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概况

2017-04-22 15:37张浩梁潇徐浩李涛池雷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病因综述

张浩 梁潇 徐浩 李涛 池雷霆

【摘要】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方法多样。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脊柱不稳定性腰痛是最常见的三大类非特异性腰痛。治疗该类腰痛主要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微创治疗、运动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笔者对NSLBP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非特异性腰痛;病因;治疗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7-0059-04

The Status of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ZHANG Hao1LIANG Xiao1XU Hao1LI Tao1CHI Leiting2*

1.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China;2. Sichuan 2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31,China

Abstract:The etiology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is unclear ye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varied. The most common three major types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re spinal cord posterior branch, discogenic pain, an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his kind of low back pain mainly adopts spinal nerve block,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exercise therapy,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etc.In this paper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of the disease were outlined, hope to help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words:NSLP; Etiology; Treatment Methods; Summary

腰痛(Low Back Pain, LBP) 是指后背的腰、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其中少部分可找到明确的病因,如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风湿、肿瘤等,而大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诱因,X线、CT、MIR检查往往无阳性发现,这部分找不到确切原因的腰痛称为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1]。目前多认为是脊后神经主干部受机械刺激[2]导致腰痛;椎间盘是导致腰痛的一个重要部位,椎间盘源病也是一很种常见的非特异性腰痛[3];国外有研究者指出基因遗传可能导致腰痛的发生[4]。该病病因未明,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但缺乏针对性。笔者总结了几种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以及对因治疗,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发病机制

虽然NSLP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脊神经主干受刺激是其主要原因。患者腰痛长期反复发作,肌肉紧张,使小血管受压,代谢产物蓄积刺激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炎症刺激神经产生腰痛。该种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亦称为脊神经后支综合征[5]。椎间盘纤维环外层由窦椎神经分支支配,外1/3的纤维环组织中有大量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末梢;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乃至软骨下的松质骨中,有多于正常数量的神经末梢和神经肽出现。椎间盘在损伤或修复过程中会产生白介素(LF)等炎症因子,这些化学物质与神经末梢接触就会导致所支配区域出现疼痛。同时会使神经处于超敏状态,从而在轻微压力下即产生疼痛[6]。慢性劳损是非特异性腰痛的产生机制之一[7]。脊柱的肌肉和韧带起着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作用。肌肉劳损、韧带出现退行性病变等,会引起椎节的失稳、松动、椎间隙变窄,刺激、压迫神经;肌肉韧带损伤会导致结缔组织代偿增生、粘连造成神经结构的改变;同时韧带过度牵拉和肌肉护性痉挛导致腰痛和腰椎活动功能受限,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腰痛的发生。

2诊断

诊断标准[8]。①腰部、臀后部、股前后及大转子等处疼痛,活动、久坐、久站后加重,症状反复发作; ②腰部压痛阴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损害体征; ③腰部 X 线和 CT 检查均无异常,MRI 检查正常或出现黑间盘、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Modic 征。

3治疗

31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是非特异性腰痛的常见类型之一[9]。其痛区常位于下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也可伴有大腿后外侧痛,但不超过膝关节。相邻的腰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交通广泛,形成了一种多阶段的重叠分布模式,某1支或2~3支腰脊神经后支损伤后,不会出现感觉及运动丧失[10]。临床采用脊后神经封闭、经皮穿刺深部低温冷冻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脊神经后支等方法处理此类腰痛。这类治疗方法的关键在于寻找邵氏点[11](下腰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椎节段的横突根部有压痛点,该点是脊神经后支主干的体表投影点)。康海龙等[12]利用射频热凝脊神经后支治疗患者34例,起效快,并发症少,术后随访疗效较入院前明显改善。张军等[13]利用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臭氧治疗患者31例,经治疗后腰部疼痛消失,腰椎活动度正常。胡金城等[14]通过深冷冻技术治疗患者50例,经随访1~4月,近期优良率为86%。陈新荣等[15]采用CT 引导下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慢性腰痛患者35例,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好转,不适症状减少。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痛近期效果好,但缺乏远期随访资料。此类治療所需设备简单,在医疗条件匮乏地区亦可开展。

