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选题技巧

2017-04-21 07:11宋乐平
新闻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

宋乐平

【摘要】在媒介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电视新闻已经成为电视媒体打造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板块。而对于电视新闻的制作来说,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认识到选题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决定电视新闻节目成败与否的关键就是选题。本文结合南平广播电视台《今晚九点半》栏目,阐述了电视新闻的选题艺术。

【关键词】电视新闻;今晚九点半;选题艺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媒介形式多元化,海量信息从不同渠道进入受众的视野,受众有选择地接收源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诚然,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有着其他媒体不可撼动的权威性和广泛的公信力,发挥着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虽然有新媒体的挑战,但电视新闻依然是引导舆论、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渠道。但电视节目制播的程序化,受众接收什么信息,全由电视节目“把关人”决定。因此,电视新闻的选题研究有助于电视新闻制作者更好地充当“把关人”角色,提升节目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

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的核心产品,不仅要对当地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作出反应,准确地传递信息,而且要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电视新闻节目是受众快捷高效认识社会的主要途径,是受众了解重大事件真相的重要渠道,通过电视新闻传递社会主流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电视新闻是电视传媒这一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知识,带领人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对提高人们的审美观,扩大人们的认知面和各种文化的传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1]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一种教育的重要补充手段,它担负着社会教养和公共教育的任务,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和服务性,在我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影响电视新闻选题的因素

影响电视新闻选题的因素很多,其中不乏记者本身的新闻素养和艺术水准等主观因素,还存在很多客观因素。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新闻选题经验,现从受众需求、政治因素以及栏目定位等三方面分析如下。

(一)受众需求

新闻报道起源于受众的需求,受众消费新闻节目才是新闻的旨归。而新时期媒介竞争提升了受众的收视品位,电视新闻媒介不再是霸主,受众的可选性多元化。因此,新闻节目研究受众心理,满足受众需求成为各家媒介获得生存的内在驱动力。近几年受众调查在媒介内部越来越被重视,媒介把握受众需求也开始由过去的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方向发展。对寻找新闻选题来说,记者已经从操作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如笔者采编制作,2015年6月28日在《今晚九点半》栏目播出的消息“乡村九女孩圆梦高铁”,选取合福高铁通车这一重大事件作为题材,把高铁的通车作为背景,通过九个女孩乘坐高铁的画面,展现了高铁通车这一发生在老百姓家门口的重大事件。等了六年,“合福高铁正式通车了,高铁来了,照片上的九位女孩也来了。”以九位女孩在高铁上的体验为线条,表现了孩子对高铁的渴望和体验时的兴奋,以及自己依托高铁的梦想。从一个很小的视角,报道了闽北山区交通的巨变和高铁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选题新颖,报道形式上打破常规,让人耳目一新,这则消息在2015年度福建新聞奖评选中获得电视消息一等奖。

(二)政治因素

新闻媒介特别是电视新闻节目,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记者在寻找新闻题材时,要选择积极健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材。就像笔者曾经报道过的合福高铁,镜头一直延伸到六年前的开工仪式,其实面对高铁征地,难免拆迁户有抵触情绪和负面声音,但这些并不影响高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节目,自然在选题时要释放正能量,引导社会和谐发展。

(三)栏目定位

媒介的定位不同,新闻选题的范围就有所不同。例如《今晚九点半》的定位为“贴近百姓生活,关注公众利益”,节目的选题主要围绕发生在南平百姓身边的事件展开,为当地老百姓提供热点事件和最新资讯。“栏目定位凸显平民化诉求,采编内容富有本土化特色,播出时间安排符合当地群众的收视习惯,就能够引起广大电视观众的共鸣和好评。反之,栏目偏离主流民生,缺乏区域的接近性原则,是很难夺人眼球的,而节目也容易失去竞争力和生命力,更谈不上栏目的品牌化经营。”[2]笔者在报道高铁通车这样的重大事件时,就是通过九个普通女孩体验高铁的平民化视角表现主题。

二、选题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艺术性和价值体现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今晚九点半》是极具代表性的案例,现以《今晚九点半》为例,结合自身新闻选题,探究电视新闻节目选题的艺术性和价值体现。

