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质·树人

2017-04-20 05:01王子川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知识价值观

王子川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而作为“培养人”的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义务教育,其目标当然也是为了“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还是为了“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得到发展,真正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纵览新《标准》,其新的数学课程观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数学教育要为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它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必需”。

学生应该从数学活动中获得“必要的”、“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必要的”、“必需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保证。然而,旧的“数学课堂”或“数学课程”,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是首要的。至于一般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则不被重视。新的数学观则认为,数学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正是因为数学的工具性,所以新课程非常注重数学的应用,也就是用数学工具解决来自日常生活、社会、金融、管理等领域,以及理、化、生、医等学科中数学问题,要让数学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工具。

既然要终身受用,仅靠掌握一点有限的知识是不够的,要让数学活动真正成为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搭建的一个平台,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思想的全方位发展。承载这个平台的支点是“数学活动”,而非“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活动”是一个开放性、个性化的过程,在此活动中,主体是学生,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建构、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而不再是承担知识传递的“罐子”。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与他人交流合作,获得丰富的知识,学会终身受用的观察、猜测、实验、分析、综合、归纳、验证、推理、概括、合作、交流、选择、创造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特长得到发展,自信心得到培养。在以数学活动为支点而搭建的平台上学会学习的能力,具有扩充并整合知识素养,增强沟通与交流习惯,培养思考与创新的精神,以及于他人合作的意识,让数学真正成为终身受用工具。

二、数学教育要为树立健康人格而努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它体现了教育目标的本质属性。

以前,许多数学教师都在心里默认一个“事实”——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与数学教育无关或者关系不大,所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数学知识的传递,目的是为塑造一个个的“数学尖子”。然而,从统计每个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此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数据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而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感受到丢弃垃圾袋行为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所以,数学教育不应只是为了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是为了“人”的教育。人们已经看到人的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切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目的,注重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人格教育,重视数学教育的育人性,强调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而共同努力。使学生拥有健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关系的价值观等,让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尊重人格、确立自信、承担社会责任、尊重文化传统、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自己负责、对民族的未来负责。

总之,在具体实施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数学教育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兩者辨证统一、水乳交融、共同协调。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知识价值观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