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坛太上皇” 李永波的金牌论

2017-04-21 07:03三森
金秋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国羽毛球队金牌羽毛球

◎文/三森

“羽坛太上皇” 李永波的金牌论

◎文/三森

前不久,李永波因为中国羽毛球队在里约奥运会的糟糕战绩和管理问题,又一次面临下课危险。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网上就有要求他下课的呼声,而后随着5块金牌收入囊中后渐渐平息。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他又成了众矢之的。微博上球迷让他下课的声讨一浪高过一浪,媒体也跟着“煽风点火”爆料他的“七宗罪”、他的唯金牌论,李永波的负面消息顷刻间多了很多。按道理,国羽在里约奥运会收获男单和男双2枚金牌的成绩不算历史最差。他从1993年当上国羽总教头以来,带领国羽参加的6届奥运会,夺得34枚金牌中的18枚,为什么球迷对他的成绩视而不见呢?

在球迷的视角里,李永波是无处不在的:女单决赛现场能看见他,男单决赛现场能看见他……即使他坐在看台上,也是全场除运动员之外的焦点。羽毛球的广告必须得有他,就连林丹也曾经说过“他就是太爱出风头了”。他强烈的参与感渗透在羽毛球队的几乎所有细枝末节中。多家媒体也曾经曝出他就是“羽球太上皇”,羽坛内只手遮天。

里约奥运会后李永波一反往日的高调,几乎在媒体面前销声匿迹。多次面临下课危机,他表示生活在对金牌的巨大渴望之下,压力巨大。

消极比赛?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李永波率队首次包揽羽毛球项目的全部冠军之后,把5块金牌都挂在胸前,笑容灿烂。那一刻,这位中国羽毛球的掌门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荣耀,也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羽毛球队夺取奥运5枚金牌的巅峰背后,他们克服了十几天来沉重的舆论质疑,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然而一场原本普通的小组赛竟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最受关注和争议的比赛之一。来自中国、韩国、印尼3个国家的4对选手,被认为违反了世界羽联的运动员行为条例,即“未尽全力去赢得比赛”和“做出了明显有辱于或有害于羽毛球运动的行为”,被认定“消极比赛”,最终全部被取消剩余比赛的参赛资格。

总教练李永波8月1日向公众道歉之后,第二天在微博上宣布“该负的责任我一定负”,并称:“等比赛结束我会择机把过程分析给大家听。”但是,后来他一直没再提起此事,任何媒体问起,他都以“不要再纠缠过去”来回答。

这次消极比赛的出现,与伦敦奥运会上国际羽联制定的新比赛规则有关。为了增加明星球员的出场次数,减少胜负偶然性,国际羽联决定把以前的“淘汰赛制”改为先小组赛,再淘汰赛。这样的赛制容易出现同一国高水平选手提前相遇的情况,导致一些比赛出现双方都不想赢,“竞输”却能获利的局面。在本场比赛之前,于洋、王晓理和韩国的郑景银、金荷娜均已小组出线,他们之间的胜者将获得小组第一,由于早先中国队另一对女双组合在D组名列小组第二,因此如果于洋、王晓理击败韩国选手,那么她们作为A组第一和D组第二将很有可能在半决赛中提前相遇。李永波说,在他原来的推断中,韩国队如果赢了这场球,刚好可以和她们本国选手避开。但是没想到韩国队也求输,宁可自己碰上,也要让中国队选手撞车,李永波说这对他来说也是意外。

此事之后,中国体育代表团发出声明:“中国奥委会历来反对任何人、任何队伍、任何形式的违反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做法,各参赛队伍要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维护奥林匹克宗旨。”很快,李永波公开道歉。

狂妄?率性?

对于李永波,舆论也出现多方看法,有媒体认为,人们总在批评他“太想赢”,但是不想赢的教练员还能当教练吗?我们很多人都被岁月磨圆了,但是李永波是少有的那么几个还有棱角的人。他是一个有缺点的真汉子,而不是外表看起来无懈可击的伪君子或者说完人。

但也有媒体责备李永波“我只是利用一下规则”的想法在执教生涯中一直存在。他领军中国羽毛球队近20年,培养出许多世界冠军。他的意志、决断、训练方法,曾经让中国羽毛球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他曾被认为,为了更有把握夺冠,要求队员之间让球,也会通过让高水平运动员退赛使中国其他运动员拿到更多积分,获得奥运入场券。

媒体在描述李永波时用得最多的词是“个性强势”。坐镇比赛现场时,如果他认为发生不公正,会直接对裁判叫喊,也会直接对球员喊话来形成场上压力。在成为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之前,李永波是一位出色的羽毛球运动员,曾经获得多项世界冠军。他和田秉义组合的男子双打,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保持在世界顶尖水平长达六七年之久。他个性很强,打得不如意时,会在场上摔拍子,冲裁判和队友叫嚷,但因为成绩好,没有受过处罚。作为运动员,这种个性反映在大赛中,有求胜的渴望和坚强的意志。1992年,羽毛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李永波退役前的最后一场比赛,但首场比赛就意外受伤,之后他带伤上阵,和田秉义一路坚持拼到半决赛,最后获得一枚铜牌。

