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7-04-20 05:09皇甫茉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语文情感

初中学生处于少年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可塑性很强,开始发展和形成新的思维形式和思想方法。在这个身心发展巨变的时期,内外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变得懦弱、自卑、冷漠、孤独,甚至产生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可能性与必要性。一是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语文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载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丰富语文的教学手段、形式,而这些教育载体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二是语文学科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首先从语文学科自身培养角度讲,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其次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其思想性、人文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此课题的开展有利于总结初中语文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起到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示范作用,促进各科特别是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教师“全员、全科、全程”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可见,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现实意义。

初中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课堂内外)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因素问题和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矫正、辅导,结合课程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根据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制订知识能力目标外,还要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进心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榜样人物、事迹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从而将这些良好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心理教育,坚持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启发性,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自信心,维护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力争做到语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统一。如九年级上册课本曹文轩作品《孤独之旅》讲述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经历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成长历程。笔者在讲读本课时,设计了两个目标,一是速读课文,梳理情节,通过品析心理变化概括人物形象;二是细读课文,说说“孤独”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读心理,说变化——换人称,话人物——品细节、聊孤独——变形记、聊成长”四个环节来落实目标,通过变读、创读、补读等课堂活动,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让学生了解杜小康从出发→到达→安顿→放鸭的经历并感受他从茫然→恐惧→孤独→成长的心路历程,深刻理解杜小康从一个软弱、恋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但当的心理成熟的小小男子汉的过程,最后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用心理描写的方式,谈谈成长中遇到的孤独或困惑。曹文轩曾经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孤独之旅》这篇课文为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形象地解答了如何面对孤独和如何走出孤独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和辅之以开放式启发式的心理教育更是加深了学生对孤独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是初中语文作文与阅读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命题或材料作文,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建立师生互动的沟通平台。通过精心选择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文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由于课业紧张,许多初中学生埋头于书山题海,父母包办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致使他们几乎无暇或无意与父母师长同学进行情感交流,可能会出现诸如孤僻、冷漠、抑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让父母感觉孩子没有朋友、无情感不懂事。其实从近几年河南中考作文倾向于学生感悟类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已经反映出这种主动引导的趋向,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类作文情感以及心理的写法,同时也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和感悟生活,体会情感,定期开展了诸如《记住这一天》、《温暖其实就在我身边》、《难忘那个》此类题目写作课,许多学生都写到了父母长辈对自己的亲情,同学之间的友情,老师对自己的关切,陌生人对自己的帮助,这让笔者大为感动,感觉学生不是没有情感,而是感受力有些钝化,需要借助外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学生通过写这类作文,有意识地去体悟和感受每一份关爱每一份情感,捕捉心灵的悸动,以豐富情感,陶冶情操,砥砺思想,更好前行,这样就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三是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初中语文课外活动如搜集格言、警句,组织课前演讲,演改编话剧,召开辩论会、课外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时间上课外活动一类是例行安排,如每周读书笔记摘抄,让学生阅读优秀课外读物,家长进行摘抄点评,笔者每周批阅,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情感关注重点,便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辅导。课外活动另一种是随机安排,及时利用各种机会引导或解决当前社会热点可能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如一次读书会上有学生对《中国1946》这部著作进行赏析,谈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举国上下高兴得发疯、流泪的情景。笔者就此趁势利导,与学生聊到2016年8月15日这一天许多大型中文网站头条发布了某艺人离婚事件,而对日本战败纪念日如此重大的事件只字不提。针对此类新闻娱乐化、价值观人生观模糊的社会现象,笔者认为枯燥无味的说教远胜于鲜活的现实场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让学生学会选择,避免受不良社会现象或思想的侵袭,逐步形成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判断,产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取向。还有2016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后,笔者专门组织学生讨论巴西里约奥约会中国女排夺冠一事,让学生回忆和感悟一个团队逆袭命运、咬牙死磕、绝地反击最终迎来气壮山河般胜利的过程,让学生看到了理想的复苏,看到了奋斗的价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使学生获得一种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心理暗示,为以后艰苦的学习和面临逆境的成长做好心理准备。

以上的语文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那么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就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生活的心理困扰,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喜欢学习,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皇甫茉莉,女,1977年出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任教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初中语文情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