32椎間盘源性腰痛椎间盘病变是产生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椎间盘源性腰痛又称为椎间盘内紊乱,是由于椎间盘的退变、炎症介质等刺激椎间盘内痛觉感受器产生的一种腰痛[16]。根据临床特点,结合MRI、椎间盘造影结果,可对椎间盘源性疼痛作出正确的诊断[17]。具体如下。①无明确外伤史中青年患者,反复发作性腰痛,持续时间超6个月;②疼痛特点为无法久坐及长时间站立,坐位可加重疼痛。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偶向下肢放散,不超过膝关节;③腰椎MRIT2加权像显示椎间盘低信号(黑间盘 ),无椎间盘突出或脱出;④椎间盘造影提示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并疼痛诱发试验阳性。以往多采用保守疗法,或采用脊柱融合法。随着微创脊柱技术的进展,可采用经皮穿刺纤维环电凝术、等离子髓核成形等多种方法。任大江等[18]利用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患者172例,术后 1周时优良率为 879%,术后 1 年优良率 724%,术后 3 年优良率 677%,末次随访优良率为 631%。王建等[19]利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52例,优11例,良23例,优良率6538%。何鹏宇等[20]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痛患者65例,治疗后 1 个月和 6 个月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取得了良好疗效。微创手段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不会损伤背部重要肌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即使疼痛缓解不明显,也不会影响其他手术治疗(关节成形术、椎间融合术等)。微创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值得推荐。

33脊椎不稳定性腰痛慢性腰肌劳损导致腰部肌肉肌力下降、韧带断裂,腰椎生物力学结构失衡,是导致腰痛的又一重要原因。加强腰椎稳定性和肌力的训练成为治疗慢性腰痛的关键[21]。悬吊运动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肢体运动和收缩肌肉增强肌肉的力量及耐力、加强腰椎的稳定性,从而明显减少腰痛的复发来促进机体各种功能的恢复。方法简介如下。①侧卧抬高骨盆,然后患者左髋关节保持轻度后伸,右下肢不用力,仅用左侧下肢向下压位于膝关节处的窄悬吊带,从而抬起骨盆主要训练臀中肌、腹横肌、腰多裂肌、腰方肌、竖脊肌;②仰卧位抬高骨盆,然后患者右下肢向下压窄悬吊带,同时抬起左下肢和骨盆并保持骨盆水平位。主要训练胭绳肌、腹横肌、腰多裂肌、竖脊肌、臀大肌、腹内外斜肌。胡莺等[22]利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痛患者26例,在初次就诊、治疗6周、完成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郭险峰等[23]利用悬吊运动训练为核心的运动治疗慢性腰痛患者246例,完成治疗216例,患者的局部稳定肌群和整体运动肌群的力量和耐力得到加强,有效改善患者腰痛症状。林科宇等[24]利用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腰痛患者15例,有效地减轻了疼痛和提高了伸肌肌力,同时也增加稳定性与协调性,获得更好的身体稳定性与功能能力。陈丽霞[25]等采用太极拳、健身走、健身瑜伽等有氧运动治疗慢性腰痛患者120例,健身瑜伽练习明显优于太极拳和健身走锻炼,疗效显著, 可以被认定为非特异性腰痛的首选运动处方。茹文亚[26]通过运动疗法治疗慢性 LBP患者 122 例,临床疗效显著,临床有效率达到8688%。运动疗法对患者肌力及疼痛症状的改善有显著的疗效。

