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祖先崇拜思想对盂兰盆节的影响及意义

2017-04-20 22:34曾琴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祖先影响

【摘要】现今在日本民俗学领域,对于日本盂兰盆节的发展和形成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盂兰盆习俗源自于隋唐时期的中国盂兰盆,而第二种认为则是盂兰盆习俗主要源自日本原始的祖先崇拜思想,在原有的祖先崇拜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并吸收了隋唐时期盂兰盆的部分习俗而演变成现今的盂兰盆节。著者通过考察分析日本原有祖先崇拜思想和现今盂兰盆节的习俗,认为第二种观点更能站稳脚,更能立足。另外,虽然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鄰国关系,但是对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交流不得不提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包括很多留日许久的留学生依然不能很好的了解日本人的行为处事的原则。而要真正理解日本人的思想与行为处事,那么就必须先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背后支撑着的日本人的信仰问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之一。

【关键词】祖先崇拜思想;祖先;死灵;祖灵;盂兰盆;影响

一、日本祖先崇拜的定义及根源

要了解日本“祖先崇拜”的定义那么得先了解什么是“祖先”,祖先一词在日语中写作“先祖”。祖先即是在家族,亲族等特定的集团内,与现存的成员之间有着血缘联系的已逝世代中,经过一定的礼节后成为崇拜和祭祀对象的群体。在日本,祖先也曾被称为“とおつおや”、意为遥远的父母。祖先即为血缘的根源。但是并非所有的有着血缘关系的历代所有逝者都视为祖先。成为先祖的逝者,和不能成为先祖的逝者的区别就是是否有现存成员为其举行一定的祭祀等礼仪。

在日本社会,祖先一词与日本的“家制度”是不可分离的。能成为祖先的死者必须是家族创立以来每一代的当家夫妇。原则上祖先的祭祀等礼仪也必须有继承该家族的继承者实行。因此,对于子孙而言,母方的外祖父母等死者就不能属于祖先范围。另外曾经是家族的一员,但是没有继承者等早死的成员也不能算做祖先。祖先这一个大的集体,在日本,人们是分为两大类来区分看待的。第一类是没有完全丧失个性的令人畏惧的祖先,称之为“死霊”或者“ホトケ”。第二类是个性完全丧失上升为神的祖先,称为“祖霊”。

民俗学者柳田国男认为:死亡即是人的灵魂与肉体分离。刚与肉体分离出来的灵魂是可怕的,肮脏的。葬礼意义即是祭祀这些灵魂。之后通过一系列的祭祀活动,这些灵魂慢慢被净化,逐渐上升成为神。这一过程也就是从个性没有完全丧失的第一类祖先转变为个性完全丧失的第二类祖先的过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对日本人而言,建立一个家庭或者继承一个家庭主要的动机之一也就是能成为“先祖”。所以“先祖”可以看作日本人的家督制度的精神支柱,家族的象征。特别是一个家族的始祖是最受尊敬的,也会为其举行特殊的相对而言比较隆重的祭祀仪式。

因此,对于祖先一词的理解,应该分为“死霊”和“祖霊”两大类来理解。

“祖霊”即指通过祭祀供养后个性消失,净化后的灵魂。被称之为“ホトケ”的个性没有完全消除的“死霊”,在佛教的管理下,通过接受子孙供养逐渐个性消失,上升为历代“祖霊”中的一员,作为神受子孙崇拜信仰。

由“死霊”上升为“祖霊”的标志就是在举行了三十三年忌之后将“死霊”的牌位供奉于寺庙或者放入河流随波流去。地区不同也会有所差异,比如说九州大分县的部分地区则是要通过五十年忌之后才能上升为“祖霊”,在这一天举行将坟墓推到的仪式,并将墓碑用于建造堤坝。因为佛教的教义就是通过年忌,盂兰盆,彼岸等的供奉仪式,“死霊”的个性(令人恐惧,作祟的思想)会慢慢淡化,消失,最后上升为无个性的“祖霊”。日本民俗学宗师柳田国男认为上升为“祖霊”后的祖先一般从生前居住的地方前往附近的山丘,森林,田野,并在此守护着代代子孙。故此也可以认为所谓的田神,山神其实就是上升为“祖霊”的祖先。所以,根据柳田国男提倡的观点,可以认为盂兰盆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还处于“死霊”阶段的祖先上升为“祖霊”。

