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的途径

2017-04-19 06:55郭海燕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加强校园文化高校

摘 要:文章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缺乏;2.校园诚信环境不足;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切实可行的规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有:1.积极开展诚信文化活动;2.加强校园文化媒体建设;3.加强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4.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加强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GH-12109)

1 校园文化的涵义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美国学者戴维·波普诺把文化定义为“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從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样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中,围绕学生主体活动,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为直接或间接的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相互作用而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传统,一种风气,一种熏陶学生心灵的、弥漫于整个校园的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德育因素,它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世界,使其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

与中学生的校园文化相比,大学校园文化中非直接传授知识的活动明显增多,大学和大学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参与更多社会活动,以吸收更多的社会文化因子,帮助学生完成步入社会前的角色转变。

所谓校园文化,也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加以阐释。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财富的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定方式以及使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校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不仅包括传统观念的积淀,还包括现代观念聚集,带有鲜明的现代教育的烙印,它使用政治文化、科技文化、伦理文化、娱乐文化的手段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建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当前社会处在转型之中,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缺乏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缺乏具体表现在:第一,部分高校通俗文化流行,高雅文化较少。目前高校都有许多学生社团,但大多数的学生社团的活动格调不是很高,很多学生的课余活动比较单调,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聊天,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进行高雅文化的活动较少。第二,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不太明显。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存在“跟风”现象,创新不足,缺乏本校校园文化的特色。

(二)校园诚信环境不足

校园诚信环境不足,主要表现在校园媒体对诚信的宣传力度不够。校园媒体主要是校园广播、电台和网络。目前校园媒体在宣传诚信,倡导校园诚信氛围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完善。有调查表明,问及“你们学校的广播电视播放有关诚信的节目吗?”时,有21.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广播电视经常播出有关诚信的节目,并且有固定的栏目;34.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时播出,栏目不确定;38.1%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学校的广播电视有关诚信的节目偶尔播放一次,很少收听收看得到;还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清楚”。关于“学校播放有关诚信的节目有没有固定的时间?”问题,有68.6%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14.3%的人回答“不知道”。 在“你认为学校的广播电视播放有关诚信的节目怎么样?”问题的回答中,认为一般的占38.9%,而认为播放的节目“枯燥无味”的占19.8%。当问及“你们学校网络中有没有设立专门的诚信论坛、诚信故事等网站或栏目,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网络平台?”时,53.6%的被调查者回答学校建有德教育网络平台;28.7%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另外还有17.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学校有没有德教育网络平台。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切实可行的规划

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步到位的布局,建设布局零乱和品位不高,缺乏科学的规划。高校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扩大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校园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凝练,积淀的过程,是需要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的。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积极开展诚信文化活动

校园诚信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按其组织形式,可以分课堂文化、文化讲座、社团文化和社群文化等。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体,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构建诚信的课堂文化、讲座文化、社团文化和社群文化。

(1)课堂诚信文化

课堂是教师传播文化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课程设计和阐释是课堂文化建设的两个核心环节,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文化追求。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要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更应当感受到课堂中的诚信。对大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与学校、教师以及同学接触最多的场合。课堂诚信文化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努力。

课堂上的诚信重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坦诚沟通和相互信任。这意味着师生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对真理的探究以及对完善人格的培养。另一方面,课堂上的诚信还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同时履行自己与学校之间的契约,即共同遵守学校的有关课堂的规章制度。

(2)开展高质量的诚信文化讲座

文化讲座往往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它所营造的浓厚学术文化氛围为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提供了良好环境。学校可以围绕诚信这一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文化讲座、艺术沙龙、科学报告、社会热门话题报告等,并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

(3)在大学社团活动中体现诚信

大学生在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入社团组织。通过加入社团组织,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还可以结识更多的志趣相同的朋友。社团有效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平台,对于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增长大学生的才干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正确地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社团活动,在社团中积极倡导诚信。使大学生能诚信入团,遵守社团的各项规定。对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要诚信参加,成员之间要诚信合作,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2.加强校园文化媒体建设

校园主流文化媒体有广播电视、报刊(校报、院报)和网络三部分,其他辅助媒体还有宣传框、横幅、阅报栏等。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媒体,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它几乎成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第三课堂”,其在大学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媒体。大学生不仅利用现代网络查阅资料、浏览新闻、交流思想、娱乐消遣,而且还从中获取虚拟文化产品和其他创新性服务。

校园文化媒体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各种有益成果,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突出文化的高雅品位,不断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通过广播电视、电台和网络充分宣传诚信。可以设立诚信的专门栏目,普及诚信知识。树立诚信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要抓反面的不诚信的典型,对不诚信的言行和现象进行舆论的谴责。通过大力倡导诚信,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遵守诚信的良好的校园道德风尚。

3.加强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如何,直接会影响到大学生培养诚信的道德品质。一个有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学校,会为学生培养诚信品质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培养诚信品质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学风。在学习上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风,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认真学习,掌握真才实学,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报效祖国。而不是耍小聪明,在考试中作弊,这样实际上自己在学校并没有学到知识和技能,将来很难在社会上立足。重视校风建设。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从严制校。对于学校规定的制度要不着不扣地执行。对于学生的一些失信行为要根据制度严格予以处理,而不能因为有人说情,是关系,就手下留情,能不处理就不处理,能从轻处理就不从重处理。要在学校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校园氛围。可以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广播、校报、校园网和宣传橱窗等各种传播媒体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积极宣传校园中诚信大学生,诚信班级,诚信宿舍的先进事迹;对那些不按时缴纳学费,不还助学贷款的不诚信行为要进行舆论的谴责。重视教风建设。广大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遵守诚信,上课不迟到一分钟,下课不提前一分钟,教学内容不缩水,在课堂上说到做到,不信口开河,轻易许诺。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奉献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4.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要完善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使其公平、合理。并且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使学生能感受到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制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诚信状况为本。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针对中学生活的特点,大学具有个人的自主支配时间多,教师的管理相对宽松的特点,学生存在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在大学毕业年级,大学生要制作简历,应聘找工作,存在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实事求是填写简历的问题。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有区别的。有的大学生具有诚信品质,而有的大学生缺乏诚信品质,有不诚信的行为。有的大学生严重缺乏诚信品质,言行背离是常事。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从学校的特点出发,每个学校有自身的特点,要客观地认识。制度制订后,要严格地进行遵守,不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普通学生都应当以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有违反制度的行为,应一视同仁地按制度处理,不能有“例外”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李强等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罗洪铁.基于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郭海燕(1973—),女,山西太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加强校园文化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