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柄花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2017-04-22 19:43黄春英李贤谭跃覃武海王芬陆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

黄春英+李贤++谭跃覃++武海王芬+陆石俊

【摘要】目的:观察棒柄花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9例予西药护肝治疗,治疗组10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棒柄花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为9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BiL 、ALT、AST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ALT、AST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棒柄花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胆红素,退黄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壮医壮药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7-0122-03

3讨论

目前,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还未达到抗病毒的治疗标准,但是出现有胆红素、转氨酶升高症状的治疗,西医主要暂予利胆退黄、护肝降酶,目标是在还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时期,以保护肝脏细胞进一步受损,从而减轻肝细胞炎性的进一步坏死、并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为抗病毒治疗时机做好准备。临床上常用于利胆退黄,护肝降酶的药物有甘草酸二铵、熊去氧胆酸胶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水飞蓟素胶囊等,研究表明,甘草酸二铵对于治疗降低乙型肝炎相关性TBiL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也暴露出费用较高的缺点[5]。本研究应用甘草酸二铵作为对照组,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667%,棒柄花治疗黄疸型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总有效率达913%,说明临床療效较单用草酸二铵较好。

棒柄花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散瘀的功能,方中以广西民间治疗肝炎的常用草药棒柄花为君药,其性味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通络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型肝炎。虎杖、白花蛇舌草为臣药。虎杖,性味苦寒,归肝、胆、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止痛之功效;白花蛇舌草,性味苦甘寒,归心、肝、脾、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效。虎杖、白花蛇舌草以其苦寒之性,达清热解毒,利湿散瘀之功。黄芪为佐药,其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

近年来,中药在乙肝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胆红素、转氨酶具有积极意义。棒柄花方源于广西壮族民间治疗肝炎的常用方,临床疗效显著,为深入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我院从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应用棒柄花方结合西药治疗抗病毒前期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103例,并与单用西药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的99例作为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202例均为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肝胆病科诊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门诊129例,住院7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9例,男63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5±108)岁,血清TBil含量为(649±161)μmol/L,血清ALT含量为(568±153)U /L,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为(434±129)U/L,A/G 比值为(112±041);治疗组103例,男67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8±95)岁,病程05~49年,平均(239±60) 年;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为(655±154)μ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为(547±172)U/L,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为(443±139)U/L,A/G 比值为(114±04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1],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病毒性肝炎中肝胆湿热证的诊断标准[2]。

122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②未达到抗病毒治疗适应证;③肝功能损害分度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为轻度或中度[3];④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证;⑤患者年龄18~65岁;⑥患者同意参与此研究且签署知情协议书。

12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不属于黄疸病的肝胆湿热证型;③其他原因导致的TBiL、ALT、AST升高、黄疸;④存在有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或有意向怀孕的女性;⑥未完成治疗或治疗资料不全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按个体差异情况进行基础治疗,嘱限烟戒酒,避免熬夜。

131对照组予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628),50mg/粒,1次3粒,每日3次。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棒柄花方治疗。药物组成:棒柄花100g,虎杖30g,白花蛇舌草30g,黄芪30g,配制法:以上四味,加12倍水煎煮成2袋,每次1袋,1日2次。

133疗程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主要观察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情况。

15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痊愈:胆红素、ALT 血清水平恢复正常,黄疸完全消失;显效:胆红素及 ALT 、AST血清水平降低≥50%或者黄疸体征明显改善;有效:25%≤胆红素及 ALT 、AST血清水平降低≤50%,黄疸减轻;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病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为补脾气之要药,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君臣药苦寒之性针对肝胆湿热之主要病证而设,但苦寒之品多有伤正之弊,且久病正气亦常不足,故黄芪既以甘温之性佐制君臣药苦寒之弊,又能补气升阳,扶正驱邪,佐助君臣药清热解毒,利湿散瘀。全方配伍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扶正亦为驱邪,化瘀有助邪散,共收清热解毒,利湿清热散瘀之功。

本研究表明,棒柄花方结合西药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降低总胆红素以及转氨酶的水平,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27(1):1941-1961.

[2] 郑牧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7-14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69-72.

[4] 左瑞菊,徐春军,邹济源.丹参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6, 27(24): 4001-4003.

(收稿日期:2017-03-06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黄利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
童光东:中医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什么作用?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谢尧:追求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中医药免疫调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袁氏“肝炎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