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讨与研究

2017-04-21 13:08王安华
农业与技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农业

王安华

摘 要:山东省商河县多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摸索建立了以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的公益性公共服务组织和以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非公益性服务组织等新型社会化为农服务体系, 通过对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与建设的研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05

1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商河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

构筑了一个服务网络。商河县聘请10名农业技术专家,筛选100名农技人员,遴选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搭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实行农技人员包村制度,全面把脉全县农业生产;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企业达43家;培育了一批专业化合作组织。目前,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共有1306家,其中粮食种植651家;建立了一批“兴农之家”农资供应店。2014年以来统筹建设社会化服务农机经营门店“兴农之家”40个,扶持打造集农资诚信经营捆绑农技服务、吸纳各方力量、高效系统的“前店后网”式农资农技服务网络;扶持培育农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县现有专业化防治队伍35家,其中3家被省农业厅表彰为优秀服务组织,专兼职从业人员达2500多人,持证上岗从业人员685人,农机专业化服务合作社12家,小麦生产已实现机耕、机播、机收、机防,全程机械化率100%,玉米机播、机收也实现100%机械化,全县农机农艺结合率达80%以上。

1.2 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个性化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强化龙头企业深度开发、开拓市场、品牌加工等功能,引导同类农民合作社向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靠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共进共荣联结机制;“合作社+合作社”模式。按照合作社自愿参加的原则,从纵、横2个方向,将相同产业,有着相同需求的基层合作社聚集起来,进行“产业+资本”、“产业+科技”、“产业+服务”等有效联结,优化市场信息、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物资配备等现代农业要素配置;“种植大户+村委会+农户”模式。充分发挥村委会纽带联系作用,协助种植大户解决一些与农民合作之间难以解决的土地集约、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环境整治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1.3 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

通过在网上发布惠农政策、粮食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技术等,实现与农民的信息互通;随着广播电视网络设施不断完善,有线电视网络在农村不断延伸,通过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实现农技服务;通过培训班、观摩会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工作;依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保护力度。明确职能,细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优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均按规定达到80%以上,根据学历结构、职称、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合理搭配和组装。

2 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够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这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到位,知识更新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

2.2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虽然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但从目前来看,龙头企业整体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力不强,辐射面不广,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也较弱。

2.3 合作社培育质量不高

近年来,商河县农民合作社数量发展较快,但质量还有待加强,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合作社管理松散、运作不规范。

2.4 社会化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配套

目前,商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内容侧重于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和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找不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的有效抓手,农民往往只能根据以往经验和滞后的市场需求信息来安排生产,从而导致农产品产销关系不顺畅。

3 加快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强化扶持,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出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明确扶持重点,提高扶持效率。进一步搭建平台,帮助服务组织引进、培养人才,以“土专家”、“田秀才”、返乡大学生等接受能力强、善于沟通的人员为班底,为每个行政村筛选培养1~2名农业技术人员,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为骨干,遴选农业科技示范户15~20户,与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做好有机结合,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为农民群众全方面、多层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通过税收优惠、放宽审贷条件、项目融资、配套用地等方式,帮助服务组织做强做实。通过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集聚发展。

3.2 稳定队伍,强化公共机构服务

完善考核制度。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将主管部门考核与服务对象考核相结合,将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职称评聘、工资奖金发放相结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加强专业培训。加大对基层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投入,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外出考察等多种途径,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引导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技业务学习、从事农技服务,改善农技人员的文化、年龄结构,逐步实现农技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

3.3 創新体制,培养经营服务主体

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培育发展1批具有一定实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与农民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建立“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对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在起步阶段的龙头企业,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实行扶持,促其发展壮大,增强实力,进而更好地发挥其为农业服务方面的作用;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大力开展以规范财务和民主控制为核心的辅导培训,加快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3.4 加强引导,拓展各类服务领域

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统筹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及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进一步拓展现有投融资管理公司职能,放大财政投入效应。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业务范围向农村延伸,开展支农业务。积极做好汇金村镇银行试点,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继续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以集体建设用地、林权、大型农机具为贷款担保抵押物的试点工作;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借助农村信息化建设契机,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加快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定期收集和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不断扩大信息宣传的范围,做到上下信息畅通,确保将信息及时宣传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手中。加快农村服务信息点和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并逐步联网到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更好地为农户生产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尽量做到“以需定产”,帮助加工企业做到“以求定供”。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