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探讨

2017-04-19 13:58张可秦霞岳雪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方向

张可++秦霞++岳雪慧

摘要 通过学习中央“十三五”规划文件精神及南郑县茶产业“十三五”规划方向,结合南郑县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为南郑县茶产业在扩基地、壮龙头、抓质量、树品牌等方面的扶持和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茶产业;“十三五”规划;发展方向;陕西南郑

中图分类号 F30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87-02

多年来,南郑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常抓不懈,通过扩基地、壮龙头、抓质量、树品牌[1-3],促进全县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茶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1 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2020年底),南郑茶园总面积达1.53万hm2,茶叶总产量达到1.5万t,综合产值超过36亿元,茶农人均收入5万元以上;培育国家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5个、县级茶叶龙头企业30个。建成现代茶叶农业园区20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8个、县级10个。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高标准有机茶园;通过企业文化展示、茶叶机械采摘等加快茶产品精深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科学宣传,提高管理水平,将南郑建设成“汉中仙毫”核心区,在稳定绿茶生产的同时兼顾红茶、黑毛茶发展,将南郑县建成全国知名有机茶生产大县。

2 发展现状

南郑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全省茶叶优势产区之一、全国重点产茶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24万hm2,投产园8 333.3 hm2,茶叶总产量8 645 t,总产值11.6亿元。全县茶叶产销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分别为228、22家,建成牟家坝古梁州茶市和汉水绿茶城茶叶交易市场、规上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数量分别为2个、10家、3家、6家。在稳定名优绿茶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和推广红茶、黑毛茶等适制性产品。

3 存在的问题

3.1 基地规模提升小

虽然南郑县现有茶园超过1.24万hm2,可采摘茶园面积超过8 333.3 hm2,但是老品种茶园超过5 333.3 hm2,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差,而且部分退化严重,亟须通过改种换植等技术措施改造提升。

3.2 茶叶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

大多以家庭作坊式经营为主,清洁化生产和工艺水平不高,茶叶内质不够优异,难以与国内外茶叶大市场接轨。

3.3 开发利用程度低

南郑县茶叶生产多以高档春茶和礼品茶为主,夏秋茶生产少,原料浪费大,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4 产业发展投入不足

自2007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过4 0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其中投入茶产业发展2 000万元[1,4-6],但仅靠县级财力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茶产业发展需求,缺乏茶区农户建园和管理自筹资金,群众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4 未来南郑县茶产业重点扶持的方向

4.1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4.1.1 逐步完善企业结构。南郑县现阶段茶叶企业的公司、茶园、生产车间、包装车间、检验室、储藏室、冷库、研发中心、销售营销、电子平臺、企业文化等不完善也不健全。

4.1.2 逐步完善高效精品机械及节能配置。南郑县现阶段茶叶机械多、乱、杂,盲目地追求大、多的现象比较突出,需要引进茶叶机械,实现个性化、高端化生产,提高茶叶的品质,达到高效、节能、精品的效果。

4.1.3 提高企业主打茶叶精品研发的差异性。目前省内外及国际市场茶叶生产量较多,积极鼓励扶持大型企业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根据南郑县及企业特点加大茶叶精品的研发,从茶叶繁育、种植、茶园季节性管理、茶叶加工、再加工及深加工,以企业主打产品提升企业文化,扩大具有南郑独特优势的高品质茶叶的影响力。

4.1.4 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前景的动力,也是企业的灵魂。作为南郑县大型的茶叶企业,从企业的发展历程、茶文化内涵以及企业自身的理念、特色等方面提升企业文化,对企业做大做强及未来的上市具有决定性作用。

4.2 茶叶加工升级改造

4.2.1 茶叶清洁化流水生产线建设。鼓励有实力的茶叶加工企业从现有的初精制加工逐渐向茶叶清洁化流水线生产过渡[2,7-8]。

4.2.2 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加快对县内茶叶初制加工厂进行优化改造,改善加工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扩大规模,美化环境,实现茶叶加工安全无污染,提升初加工能力和水平。

4.3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持续加大茶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通过招商或整合现有的茶叶企业,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

4.4 茶叶精深加工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搞好茶叶综合利用,重点支持在茶多酚、茶饮料、茶食品等方面的研发,延长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实现茶叶春、夏、秋均衡开发。充分利用夏秋茶原料,全面推广汉中红茶生产加工,开展红茶、黑毛茶产品的生产,重点扶持福成古树茶新产品研发,使全县夏秋茶原料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红茶等产品生产企业达到80%以上,培育南郑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5 高标准茶园建设

