小窗可以稍微倾斜地打开一个小小的缝隙。将相机伸出车窗外拍照是不可能的了,手机倒是可以勉强伸出去。又一次后悔忘了带自拍杆,有自拍杆可以将手机通过缝隙伸出车窗外很远。

列车长过来要走了我们的火车票。这是国际列车的惯例:旅途中车票由列车员保存,下车前还给旅客,类似于国内卧铺列车的换票。

从列尾看出去

朝俄联运车厢正好位于列尾,站在尾部的车门处,可以看到铁轨远去的场景。这种场景在中国的火车上是很难看到的,旅客很难从这一视角欣赏沿途风景。神秘的列车,也有了独特的视角去欣赏它。

列车在第一个白天的清晨先经过科斯特罗马站。科斯特罗马也是金环古城中的一座,位于伏尔加河畔。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便自然醒,于是下车计划又加上了这个站。列车到站之前,先经过伏尔加河大桥,清晨的伏尔加河水天一色。站在列尾,可以拍到列车通过大桥时壮观的场景。只看照片的话,就像在车头拍摄的。

今天这一天,列车经过的是俄罗斯东欧平原,自然风景一般,但是沿途的火车站大多数都很漂亮,尤其是一些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小站,大多是100多年前随西伯利亚铁路一起修建的站房。站在列尾,又有了一个不同的拍摄站房的视角。

列车在傍晚时分停靠基洛夫站,下车来到候车室购买晚餐的时候,发现售票厅里还有基洛夫的半身像和生平简介。这是一座以基洛夫的名字命名的城市,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是前苏联的开国元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夜幕下,站在列尾看远去的铁轨很漂亮,周围的建筑物和树木都成了黑色的剪影,但锃亮的铁轨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变得特别显眼,真正意义上的钢铁长龙。列车通过车站时,铁轨是最美的了,蜿蜒锃亮的铁轨从车轮下徐徐钻出,渐渐奔向天边,像行云流水一般,流淌过每一位火车迷的脑海。

在100次列车上的第二个白天,列车将通过西伯利亞大铁路1778公里附近的亚欧洲界界碑。列车是全速通过不停车,于是我便早早起来,来到列尾,打开车门,做好拍摄准备。一闪而过的界碑如期进入我的镜头。列车通过亚欧洲界界碑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大站叶卡捷琳堡,在这站停车一个小时。我们竟然在站台上发现了一个淋浴间,150卢布一次。西伯利亚大铁路似乎考虑到了长途列车旅客的洗澡需求,利用列车停站时间下车洗个澡再上车是完全来得及的。

一个小时足够出站转转了。我们从出站口出来右拐,去参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铁路博物馆,博物馆是原叶卡捷琳堡站的老站房,红色城堡式建筑在蓝天白云下格外美丽。老站房的广场上还陈列着已经淘汰的给蒸汽机车上水的水鹤和臂板式信号机;铁路博物馆对面是一座绿色小教堂,从小教堂左转,来到站前广场,有一座雄伟的苏联人物雕塑。叶卡捷琳堡一小时游览,也能参观好几个景点。

车厢里的朝鲜同志

在火车站外面的一家土耳其餐厅购买了抓饭和烤肉作为午餐后,我们回到了车上,此时发现隔壁包厢的下铺已经上来了两名朝鲜旅客,他们带的大包小包塞满了包厢两个下铺的所有空间。此外,还有另外四位是隔壁的隔壁包厢。

这是第一次直接面对朝鲜人!以前去朝鲜都是跟着旅游团走确定的路线,除朝鲜导游外,根本没有和其他朝鲜人直接交流的机会。我尝试着和朝鲜人聊起天来。他们长期在俄罗斯工作,会说流利的俄语,交流起来问题不大。他俩是朝鲜的建筑工程师,长期在叶卡捷琳堡工作(进修),我看了下他们护照上的俄罗斯签证,有效期都是365天的。其中一位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了他的朝鲜语名字,我问他朝鲜语对应的汉字怎么写,他说不知道,只知道中间一个字是“人”。我将他的朝鲜语名字输入谷歌翻译,根据转译拉丁字母的发音,他的中文名应该是“卢人策”。很早我便知道,在朝鲜“同志”这个尊称很流行,而且发音和汉语也很类似,于是我便称他为“卢同志”,他也笑着称我为“张同志”。

卢同志一行两人对这趟车的时刻不熟悉,一直在问我什么时间到伊尔库茨克,什么时间到哈巴罗夫斯克,什么时间到乌苏里斯克,我拿出时刻表给他们看,又给他们说了这几个地点的当地时间和莫斯科时间的换算关系。后来才知道,是這几个站都有朝鲜人在等列车到站时托他们给亲友捎一些东西。

通过这节莫斯科一平壤车厢捎东西已经成为朝鲜人的惯例——不但旅客自己大包小包,一路上都有人托列车长、列车员捎东西,并且送给他们一些人情礼物。列车开到新西伯利亚时,列尾的走廊堆满了箱子。后来我还发现,列车中间的几个包厢已经塞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连一张铺位都没有剩下,也就是说有几个包厢不住人,是专门用来放物资的。怪不得这趟车在出发前票已经卖完了,敢情是有人专门给这些物资买了卧铺票!简直就是一辆客货混合车厢,并且货物比人还要多。

朝鲜旅客上车时也带了很多食物,除了成箱的方便面外,都是朝鲜特色的:大桶的泡菜,大桶的明太鱼——这两样便是构成朝鲜车厢里那股怪味儿的“罪魁祸首”;还有已经蒸好的米饭,一路上米饭就着泡菜吃。卢同志还带了紫菜包饭,是真正意义上的紫菜包饭——紫菜包着米饭,米饭中间没有放任何其他东西。

第三个白天,列车停靠在新西伯利亚车站,又是停车一个小时。车站外面有一家肯德基,我们买了两个全家桶作为午餐。在新西伯利亚车站,又有很多朝鲜人过来托人捎东西,竟然用了一辆推车,推车上堆着的箱子比人还高。所有空着的铺位(放行李的不算)都上满了人。每个包厢我都看了一眼,发现全部是男性。他们几乎都抽烟,但没有一位在包厢里吸烟的,都很自觉去列尾抽,同时关闭列尾和车厢走廊之间的门。有好几位朝鲜旅客有便携式影碟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包厢里看电视剧,这些电视剧竟然都是用朝鲜语配音的中国电视剧。中国人看韩剧,朝鲜人看中国电视剧,真有意思的对比。

后来,我们和车厢里所有的朝鲜同志们都成了朋友。朝鲜人多数性格外向,能歌善舞。晚上无聊时,我们在列车员的包厢里一起唱歌。列车长会唱《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我们一起唱;我用中文给他们唱《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正日将军之歌》,他们都十分震惊:外国人竟然会唱他们心中最神圣的歌曲!这首歌无疑进一步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语言不通,并不会成为友谊的障碍。

猜你喜欢
朝鲜人次列车包厢
东北沦陷期朝鲜人文学与东北作家群文学主题比较
一个没有包厢的剧场
论日帝“满蒙”政策制造民族隔阂的惯伎及其危害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卸妆
近代在津朝鲜人概述
设“学习包厢”莫忘公共空间改善
一元一次方程式考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