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2017-04-20 11:30潘焰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鲜花物体整体

潘焰娇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的過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是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靠他们主动的思维去获取。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他们探索、争论和创造,使他们在学习活动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基于这一思想,谈谈我对“分数的意义”一课的设计。

1复习铺垫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很有必要。上课开始,我手拿1/2 的卡片问:“这是什么数?”“能说说它表示什么吗?”“还能举例说出一些分数吗?”“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分数表示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某些东西的一部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探索新知

“分数的意义”除了学生已初步认识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外,还可以把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后者是原有知识的发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2.1激发动机

动机是促进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是学生心理的一种内在需要。我是通过筹备联欢会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兴趣与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

我告诉学生:过几天,我们班准备和二班开个联欢会,到时准备的食品可丰富了,有同学们喜欢吃的菠萝、甘蔗、西瓜、苹果和糖果等(边说边贴出相应的图片)。负责购买的同学是这样预算的:两个同学吃一个菠萝,3个同学吃一条甘蔗,8个同学吃一个西瓜,4 个同学吃一袋苹果,6个同学吃一盒糖果(在各图下板出相应的数据)。

∮∮∮ ∮∮∮ ∮∮∮

∮∮∮ ∮∮∮ ∮∮∮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选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素材,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参与学习活动。)

2.2初步感知

知识感知是对知识表面特征的认识。我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材料、听取语言说明、说说自己的想法,以获得丰富感性知识的。

我先让同学们分组说说,看到黑板上的图和数字,想到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再让学生汇报。

“平均每人能吃到多少东西呢?”

“吃掉一份后,还剩多少?”

“每种食品需准备多少?”

……

我先引导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根据前两个问题写出各个分数,说说各分数的含义。

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在关键的地方作适当的提示:把这些东西随便分,能得到分数吗?必须要怎样分?使学生明确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把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放在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中类推,初步感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在初步感知阶段,要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的过程,不要“一步到位”,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2.3知识理解

在对知识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建立单位“1”的概念很关键,我是这样设计的:

2.3.1认识整体。(指图)刚才我们把这些东西平均分时,这一个菠萝、一条甘蔗、一个西瓜都是一个物体,这一袋苹果、一盒糖果一定是一个苹果、一颗糖吗?

当学生纷纷猜测一袋苹果到底有多少个?一盒糖果到底有多少颗时,我把图片翻过来(表示从袋里拿出的苹果已平均分成4份)(表示打开盒子看到的糖已平均分成6份)

问:现在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引导解决下列问题:

①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个苹果是这袋(8个)苹果的(—),( )颗糖是这盒(18颗)糖的(—);

②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物体组成;

③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④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可能是一个或多个。

然后再分组说说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几个是这个整体的几份之几。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一个整体的认识。

2.3.2建立单位“1”的概念

(把甘蔗图反过来,成线段图),把它看成1米,这是一个计量单位。

(把西瓜图翻过来,成 ),把它看成一个圆,这是一个图形。

(指图)刚才我们分的东西中,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图形,还有一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请看看课本是怎样说的,有什么问题吗?让学生弄清单位“1”的含义。

(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寻求答案,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2.3.3概括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分组议议,说说什么是分数?

在书上找出结语,看看我们说的跟课本上说的是否一样,结语中有哪些关键词语?

仔细听,老师这样说: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对不对?为什么?

请举例说一个分数,要求说出把什么看作单位“1” ,其中的几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对分数概念的掌握,让学生经历了自己描述,看书对比,找出关键词,反例判断和举例说明等活动过程,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2.3.4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时曾经学过,我让学生看书自学质疑解决。

(提倡自学,促使学生从中自己学会怎样学习,这对于培养创造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4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4.1巩固运用

数学知识的巩固是指数学知识的记忆。记忆的最终目的并非只是保持,而是在知识应用时,学生能从头脑中及时、准确地检索出相关信息用以解决问题。要达到此目的,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为此,除了进行课本上第78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八1、2题外,补充了下面的练习:

2.4.1.1电脑出示:

( )色占这个长方形的(—)。

(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自由发展。)

2.4.1.2把88页第3题做在电脑上,通过小正方体涂色的增减及虚线的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图略)

2.4.1.3我们全班48人,按照预算,每种食品各需买多少?

最后,我指着讲台上插着的一束鲜花说:同学们学得真好,我把这束鲜花送给你们,请派3个代表来领。

这束鲜花16朵,请第一个同学领走这束鲜花的二分之一,第二个同学领走剩下的二分之一,第三个同学再领走剩下的二分之一。

他们是按老师的要求领走鲜花吗?每人都是领走二分之一,为什么领走鲜花的朵数不一样呢?

(应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3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提高?还有什么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作出反思和评价。)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再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去加以使用。充分考虑学生主体的发挥,让学生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从经验中、活动中,通过思考与交流,有目的、有意义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鲜花物体整体
预订60年的鲜花
这一首,五月的鲜花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五月的鲜花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