4.5.1 未来茶叶机械化采摘的必然性。根据南郑县自然环境条件,茶园大部分都以山地为主。人工采茶已经不能满足茶叶的发展,未来机械化采茶、机械化生产茶叶已经成为趋势。因此,茶园规划、管理、茶园改造等重点工程应为茶叶机械化采摘做好前期准备。

4.5.2 做好茶园不同品种的划分,提高茶园品质。茶园的不同品种、采摘地点、采摘次数及先后对高品质的茶叶内含物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茶叶种植面积应划分品种、区域以提高不同茶叶种类的品质。

4.5.3 扩大有机茶园的面积。高品质的生活决定了高品质的需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南郑县自然优势符合有机茶园的发展,政府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迫切需要扩大有机茶茶园,以进一步促进南郑县的茶产业发展。

4.5.4 重视现代茶叶园区建设。集中力量在县内茶树生长优生区建设一批66.7 hm2以上、规划布局合理、科技水平领先、生产要素聚集、产业体系健全、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1-3]、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市级现代茶叶园区,认定一批县、镇级现代茶叶园区,形成省、市、县、镇四级园区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建成优势茶叶产业带。

4.5.5 严格进行标准化丰产示范园建设。结合无性系建园和茶园低改,按照技术规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茶园,把新建茶园建成标准化丰产示范园、有机园。大力推广茶园耕作、采茶、修剪机械化、有机栽培技术。加强绿色防控体系及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安全。

4.5.6 提升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进一步选育茶树优良品种,为高质量建园提供稳固的种苗保障,依托牟家坝镇、法镇、红庙镇等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1],努力建设一批良种母本茶园和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

4.6 稳定促进绿茶发展,兼顾红茶发展

4.6.1 健全绿茶生产企标,明确企业主打茶类。南郑县茶叶发展历史悠久,绿茶一直在稳步发展。成熟的绿茶发展种植、工艺等,需要完善企业茶叶生产的各种生产企标、规章制度等,明确现有的高品质绿茶,突出企业特点。

4.6.2 保证南郑绿茶品质,限定红茶生产企业。南郑县的红茶是陕南茶叶发展最早,也是较成熟的茶叶种类。红茶是在绿茶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并稳定的前提下诞生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证红茶的品质,不能盲目大规模地发展红茶,应限定企业逐步健全红茶的生产技术推广。

4.6.3 创建知名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种茶叶博览会,利用媒体加大品牌和产品宣传力度。加强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注册自有商标,精心设计制作产品包装,做好陕西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创建工作。

4.7 注重人才与技术投入,提高管理水平

4.7.1 注重职业农民培训,加大技术投入。茶农的积极性和热情对南郑茶产业及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对茶农进行培训,尤其是加强现场栽培技术指导。

4.7.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茶业技术推广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将茶叶科技人才引进纳入县上人才引進计划之列,吸引茶学专业毕业生到茶叶技术推广岗位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职称的茶叶技术推广队伍和管理人才。为进一步推进茶叶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应完善培训项目,开展茶叶生产、加工、营销、茶文化等专业培训[2-3],培养一批茶叶科技示范户、制茶能手和茶业科技企业家。

4.7.3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购销大户和茶叶经纪人创新商业模式,到省内外开设销售网点,全方位开拓外地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茶叶产销信息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网购等现代流通方式。

4.8 建立茶繁育、研发、监测检测管理实验基地

作为陕西产茶大县,除了产茶量大、技术投入力度大、产生经济效益高外,还应建立规范的实验基地,培育适合南郑县乃至陕南的优良品种,研发新产品,总结监测环境因素,检测土壤成分及其他成分的实践数据。

5 参考文献

[1] 胡强,龚学林.南郑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茶叶,2014(8):8-10.

[2] 龚建平.南郑县茶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做法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9):331.

[3] 本刊编辑部.聚焦“十三五”瞩目新看点[J].新长征,2015(12):30-36.

[4] 郭占恒.“十三五”规划将是历史上一个全新的规划:关于“十三五”规划研究视野和思路的几个问题[J].浙江经济,2014(19):10-13.

[5] 杨耿业.对“十三五”规划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5(2):9-11.

[6] 深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J].前线,2015(11):3.

[7] 江用文,陈霄雄,朱建淼,等.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划[J].茶叶科学,2011(3):273-282.

[8] 赵晓罡,李录堂.陕西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7-92.

猜你喜欢
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方向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