李永波带伤拼回来的一块铜牌,当时已经是中国羽毛球队男队最好成绩。但他说,拿了铜牌回来的他,没有人理会。

成也金牌,败也金牌

1993年,李永波从王文教、陈福寿等老前辈手中接管了处于低潮的中国羽毛球队,他是中国所有体育项目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总教练。他自认是中国甚至世界羽毛球的“家长”。“国际羽联那帮人,”他曾说,“没有一个比我接触羽毛球的时间长。”

“这种底气很好理解。”张鑫明说,“金牌加身,在其他项目上也一样。很多人拿他和蔡振华比较,两个人性格不同,蔡振华现在是体育总局副局长,而李永波虽然有乒羽中心副主任的头衔,但他还是喜欢每天带队伍,喜欢在第一线指挥。”

李永波从1995年开始迎来了其执教事业的春天,他率领羽毛球队首夺象征一个国家羽毛球整体实力的苏迪曼杯,并在1997年和1999年蝉联该项赛事冠军,1996年羽毛球女双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1997年世界锦标赛获得三枚金牌,标志中国羽毛球队再次成为世界最强队伍。

圈内人对李永波成绩的肯定,不仅仅是带出林丹这样的优秀运动员,更重要的是从他接任羽毛球队开始,就一手建立了二队和青年队,正是这种未雨绸缪的梯队建设保证了羽毛球队的人才源源不断。

2008年奥运会之后,羽毛球队大换血,把教练全部换成了夏煊泽、孙宁这样的年轻人,老的在后面辅助,“对一个刚做教练就提成主教练的人来说,是他的魄力,也是一种鼓励。”一位北京的资深媒体人士说,“二十年以来,不要说一个球队,一个人也会被塑造成一种风格,这支球队现在已经打上了强烈的李永波烙印。不管怎么样,这支球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他个人是分不开的,不能因为一场假球就抹杀他的成绩。”

2004年,李永波曾豪言壮语提出了“要培养100个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包揽5金的呼声达到最高。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李永波曾经说:“我觉得这次外界给我们的压力远远大于任何一届,甚于2008年。人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结果是上去就下不来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李永波的压力更是空前巨大,无论什么时候摄像机扫向他,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面孔。

李永波说自己从小就不喜欢输的感觉,无论做什么,他都一定要争第一,哪怕是游戏。每年年初,国家羽毛球队都会举办内部春晚,这也是体育总局系统内公认的最高水准、最强阵容的春节晚会。晚会由白岩松主持,全队上下,从队员到教练、后勤、跟队记者,悉数出席,韩红、林依轮、庞龙等演艺明星也是常客。

在加入国际竞赛的最初,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竞争和求胜充满渴望,作为一个体育人的原始本能受到激励,最鲜明的指标就是金牌。但在参与竞争近半个世纪后,中国的体育文化也在发生改变。在2011年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上,李永波的爱将林丹主场对阵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在林丹领先的情况下,观众席上有不少中国观众为李宗伟加油。当时的李永波曾在媒体上公开抱怨此事,认为这些中国观众没有立场、不爱国。

这些年,李永波的唯金牌论确实“迎合”了某个时段的中国体育制度,他领导下的国羽也确实给球迷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也使他收获了足够大的影响力、知名度,还有掌控别人的权力。也正因为此,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敢这么狂妄和率性。

里约奥运会结束之后,李永波公开表示球队还需要他,他还想接着干下去,这种类似于向组织表决心的意图大家都心知肚明。可事实,恐怕不能如他所愿,至少球迷不想再买他的账了。随着时代的推移,竞技体育的核心早已不是单纯的夺冠,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追求的也不仅是金牌,更要求运动员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受这种体育观念的影响,里约奥运会成为中国体育的一个转折点。对观众而言,我们开始不自觉的不仅仅以金牌论英雄了,我们愿意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最高处,但我们也愿意看到中国体育有更多的“洪荒少女”傅园慧、“小鲜肉”宁泽涛、“中英混血”华天,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证明自己、超越自己,他们的表现同样征服了观众,赢得了掌声和追捧,尽管他们都没有获得金牌。而在里约奥运会快结束时,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就有关金牌是否重要的争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唯金牌论’是错误的,金牌多少无所谓,也是错误的。”

猜你喜欢
中国羽毛球队金牌羽毛球
迟来的金牌
羽毛球
《国羽归国开始第四次隔离,“全勤员”贾一凡盼管住嘴》
第24金!陈雨菲羽毛球女单夺冠
My Father is My Super Fan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有惊无险的金牌
羽毛球PK赛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