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浅析

2017-04-19 02:44曾梅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匠精神

曾梅

摘 要:近年来,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大力呼吁和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理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其中。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然而,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意识较弱,以及近年来社会诸多行业中工匠精神缺失的现状,探讨职业院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性和将工匠精神融合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极具现实意义,也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发展方向和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匠精神

一.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创新创业意识,是在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个人不断进步的心理激励机制,它决定和指导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不在一朝一夕,它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沉淀。笔者认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把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并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必须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培养具备创新和实践技能的实干型人才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校的创新教育致力于促使大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创业教育致力于促使大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的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针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契合经济发展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知识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多数企业在用人时发现毕业生不接地气,必须要经过3到5个月的专业培训才能让他们符合市场的需求。在创业方面,据调查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毕业生创业比例。因此,必须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齐头并进,树立起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

(2)弥补传统教育之不足。虽然高校早就认识到传统教育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模式与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就业需求及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虽然近些年来各大高校不同程度的采取措施改革现代教育去努力形成大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但推行年代尚短,经验累积和总结较欠缺,致使我们的现代教育改革还缺乏系统性。我们力图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却鲜少有高校去专门设计针对性的课程有的放矢地、系统地加以培养和强化。

(3)高职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可行,深受学生、社会的欢迎和推崇。以我校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把握度关注度,并且能激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热情。因此,我校毕业生创业创新能力与过往比有显著提升,近几年的毕业生中,出国深造、自创企业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及进入专业岗位高级职位的人数大大增加。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强调,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充分激发各个高校的改革驱动力,刺激和鼓励基层首创,以具代表性和推广性的试点经验、模式,引领和推进高等学校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逐渐成为各高校的重大课题。

2. 从传统文化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当我们谈到“工匠精神”,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些工业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想到日本、德国、美国、瑞士等等国家享誉全球的百年老店和世界品牌。但其实我们无需艳羡国外,回顾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会发现工匠精神中国古尔有之。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國。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秦始皇兵马俑、北京万里长城、故宫、苏州园林、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是我国驰名中外的宏伟优美古建筑,还有庖丁解牛、鲁班、核舟记等等典故,以上,均证明古代中国曾产生过璀璨的工匠文明和优异工匠,在这些令人尊敬的匠人身上,展现出了宝贵的精神品格:一是专注,全身心投入工作;二是严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完美主义;三是务实,以需求为导向,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四是创新,不固守传统,而是在继承中创新,是传统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再次创作。我们将这些品格总结为“工匠精神”。

3、当代“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和现状

造成当今社会“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有多种,现代人主观上不愿意传承传统手工艺;现代中国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工匠精神”; 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抱持工匠精神的匠人生存难度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片面推崇的观点是力争做劳心者而不是踏实做劳力者等等。

种种原因,致使当前中国社会心浮气躁、现实、急功近利,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产品的品质和灵魂。在野蛮生长的市场早期阶段,胜出的可能往往不是那些工艺最好的,而往往是那些粗制滥造的,“劣币淘汰良币”的状况充斥在畸形市场。身心付出不能获得同等回报,粗制滥造耍小聪明往往获益丰厚、屡屡成功,一味追求利益和GDP的社会风气致使我国市场上各种山寨货大行其道,而有口碑的原创技术和产品却寥寥可数。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工匠精神本身在中国就有,但是我们缺失了。

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塑造

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生产基地,为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高等学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众创业,创新先行;万众创新,教育先行。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型国家和城市,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

要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塑造,必须深入学习国务院提倡培养“工匠精神”的各项文件;必须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积极推进可操作的工匠精神培养人才方案;必须构建随时、随地、终身学习体系;必须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的积极性。

培育“工匠精神”在我国当前环境下任重而道远。一方面,要使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使从职校走出的学生在基层在各项技术行业从事体面、有尊严、有成就感、有较好酬劳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使学生能认识到和感受到成功不仅仅是短暂的财富暴增而数十年如一日的技艺打磨更可贵更有价值更能获得丰厚的回报,真正让“工匠”可心无旁骛专注于技术创新,为国家培养大批技艺精湛的一线人才。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匠精神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