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胡床形式的演变

2017-04-20 14:57张盈泓
商情 2017年8期
关键词:马扎中原家具

张盈泓

中国古代的家具分类细密,床、柜、桌、椅、案、几等,每个分类下还有不同样式的区分。胡床属于坐具,又称交椅、交床,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马扎。

在数千年中原民族与外族斗争中,辽、金等外族人曾多次打败中原民族取得政权,在生活习惯,生活生产用具等方面互通有无,使得民族不断融合,传入中原的一种家具样式。

秦汉之前,中国是没有什么坐具的,人们皆席地而坐,草席、布垫就算是坐具了。皇帝上朝时也与众大臣一样跪坐在地上,臀部坐在后脚跟上,腰部挺直,肩部打开,这才是一种端庄儒雅的坐姿。百姓亦是如此。

胡人属于游牧民族,能征善战,“男儿三岁会骑射”。自小,马便是他们的交通工具,箭是们的捕猎工具,生活习惯所致。翻领、裤袖收口的窄上衣和长裤、靴子都便于骑射,与中原的长裙宽袖大不相同。

家具自然也是适于迁徙,胡床轻巧、可折叠、便于携带。汉代胡床传入中原,《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作为一种新的家具样式,开始被中原人接受。

胡床轻巧,便于移动,特别是与当时的硬木家具相比,在重量及体积上都显得格外小巧。可以带到庭院中,一家人聚到一起喝茶聊天。

出游打猎时,可以扛在肩上、马背上,累了可随时随地的休息,避免坐在地上,既舒服,又儒雅。胡床更成了行军打仗是的必备物品,常常将军在军帐中就坐在胡床上指挥。在古代诗文中“床”到处可见,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三国志》中““先主(刘备)与二人(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其实就是胡床,并不是睡觉的床。

正是这样,中原人的“坐”才从地上起来,慢慢变为垂足而坐,坐位高度的改变,也影响了其他家具高度形制的改变。并且跪坐是十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坐姿,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冬天地下的寒气对关节也不好。

从最早的胡床出现到现代的马扎,结构没有太大区别,在河南新乡博物馆藏东魏武定三年(545年)石刻画像上雕有胡床的形象。敦煌莫高窟420窟中,有一身穿铠甲的人坐在胡床上。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是北齐天保年间文宣帝命人刊定《五经》诸史的情景,清楚的画到人物坐在胡床上,看起来属于现在比较高的一类马扎,与椅子的高度差不多,这种坐姿比矮坐要舒适。但是,在这些图中还不能看到其全貌。

陕西三原县的唐淮安靖王李寿的墓葬,墓内石椁内壁均为线雕,在第三列左侧的第二名女侍,手上捧着的就一张胡床,这张图为正侧面图。

墓室中的图画陈列多为死者生前的状态和希望往登极乐的状态,无论哪一种,可见胡床是一种必备品。它还被唐玄宗称为“逍遥椅”,无论出游还是散步,都带着“逍遥椅”。

白居易的《咏兴》“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杜甫的《树间》“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可见在唐朝时,胡床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家庭用具了。

胡床雖然轻巧便携,但并无靠背扶手,坐的时间长了,也不十分舒服。到了宋代,家具名称与功能逐渐趋于细致和明确,并且将家具的功能不断完善,胡床的一些缺点自然也不会被忽略。隋代曾改名为“交床”,北宋时期胡床与“月牙扶手”结合诞生了交椅。将圈椅一体式的靠背扶手加到胡床上,前面增加脚踏,让人以一种更为放松的依靠形式坐在上面,这是圆背交椅。还有直背交椅,无扶手,靠背形似四出头椅背。宋代的秦观在《纳凉》中写到“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倚”便说明了靠背的出现。从胡床到交椅,才逐渐发展出了圈椅、四出头、玫瑰椅等四腿着地的椅子,也就有了配套的桌子。在此之前人们是坐在地下,只有几没有桌。所有家具都发生了变化,并且与中原文化融合,形成了庄重、典雅、素朴的特有气质。

古代家具制作讲究,都选用上等硬木,最好的还属紫光檀与黄花梨。由于胡床的最大优势是便携,可折叠,座面就不能使用木材。胡床座面有皮质的,但多为棉麻绳编织的软面,不但减轻重量,坐起来也舒适。靠背有一定曲度,符合一定的人机工学,并有浮雕或透雕,有些榫卯连接处用铜包裹,起到固定和美观的作用。如此高的要求当然不是所有人能能拥有一把,自宋至清,交椅一般是给皇室和官绅的坐具,或是行军打仗的将军使用。在元代至治刻本的《事林广记》上,有一位蒙古军官就坐在圈交椅上,可见在当时这种交椅象征着地位,故有“第一把交椅”之说,古代《水浒传》等英雄排资论辈也是按第几把交椅来算的。

到了现代胡床并没消失,我们只是习惯叫它为“马扎儿”。交椅见的不多了,那是因为我们有了沙发,但并没有完全消失,有的地方还是能看到的。马扎倒是十分常见,大部分家里都还有这种坐具。特别是在农村,你到一户人家,主人会拿出马扎让客人坐,而不是坐在沙发上,那是延续了很多年的习惯风俗。

民族大融合是一个不断变化、互通有无的过程。战争也是一种内在的动力,让先进的文化普及,才形成了今天的语言、服装、家具、行为,胡床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猜你喜欢
马扎中原家具
勇攀赤道雪峰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新时代的啊哩哩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家具设计·互动
校园足球中原行活动掠影
共享马扎,一天丢500多个
太极马扎(三)
太极马扎(一)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