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鹿原》中关中平原的方言俗语文化

2017-04-19 10:35杨光
青年文学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俗语白鹿原方言

杨光

摘 要:俗语与人类的地方文化密切相关,既是人类对劳动生活状态的反映,也是对客观事物的所有总结。在小说《白鹿原》中,作者陈忠实不仅从表层的字词造句的角度来选择方言词汇,而且从深层的角度来营造方言氛围,运用方言俗语文化的思维来布局谋篇。

关键词:《白鹿原》;方言;俗语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本课题通过对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方言中的方言和俗语的整理分析,将它们做一个归类,将繁杂的、凌乱的俗语系统化,使其更直观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对作品中的方言俗语系统的归类来分析其特点,语言凝练的灵活性,语义多样化,民俗性和口语化,能表现出关中平原方言和民俗的地域性以及所具有的特征,从方言俗语中阐述具有典型特征的关中俗语所表现的文化。

一、关中平原方言俗语分类

(一)称谓的使用

在《白鹿原》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很多关于称谓的语言,丰富的称谓语,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愈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让作品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女子:“女子”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现今,之有陕西、甘肃等一些地方将“女子”称为“女儿”。

媳妇:在的现代汉语词典和国家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将“媳妇”指定为儿子的老婆,也叫儿媳。但是北方的一些地区也会指对妻子的称谓,相当于“老婆”。

大:“大”本非亲属称呼,是“爹”最早时期的白字。读的时候为阳平,是对父亲的称呼。如今,这种称呼常见于陕西、甘肃、内蒙、安徽、河南等地。

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周制,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乡,合而称乡党。泛称家乡时,在《论语·乡党》中有:“孔子之于乡党,恂恂入也,似不能言者。”指同鄉、乡亲时,在《孟子·万章上》有:“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乡党作为老乡的用意,常见于陕西关中人对老乡的称呼。

冷娃:常用来形容陕西关中地区的青年男性。“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冷娃排两行”,这一句话,确实是形象诠释出了“冷娃”二字,并且“冷娃”中的“冷”字,不失幽默地抓住了三秦男儿的群体性格特征。

(二)反映人类生活经验

方言俗语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无形的标志,用方言俗语来反映生活经验,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作为陕西土生土长的作家,在小说中运用大量的方言俗语来描写当的生活面貌,表达出当时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淳朴的生活心境。

财东家惯骡马,穷汉家惯娃娃。这句话是关中平原很普遍的一句俗语,说明了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但在小说中是由白嘉轩所说出来的,并且他在后面还补充了一句:“咱们家是骡马娃娃都不兴娇惯。”这体现了他对两个儿子严谨的教育原则,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这句话直截了当的说明了白嘉轩作为一族之长的威严和所具有的威信,同时也反映出北方人果断干练的处事风格。

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房要小,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这句话可以说是比较浅显易懂,家务和钱财不是一下子就能有的,而是通过慢慢地辛勤劳动才能获得,日子需要一天一天过。

(三)表达的哲理观点

运用方言俗语来表达哲理观点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也是农民所要表达和阐述的。《白鹿原》中的一些语言正好充分的表达出了俗语中的哲学性,而且这种语言具有雄辩性,也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

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读。这句话中把好饭、好衣和好书进行了直接的对比,最后说明没有什么能够比知识更加永垂不朽,知识和学问才能够陪伴一生。

露水没籽儿,闲话没影儿。这句话表达出那些捕风捉影的事都是不值得去深究的,都没有一丁点儿的科学依据。

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这句话表达的是做人的原则,要大胆地去干,要有见地,目光要长远,做人不能太贪心,要干干净净、明明白白,不能不清不楚。

二、关中平原的方言俗语与经济、文化生活的关系

方言是一个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特定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特殊纽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俗语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对生活状态的特殊反映。每个地方的方言俗语都是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都有所关联。

(一)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方言俗语正好是体现了经济的价值。“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俗语产生的数量,所以说俗语的产生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民乐于在满足的生活状态下创造自己通俗易懂,又有幽默气息的俗语,反映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生活经验的总结。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低下,劳动人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就会产生消极的,揭露当今社会现象的俗语。”

(二)与文化生活的关系

一个地区的方言,能够让一个地区的倍感亲切,能足够准确和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方言俗语与文化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方言俗语作为文化生活的载体,可以在恰当的场合,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文化生活的古老韵味和独特魅力。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对方言俗语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地区的文化氛围浓厚,人们就会创造出积极向上的高端方言和俗语。若是文化氛围不足,就会出现一些低俗的语言现象。

结语:

关中平原的方言俗语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文化底蕴的象征。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方言和俗语文化的结晶,有深刻的价值。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和俗语的使用量在不断减少,而我们更应该去保护那些具有人类智慧和生活经验的方言俗语,也要更多地去了解那些方言俗语。

参考文献:

[1]游汝杰.什么是社会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

[2]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俗语白鹿原方言
方严的方言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方言
俗语知多少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客家俗语巧诵读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