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物理习题的选择与设计

2017-04-20 03:46吴淑娥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选择新课标设计

吴淑娥

【摘 要】习题教学是实现高中物理三维目标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巩固、熟练、活化基础知识,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也可以从中反馈出教学效果。但习题众多与学生有限的精力构成的矛盾迫使我们要注重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习题,再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使用。如何使选编的习题少而精,而且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呢?本文结合实例,对这个问题做了几点经验总结。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习题;选择;设计

所谓物理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在学生理解物理内容的基础上,以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者实际设计、操作等形式,反复针对某一课题而进行的教学训练。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搞清楚习题教学的特点,对于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解题实现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增强学生对物理问题理解的敏感性,思考物理问题的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物理新知识的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如何搞好物理习题教学已经成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服务。在当前情况下,如何选择和设计物理习题才能满足这一新要求呢?

1 注重与现实周边生活的联系,使问题的呈现显得更加亲切、自然

物理研究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生活,而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往往是经过处理了的生活问题,而处理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处理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是经过简化的问题,而使学生缺少了对待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如理想化等,也因为这样,我们在课堂上引人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这种能力得到加强,也能使学生感到物理问题就在身边,例如:学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后可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例、如图是某校高一年级(1)与(2)班的一场拔河比赛,比赛结果(1)班同学胜出,其取胜的因素可能是( )

A.拔河时,(1)班对绳的拉力比(2)班大

B.该队选择的运动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因数较大

C.选派了大质量的运动员参赛的缘故

D.队员们蹬地时倾斜的角度合适

这是一个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问题,但这里面有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过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清楚,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使学生很容易错误地认为(A)正确。其实,这一问题可分解为二个小问题:①两队之间相互拉的力谁大谁小;②胜负决定因素是谁。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摩擦力这三个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类似的问题就不会出现想当然的错误。

以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些生活实例为载体来编制习题,让学生不再觉得物理是枯燥的符号游戏,读起来倍感亲切,做起来兴趣高涨,从而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向学生说明:物理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只要自己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都可以去发现一些隐藏在自然、社会现象中的物理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周边事物、思考日常生活问题的习惯起了一种推动作用。

2 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问题具有较强的信息和科学性

根据《纲要》的要求,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设计课程标准时,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樂于参与和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活动”,“关心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实施建议中,要求“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以上这些都体现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需及时了解、关注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关注物理学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教师要密切结合这些相关的重大事件,编制有关习题,向学生提供有新颖背景的习题,把涉及生产、生活、科技的知识编入物理习题中,训练学生学会背景材料的阅读,学会对背景材料的处理和运用。

例:下图是“嫦娥三号”奔月的全程图。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嫦娥三号进行了“近月制动”,准确进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约为100千米的环月近圆轨道Ⅰ,如图所示。接着,“嫦娥三号”从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再由近月点Q开始进行动力下降,最后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落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B.沿轨道Ⅰ运行至P点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C.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D.沿轨道Ⅱ运行时,由P点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其做负功

这个例题展现了最新科技动态,激发了学生对新技术应用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当前的生产、生活中,又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这种习题,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使学生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 加重开放型问题所占的分量,更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所选编的习题应有助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地扩散思维或产生创见性的答案,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开放性问题与平时处理的问题很不一样,着重在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它有可能条件有多余、有可能是生活问题的探讨、有可能结果不唯一等等。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如讲过功率后,可给出这样一个问题:请您测定人骑自行车的功率。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人所做的功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外,主要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在相对速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这个阻力与相对速度v成正比。解决过程中,必须对功率的各种计算都很明确,而后才能提出合理的方案。通过实际数据的测定、处理,得到结果,是对学生动手能力最好的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处理能力的强弱才会显露出来,而开放性问题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困难问题应循序渐进,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不时地埋下伏笔、作好铺垫

顾泠沅先生提倡的“序进原理” 同样适用于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新教材的习题设置应该更加讲求循序渐进,对难的问题的突破要给学生铺设一个通向成功的坡度。这样,学生在面对难题时,心理已经有了准备,也就不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同时上一个问题解决也为一般结论的得出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这样知识掌握的过程是一种平缓的过程,新的知识的形成也不是一蹰而就,理解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接受,掌握起来就会显得更加牢固。因此,我们在编排习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把知识点按一定的梯度前后关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既有效强化所学要点,也为后续知识的展开迈下伏笔、做好铺垫。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设计这样一组练习:

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平面上,物体与平面间摩擦系数为u。问:

(1)当用一个水平恒力F作用于物体,t秒后物体的位移多大?

(2)若t秒后撤去恒力,物体的位移一共多大?

(3)若t秒后将水平恒力F反向作用于物体,物体运动的正向最大位移又是多少?

通过降低起点,有目的地纵向加深扩散,不仅可系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这类习题后就会对所对应的知识内容形成一定的认识,但认识的深度各不相同,从而表现出解答的差异;但每一位学生都不会无法作答,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完成该类习题。

此外,物理习题的选择和设计中还应确保所选编的习题内容、观点准确无误,确保所选编的习题更多的针对教学薄弱环节、疑难点、易混淆和错误的内容,确保所选编的习题尽可能全面覆盖部分教材的全部知识点。

猜你喜欢
选择新课标设计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