综上,日本的祖先崇拜思想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来考虑,一类是认为已故的“死霊”会作祟,会给世间带来灾难。一类是认为上升为“祖霊”的祖先会保护子孙后代,给世间带来丰收和幸福。

对于日本祖先崇拜思想的根源我们可以追溯到日本最古的历史书籍《古事记》中的记载。《古事记》里记载如下:“八百万の神、天の安の河原に神集ひ集ひて……”这句话里说明了日本在太古时期的最原始的自然崇拜,即自然万物都存在着灵魂。既有太阳,月亮,星星,风,雷等神,也有居住于土地,田,山,河流,石头,厨房,灶,厕所等处的神,另外即使是马,狗之类的动物,松,竹等植物里也有神依附。神无处不在。在日本有句俗语叫做“八百万の神”,用来形容日本的神的数量之多。日本的神道就是基于这一原始的自然崇拜思想而产生的。而对于这些自然万物之灵的来源,柳田国男已经提出,即上升为“祖霊”的祖先依附于自然万物的结果。

现今日本人的祖先崇拜思想主要体现在葬礼,年忌,彼岸,盂兰盆等祭祀活动中。盂兰盆和彼岸主要由民间各家庭单独实行。每年三月的春分之日和九月的秋分之日的前后三天大约一周的时间,日本称为“お彼岸”,这一天白天和黑夜时间等长,当太阳西沉的时候,此时现世离佛教所谓的”极乐世界”最近,所以人们就会在这几天思恋已故先人,寺庙也会举行彼岸会,诵经说教等活动,而属于该寺庙的檀家就会前来倾听,扫墓,或者供奉团子,牡丹饼等于佛前。而盂兰盆节现在作为日本和正月春节相并列的一大节日,也是夏季最盛大的节日,更能体现出祖先崇拜思想的影响。

二、盂兰盆节的演变及形态

盂兰盆即七月迎接祖先灵魂等灵魂回家接受供养之时日。在日本其重要性不亚于新年正月,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夏季最具代表性节日。

日本把七月十五日前后这几天的祖先供养时期称之为“お盆”,也称之为“精灵盆”,“盂兰盆”等。根据地区的不同时间上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按照农历在七月份实行,而有些地区则按照阳历在八月中旬实行。比如东京等大城市改为了阳历七月,而东北等地区采取推后一个月八月举行。冲绳等地依然和中国一样按农历举办盂兰盆。“盂兰盆”由天竺语Ullam-bana的音译而来,意为“倒悬”,“倒悬”一词是用来形容苦难之重的。而盂兰盆节最初的目的就是“拯救倒悬之苦”。从盂兰盆的起源就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对于祖先的孝敬和关爱。

推古天皇14年(公元606年)即规定每年4月8日和7月15日设斎,而齐明天皇3年(公元657年)在须弥山之佛像建于飞鸟寺西边并设盂兰盆会。之后第三年在京内各寺庙举行诵盂兰盆经活动以此来回报感谢七世父母,之后这一活动成为了宫中惯例,每年7月14日举行盂兰盆供奉。经过平安奈良时期,基本已经固定下来。进入镰仓时期后,在中国与道教思想相融合的中国式的盂兰盆节习俗不断流入日本,于是盂兰盆节也融合了供奉拯救无主恶鬼等内容。直到现在在长崎县的崇福寺等依然举行中国式的盂兰盆会。而现今的主要通过供奉祖先,设食物于佛堂,以解救已故祖先的习俗则是在鐮仓时期后,是否完全是受中国盂兰盆节影响发展变化而来呢?实际并非如此,其主要原因应该归于其最古的原始信仰——祖先信仰而来。以下通过对盂兰盆节具体形态的分析即可明了。