34腰痛的中医中药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属中医“腰痛”范畴。《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言:“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寒湿、湿热等外邪痹阻筋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通;或肾虚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不荣则痛。经脉以通为常,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27]。可辨证拟方甘姜苓术汤(寒湿)、四妙丸(湿热), 身痛逐瘀汤(瘀血)、左归丸(肾虚)加减治疗腰痛。针灸、推拿、刺络法、中药外敷等传统外治法行气导滞散瘀,能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症状[28]。袁启令等[29]采用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50例,患者腰部疼痛症状、腰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吴云兰等[30]收治腰痛患者72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愈率为597%,好转率264%,总有效率为861%。张绍宽[31]利用补肾活血法(方拟补肾化淤汤加减,枸杞、鹿角片、熟地、骨碎补、续断、黄芪、巴戟天、淫羊藿各30g,川牛膝20g,川芎、当归、桂枝各15g,土鳖10g。用水煎服,3次/d。)治疗慢性腰痛患者50例,痊愈35例,显效8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6%。王以山[32]采用中药热敷加局部封闭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206例,治愈率623%,显效率312%,有效率65%。中医中药治疗NSLP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掌握;疗效确切,能很快的解决患者疼痛症状;价格低廉,不会对患者形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疾病,除外脊神经卡压、椎间盘源性、慢性劳损、脊柱不稳等因素,工作与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心理应激也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33]。临床治疗该病时,要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认真病史采集,辨证采用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疗法,亦可应用经皮穿刺深部低温冷冻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脊神经后支、髓核成形术等微创技术。脊神经后支阻滞、微创技术治疗NSLP效果显著,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适用于部分耐受性较差的患者[34]。中医中药治疗NSLP简、便、廉、验,患者接受程度较高,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而对于部分顽固的、其它治疗方法无效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融合术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35]。但对各种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还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而对远期临床疗效的判定,尚缺乏长期随访资料。相信随着诊断方法的进步、临床研究的深入,将会出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彭小文,张盘德.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0):1009-1011.

[2][JP3]陈仲,邵振海,靳安民,等.非特异性性腰痛的重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39-140.[JP]

[3] Carragee EJ. Clinical practice:persistent low back pain[J].N Engl J Med,2005,352(18):1891-1898.

[4]Balagué F, Mannion AF, Pellisé F, et al. Non -specific low back pain[J]. Lancet, 2012, 379(9814): 482-491.

[5] 邵振海,陳仲,靳安民,等.脊神经后支综合征[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9(6):611-612.

[6] Solovieva S,Kouhia S,Leino-Arias P,et al.Inter leukin 1 polymorphisms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J].Epidemiology,2004(15):626-633.

[7] 孙松峰,李希臣,时荣海,等. 非特异性腰痛的原因探讨[J].临床医学,2005,23(5):54-56.

[8] Dorsi M,Belzberg A. Low back pain[M].∥Jeffery. Non -specific low back pain. NewYork: Mc Graw Hill,2005:141-146.

[9]杨志洲,朱晓东,李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诊治[J].脊柱外科杂志,2008,6(5):308-310.

[10]连爱谦,吴小宝,谢计虹,等. 臭氧联合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4):143-146.

[11]陈仲,邵振海,靳安民,等.非特异性性腰痛的重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39-140.

[12]康海龙,古占鹏,谢海波. 射频热凝脊神经后支治疗老年非特异性腰痛[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4):30-31.

[13]张军,肖璟. 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5(3):47-48.

[14]胡金城, 应启尔, 张尔钟,等. 深冷冻治疗非特异性腰痛50例分析[J].宁波医学,2000,12(3):120.

[15]陈新荣. 非特异性腰痛采用CT 引导下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的近期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0):4378-4379.

[16]张伟.特异性腰痛与非特异性腰痛的对比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2.

[17]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089-2090.

[18]任大江,李放,杜随勇,等.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非特异性腰痛长期随访结果分析[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23(11):979-983.

[19]王建,周跃, 李长青,等. 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初步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 23(4):400-402.

[20] 何鹏宇,张素杰,齐峰.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J].临床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4):1417-1419.

[21] 秦江, 胡鸯, 唐金树,等. 磁振热治疗仪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10,9(5):439-440.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病因综述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电视的病因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