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阴湿区冬小麦高产施肥试验

2017-04-22 10:24拜占云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技术

拜占云

摘要:随着农业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冬小麦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在高寒阴湿区,冬小麦的产量一直无法得到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技术人员进行了氮磷钾配方肥的栽培方式,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克服了冬小麦早熟不高产的困难,提高冬小麦的产量,该文就这些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同行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寒阴湿;冬小麦;栽培技术

在这次研究中,两年选择的冬小麦种植地块都是相同的,从试验的结果分析,使用的品种是冬小475,在栽培过程中采用氮磷钾配方的方式进行肥料的施加,其产量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计算得到亩产524 kg/hm2,其增产率达到了8.9%,这是其他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该技术的分析得出,利用配方施肥,很好的改变冬小麦的果穗性状,下面就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对比。

1 冬小麦高产栽培中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分析

种植冬小麦的地点选择了当地典型的地块,而且属于高寒阴湿区,因此很具有试验条件。该地块的土壤颜色为褐色,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含量详见表1。这次选择475作为试验品种,使用的单质氮肥为尿素,其中含有46%的N;使用含有12%的过磷酸钙,相关生产厂家为云南的磷肥厂;使用的钾肥中,含有K2O45%的硫酸钾,其生产厂家为山东的化工厂。

试验时间为2014年-2015年,为了很好的对比分析,连续两年都在同一地块上进行475冬小麦的种植,一共设置了三个区,有农户习惯施肥区,在该区中种植,使用的肥料不含有钾元素。有空白对照区,还有有氮磷钾配方施肥区。其中在栽培过程中,技术人员将氮肥尿素的2/3作为基肥使用,而使用其中的1/3作为后期的追加肥料。

除此之外,在每个小区的21 m2范围,对其做随机的排列,其中共有3次重复,应用了人工溜种沟播栽培的方式。在当年的九月份进行种植,技术人员对行数和间距都有很好的控制,要求播种19行,种植的行距控制在16.7 cm范围。完成种植,冬小麦开始出苗之后,要对其育期的各种特征和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冬小麦生育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杂草的处理。除此之外,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也十分有必要。

在7月份的上中旬,在每个小区内可以取1 m2的植株作为样本,然后对其密度做好计算分析,当冬小麦成熟之后,要对其产量进行计算,同时做好记录,这都是最终衡量其增产的依据,因此要确保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否则得到的结果将会有一定的偏差。

在栽培过程中,除了上述操作外,使用原有方式对冬小麦进行正常的锄草和病虫害防治。为了让对比数据更加直观,必须控制变量,因此所有地块的这些操作务必要做到一致。

2 冬小麦氮磷钾配方肥料栽培结果分析

在经过上述的栽培后,技术人员对有关数据进行了收集、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氮磷钾配方施肥方法,可以有效让冬小麦在高寒阴湿地区增产,提高当地农户的经济效益。在该地块使用该施肥方式種植了两年,计算出冬小麦的平均产量是524 kg/亩,其增产率也达到了8.9%,这一数值和之前方式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与此同时,通过氮磷钾配方施肥,其成本没有很大的增加,只是在原有技术上,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对施肥技巧和施肥量都有了标准的控制,因此其既节约成本,同时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3 结论

通过以上对高寒阴湿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发现氮磷钾配方施肥技术对农艺性状有很大影响,例如冬小麦的株高,主穗长,单穗的粒质量,单穗的总粒数,以及千粒重分别提高了2.5 cm,0.3 cm,0.07 g,1.3粒,1.3 g,成熟时间提前了五天左右。由此可见,在当期的技术水平下,氮磷钾三要素仍然是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因此在对其进行栽培时,除了及时种植、锄草、病害防治,主要工作要进行施肥。

参考文献

[1] 杨强军. 高寒阴湿地区药用大黄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7):54-55.

[2] 许 静. 通渭县高寒阴湿地区全膜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0):62-62.

[3] 王亚琴. 临潭县高寒阴湿区冬当归覆膜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3):60-60.

猜你喜欢
冬小麦栽培技术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腐殖酸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冬小麦般耐心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