在日本,七夕、盆舞、地藏盆、精灵流等习俗,大文字烧、百八灯等火祭最初都属盂兰盆节的活动之一。这些活动皆于农历七月举行,故农历七月也被称为“盆月”。盂兰盆时期现主要是从七月十三日到七月十五日三天。盂兰盆的主要内容为“迎盆”、“供奉”、“盆舞”、“送盆”。

迎盆:迎接祖先之意。这天傍晚时分,人们会在家门口点燃“迎火”或升起灯笼,一家人到墓地亲自迎接祖先进家门。升灯笼和点燃“迎火”的目的都是担心祖先迷路。著者曾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观察过山梨县都留市上谷地区人们焚烧折断的筷子于门前,以此来迎接祖先。祖先迎接回来后将会居于“盆棚”上,“盆棚”即是用竹子或绳子等包围起来,在里面放入祖先的牌位,和供奉供物的地方。另外日本盂兰盆的一大特点就是在生的茄子或者黄瓜上插筷子或者竹子做成马或牛的形状供奉于“盆棚”上。这是祖先用来往返于两个世界的坐骑。

供奉:祖先回家后的居所就是盆棚,迎盆之后人们会在盆棚上供奉米团等,日本称之为百味饭。一年之内没有任何不幸之事发生的家庭为了感谢祖先庇佑,也会在在盆棚上供奉鱼。

盆舞:日本盂兰盆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盂兰盆舞,简称“盆舞”。即在盂兰盆时欢迎欢送祖先跳的舞蹈。《看闻御记》记载了最初的盆舞是在十五世纪中叶,由念佛舞蹈发展而来。现今,祈求祖先回归,慰灵的盆舞本意逐渐淡化,而变成的各地区的一项特色活动流传至今。

送盆:即七月十五日或者七月十六日将祖先送回。早上人们开始收拾盆棚上的供品,靠海或靠河流的地区则会将这些东西放在一个用小竹子或者树枝树叶编成的小船上,令其随波远去。傍晚时分,各地点燃“送火”欢送祖先离去。现今的火祭以及烟花大会就是由盂兰盆送祖的“送火”演变而来的。“送火”也是为了照亮祖先回去的路。

三、盂盆节祖先崇拜的根源

第一章已经谈到日本人对于祖先一词的理解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令人恐惧的需要得到子孙供养才能上升为神灵的“死霊”,第二类类则是通过祭祀等供养净化后上升为神灵的“祖霊”。也就是说由第一类祖先上升到第二类祖先,必须要通过子孙们举行供养祭祀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盂兰盆节中的祖先祭祀活动源来自于日本的祖先崇拜思想。盂兰盆祭祖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还处于第一类祖先的“死霊”上升为第二类祖先的“祖霊”。但是盂兰盆节祭祖活动的产生不可忽略的促成因素就是隋唐时期中国盂兰盆会习俗的传入。

南北朝时期,盂兰盆会传入中国,刚开始的盂兰盆活动内容完全是沿用了佛教盂兰盆会的本意。直到唐朝,盂兰盆节与当时的民间传统祭祖习俗相融合,变为了现今的救赎亡灵,祭祀祖先的中元节。也有学者认为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道教文化受到影响,所以道教提出了“三元”说。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该说法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也就是原始的自然崇拜思想。由于中国早就有祖先祭祀等习俗,所以很快就被人们所接纳。唐朝时期,由于盂兰盆最初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的祖先崇拜思想一拍即合,同时盂兰盆的时期刚好与中国原有的祭祖习俗秋尝的时间相近,所以盂兰盆的内容融合当时的儒教,道教,佛教思想后,逐渐转化为以祭祖为中心。而关于“盂兰盆”一词,现今在中国知道这一名词的人已经不多,大家更多的认识是“中元节”“鬼节”“七月半”这几个更加通俗的词语。简言之,佛教的盂兰盆传入中国后,百姓在自己原有的祭祖文化基础上将盂兰盆的内容转为以祭祖为中心的祭祀活动。可以说佛教最初的盂兰盆教义只是促成了中国的盂兰盆或者鬼节的发展和巩固。盂兰盆节传入日本现有的最早的记载就是推古天皇在606年设斎的记载,可断定盂兰盆节是在隋唐时期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所以大部分的学者认为日本的盂兰盆活动完全是来自于中国的盂兰盆。但是这一说法并不能立足。著者认为现今日本的盂兰盆节跟中国盂兰盆的发展一样,其实是在日本原有的祖先信仰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盂兰盆祭祖的部分内容加以吸收后的产物。中国盂兰盆的传入只是对日本原有的祖先崇拜思想起到了促进和巩固的作用。

