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思想品德课的两点思考

2017-04-21 23:02刘玉生
甘肃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德育

刘玉生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德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126—01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思想品德教师该如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养成高尚的品德呢?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

1. 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进行德育。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的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中小学生,如果单纯讲解抽象的概念、原理等,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难以理解,所以要借助形象的比喻、历史故事及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例等进行教学,使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這样,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

3. 注重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细节,合理渗透德育。为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功夫,但也不能脱离实际,回避现实,进入空洞说教的旋涡。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

4. 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二、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1. 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首先, 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并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其次,空间上舍远求近。如,学习《神州巨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数据要有说服力。再次,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普遍存在,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在《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中,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真话倒霉”等消极思想,课堂上就要允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引导他们在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最后,形式上避大就小。有些教育内容,学生感觉大而空,我们抓住一些有利时机,让这些大而空的内容变得小而实,可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如在教学《热爱祖国》时,可以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学生讲解尊重国旗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要求学生在升旗时做到队伍整齐,保持安静,全体人员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员行注目礼,人人唱国歌,声音洪亮,有感情等。

2. 学科的系统教学与生活的随机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光有系统性的知识教学是不够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其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德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