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比较研究

2017-04-20 04:02徐艳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摘 要】隨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老师需要不断地吸取知识、更新知识和积累知识,应当确立终身教育思想,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实施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乃至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与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教师素质

一、中美两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概述

在美国,教师教育被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包括职前教育、教师准备教育和职后培训三个阶段,因此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也就是在职培训目标,即继续教育。近年来,美国提出了“五者型”教师培养目标,即教师应成为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决策者和示范者。美国有专家认为:一位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优秀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其主修专业、教育专业的学者;其次必须是懂得如何教育有成效的教学者;第三,能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学生配合支持、善于与学生交往的人;第四,教师能运用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第五,教师的个人品格揩为学生的表率,是示范者。显然,“五者型”教师不是一次性职前教育所能造就的,而必须通过在职培训与进修使中小学教师上述五方面的素质日趋完善。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与进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宏观指导、各省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实施。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学历进修与职务培训。学历进修的目标是通过进修,使中小学教师获得相应的任职资格或高一层次的学历;职务教育重在教学技能与职业道德的提高。上海“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中小学教师职务培训的目标是:通过职务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具体要求是:①为所有应该参加职务培训的教师提供均等的进修机会;②将推进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教师职务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③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为人师表的教育,并体现在培训工作的全过程;④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良好氛围的形成;⑤改变师资水平薄弱的学校的面貌。

二、中美两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一)发展历程的比较

1.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比较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处于教材教法过关阶段,一方面是迫于当时中学师资队伍素质低下的形势,急需让那些不能胜任教学的或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能够胜任或基本胜任教学,另一方面也与当时教育界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有关,当时普遍认为有知识的人就可以担任教师,只要求教师知道“教什么”,至于是否会教,是否具有“如何教”的知识技能则未能给予更多的考虑。因此总体看来,这一阶段的教师培训在对象上,以无法胜任教学者为主;在方式上,以知识传授为主;在内容上,体现出师范性和学术性相分离;在目标上,主要是培养知识仓库型教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职业尚处于非专业状态。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各州均实施了“教师许可证制”,并要求严格执行,促使不合格教师不得不参加继续教育。美国教育白皮书还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为教师进修权利的行使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当时美国教师的最低学历已基本达到学士学位水平。但70年代美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仍然处于低谷状态。

2.20世纪80年代中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比较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中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新教师多、民办教师多、文化程度没有达标的多。是建国以来中学教师质量最低的时期,鉴此,提出了按“教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到1985年,国家教委召开全国中学师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中学师资队伍的任务。在此期间,为补偿学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根据中国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数量之多,也曾实行考核合格证书制度,包括《教材教法考核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分别起到提高教学能力和学历补偿作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对教师教育进行了持续的改革,使得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到了高潮。1983年《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发表,掀起了美国80年代教育改革的浪潮。各州都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改组学校,提高标准,加强教学效能评定,但这次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实践的教训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再一次向美国人民昭示:缺少教师参与的任何教育改革都将归于失败,教师才是解决美国教育问题的答案。直到1986年,《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和《明日的教师》报告的发表,教师教育的问题才真正成为美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之一。

3.20世纪90年代中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比较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了普及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师培训以全体中学教师为培训对象,以技术型教师为培养目标,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训练方式。

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全美教学、美国未来委员会相继发表《什么最重要:为美国未来而教》、《做什么最重要:投资于优质教学》两项研究报告,强调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前所未有的“教师质量大学校长高峰会议”,会议阐发了来自65位大学的校长共有的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心声,NCATE在2000年5月公布了经修订而成的认可教师教育机构的《2000年标准》,这项标准从政策上进一步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二)继续教育素质目标的比较

美国教师的在职进修目的呈现多样化趋势,有补充学历的、有提高教学技能的、有获得更高学位的、有获得更高证书以取得更好待遇的等待。这样的培训目标是为了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而设定的,它在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学历,而且推动了美国教育的发展。

在素质目标方面,中国与美国近似,都意在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提高任职教师的知识技能,工作能力;使教师正确理解社会上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并能做好应对的准备,进而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做好面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新挑战的准备;帮助教师取得新的资格,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其特有的才能;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发扬教师的革新精神和创造性。

(三)继续教育模式的比较

中美两国教师的继续教育,都具有“学校本位”模式,承办单位是教师所在的中学,在专家的指导下,以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内容为主,以提高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的是,中国在实施培训时,把重心放在校内,注重教研组内、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切磋,通过公开课、观察课、示范课、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切磋、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效果;通过共同研讨教材、教法来提高教学质量。美国即注意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有注意到了本校与大学及师资培训机构的交流和联系,形成了一个较为开放而又严密的系统。因而美国更强调大學、教师培训机构对中学的服务作用,把培训、服务送到中学去。

美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教师职业发展学校”模式,而中国则没有。它是为职前的教师提供临床实习,为在岗教师提供在职专业发展的一个机构。其最主要的目标是在实践中去准备未来的教师,第二个目标是使大学的教师与中学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聚在一起从事研究,以及进行关于教学新知识的测试。

(四)进修方式的比较

随着选修课程设置与时间的多元化,中美教师继续教育方式也日趋灵活多元化。有讲座报告,教研活动、脱产学习、实践考察等。

培训途径上中美两国不拘一格,有面授也有远程传播,有校内进修,也有校外进修,甚至出国考察。

随着中美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教师进修教育出现了一种从未能比的目标多元化及方式多元化的趋势。它不仅满足了不同教师的不同进修需求,而且从长远意义上看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保证了教育的质量。

三、中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比较的结论

(一)中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

中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而逐渐完善,继续教育机制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继续教育目标由提高学历层次向提升质量转变;继续教育内容由纵向学科性向横向综合性转变;继续教育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继续教育机构由进修学校、教育学院为主向更高层次转变,是中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特征。

美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是:继续教育的目标已由原来的“争取合格化”向“争取优良化”转变;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和讲授,由原来高等院校的教授一手包办向以进修人员为中心,由教师所在学校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和讲授转变;教师继续教育有进一步专门化的趋势,由原来以高等院校为主向以独立的专门教育机构以及州或地方的教育机构为主转变;教师继续教育的场所由原来以高等院校的教育院系为主向以教师所在的学校为主转变。

(二)中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对中国的启示

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的正确观念。转变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是进一步推进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育行政制度要力求中庸。由于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皆有利弊,很难两全其美,因此近年来中国和美国莫不努力在既定之基础上,做适当程度的改变。

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政策。中国的教育政策、法规现已比较重视教师的继续教师问题,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没有在实践中形成稳定的制度。只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通过详细的法律条文使这一工作得以制度化、规范化,才能真正将中国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从实际出发兼顾教师学历和教师素质的提升。中美教师培训的目标都具有双重性,在进行教师学历提高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继续教育模式要多样化。任何国家对教师的需求都是多层次的,单一的职后培训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因而中美两国的继续教育的模式都呈现出了多层次与多样化。

继续教育内容要有时效性、方式途径要灵活。继续教育在形式及途径上应呈现出多层次与多样化,应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为准来规划教师教育。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康乃美.中国与西方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宏观异同[J].教育评论,1994,(2).

[3]盛宾.近年美英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5,(2).

[4]吴民祥.略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5]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课题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5).

[6]果杰.中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之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8.

[7]张国胜.国外教师在职培训发展的趋势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5,(2).

作者简介:

徐艳雅(1987. 4~),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