(一)《今晚九点半》栏目介绍

《今晚九点半》栏目是1999年由南平广播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更名而来。其栏目定位多少受到作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开创者,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启发,也有网络媒体冲击的因素。在播出时间上,《今晚九点半》由最初的5分钟扩版至现在的30分钟。在选题上,以平民的视角讲述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聚焦热点事件,关注民生民情,进行舆论监督并引导社会舆论。在报道形式上,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譬如讲述故事、剖析事实等,而不是以刻板的会议等固化模式,即便是对政策方针的报道,也是如此。自从播出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不乏省市级优秀作品,现在已成为南平电视台品牌栏目,因节目贴近民生,不仅栏目本身受到当地受众的热捧,而且很多受众成了新闻信息源,提供热点新闻信息。

(二)《今晚九点半》的选题艺术

1、贴近生活,关注民生

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很多新闻事件,看似重大,但很难吸引受众的眼球。《今晚九点半》的选题根植于当地百姓生活中,因为接地气而吸引受众。譬如2015年1月6日,一则“进企业赠头盔,倡导文明出行”的新闻,邵武交巡警大队针对摩托车驾驶员、学生家长开展的免费赠送头盔活动,彰显了“关爱生命,传递安全”的社会主题。又因当地出行的主要方式是摩托车,受众特别关注。3月2日的节目又播出了“专门整治摩托车违法行为”,针对摩托车驾驶人员以及乘坐人员不戴头盔、酒驾等行为。这样的选题贴近生活,对这一事件的追踪报道,引起社会群体的关注。还有2015年2月2日播出的云南两少女被骗至南平卖淫事件,来自云南的阿香和阿迪因找工作,被骗至南平,历经三个月的磨难,于春节前夕被警方解救。在面临节后求职之际,选择这样的主题,提醒广大求职者,要警惕求职信息,防止骗局的发生。

2、突发事件,还原真相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个人发布的新闻事件会快速在网络中发酵蔓延。而且每个受众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成为新闻“把关人”,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新闻素养。自媒体时代的这种特性,容易使新闻事件在发酵的过程中快速走向极端,引起舆论暴力。作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节目,对突发新闻事件要有应急措施,及时还原事件真相。譬如在《今晚九点半》中题为“天鹅转向”的消息,事件起因是代号“天鹅”的台风登陆,一时间引起大家的恐慌。栏目的报道及时跟进台风动向,通过节目播出了南平市气象局发布的台风消息“今天夜里起台风天鹅转向北偏东方移动,对我市影响较弱”,及时地还原事情真相,稳定市民的恐慌情绪。

3、舆论监督,弘扬正气

进行舆论监督本是媒体的职责,主流媒体更要引导社会舆论,弘扬正气。针对建瓯一寺庙的8名义工因为误食野蘑菇,导致1人死亡的事件,《今晚九点半》及时进行了报道。通过节目告知受众,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很难辨认,别再采食野生蘑菇,珍惜生命,防止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再次发生。除了关注民生民情,引导市场规范有序经营,进行舆论监督,弘扬社会正气,是《今晚九点半》的首选。《学费无着落,贫困大学生渴望爱心援助》的报道,弘扬社会互帮互助的正能量;“30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报道,传颂着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美德。这些报道,都从一个侧面弘扬社会正气。

4、小人物大事件,小角度大主题

优秀的新闻报道,都有一个故事的主角,人物的选取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现实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是社会的缩影,通过普通人物报道大事件,既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又能挖掘事件背后的真实。譬如合福高铁通车,对南平交通来说,是划时代的大事,但笔者在选材时,不是直接报道高铁通车本身,而是把镜头对准九个农村女孩,把报道的焦点聚集在普通受众身上,通过她们六年前对高铁的期盼,一直到高铁真正通车后的乘坐体验,反映闽北交通的巨变。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的选题,要突出民生、关注老百姓的生活,从受众的视角报道事件,这是电视新闻选题的艺术性体现。同时,作为主流媒体核心节目的电视新闻,其本身要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监督社会舆论,为受众准确还原事件真相,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也是电视新闻选题的价值体现。

注释:

[1]郭丹亭.对我国电视专题片现状及其策略的研究[J].今传媒,2013(9).

[2]柯仙炉.地方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采编定位与拓展——以南平台《今晚九点半》扩版为例[J].东南传播,2010(7).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转型中的电视新闻报道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浅析创新思维指导下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
探究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采编中的细节处理
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网络电视新闻的胜算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