如第二章所述,只要对比一下中国与日本盂兰盆的形态,即可发现其不同。首先对于盂兰盆祭祀的祖先群体来看,日本盂兰盆供奉的祖先分为“死霊”和“祖霊”。供奉“死霊”是为了让其不在人间作祟早日上升为“祖霊”,而供奉“祖霊”则是为了其能够庇佑子孙,赐福人间。其次,日本盂兰盆时期的扫墓习俗也是中国所没有的习俗。另外,供奉的东西也大有区别。其中最具特点的就是盆舞,这是受日本佛教影响的产物。而盆舞之所以能够在各地延续至今,与其最初的目的,欢迎欢送祖先,慰藉祖先灵魂是密不可分的。最后盂兰盆除了供养祖先,还会供养无主亡灵。而中国的盂兰盆在隋唐时期虽然也包含了对无主亡灵的供奉,但发展到现今基本已经没有了这部分内容。对无主亡灵的供奉,完全是为了防止他们来强抢供奉祖先的供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日本盂兰盆主要是在日本原有的祖先崇拜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和中国盂兰盆的部分内容而发展变化的产物。

四、祖先崇拜对盂兰盆的影响及意义

祖先崇拜思想在远古日本早有流行,佛教和神道教都吸收了这种思想而得以存续发展至今的。所以说在祖先崇拜这一观点上两者是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佛教寺院旁边常伴有神社,这早已是日本人宗教信仰的常态。但我们从盂兰盆的形态可以看出现在的盂兰盆活动更多的受到佛教的影响。单从“盂兰盆”这一词的来源即可看出,日本依然延续了佛教的称呼,而在中国则早就变成了道教的称呼“中元节”或“鬼节”。另外从“盂兰盆”时期,佛教寺院会举行盂兰盆会诵经等活动也可窥见一二。所以,现今在日本很多人认为“盂兰盆”是佛教的活动之一。所以这也是在日本人之为人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仪式——丧仪葬礼时,一般都在佛教寺院进行。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和大多数日本人的生命最直接相关的是佛教。但盂兰盆习俗绝非源自佛教这一事实也是毋庸置疑的。

盂兰盆节在日本传承至今,并成为与春节并列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是受祖先崇拜思想影响的结果,现在人们谈及祖先就会马上想到盂兰盆。由此可见盂兰盆节的祖先崇拜思想在日本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根据物竞天择的原理,在日本盂兰盆能够得以发展至今,就是因为盂兰盆的诸多内容合乎各个时期历史条件和日本人的意识形态。虽然盂兰盆经由中国传入日本之初,受到了当时中国盂兰盆的影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吸收中国盂兰盆的形态,而是在自己原有的祖先崇拜思想的基础上,保留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精髓——祭祖,将其与原有的祖先崇拜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现在的独特的具有日本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

综上所述,祖先崇拜思想对日本盂兰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至今虽然盂兰盆的小部分内容仍有佛教僧侣的参与,但其主要内容还是子孙各自或者结为群体在盂兰盆时期自主举行各种仪式来供奉祖先。

【参考文献】

[1] 渡邊欣雄, 岡野宣勝, 佐藤壮広, 等. 沖縄民俗辞典[M]. 吉川弘文館, 2008,7.

[2] 飯倉晴武. 日本人のしきたり[M]. 青春出版社, 2007,2.

[3] 彭国梁, 杨里昂.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之我们的中元節[M]. 岳麓书社, 2007,5.

[4] 王 猛. 从盂兰盆节看日本人的祖先信仰[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8:23-26.

【作者简介】

曾琴(1985—),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与日语教育。

猜你喜欢
祖先影响
祖先与吹牛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秦人的祖先
秦人的祖先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鱼儿是人类的祖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