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区词研究综述

2017-04-22 12:16陈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研究

陈峰

摘要:社区词这一概念最早由田小琳教授研究香港语文现象时提出并由一批学者共同努力去完善它。文章通过对田小琳等有关香港社区词研究的论文的梳理,按时间顺序对香港社区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社区词的研究有一个纵向的了解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香港社区词;区域词;研究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62-03

一、引言

1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田小琳教授提交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和教学浅议》一文。该文是“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词语为例,分析政治词语和社会的密切关系,新经济词语如何成为后起之秀,一般生活词语怎样不断更新等,拓展了词语和社会密切关系的研究”。(《社区词》1996)紧接着她在当年12月的香港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社区词”的概念。她指出:“有必要对香港社会流通的和社会背景关系密切的词语命名,提出‘社区词这一新名称、新概念,并首次将它与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并列,成为一般通用词的构成成分。”她的这一重大理论研究成果随即引起学者们的巨大关注,如陈章太、于根元、周梅、周一农等。邵敬敏教授还在自己主编的《教好学好普通话资料集》(1998)和《现代汉语通论》(2001)教材之中纳入了“社区词”这一概念。在研究香港社区词的队伍中,主要有田小琳、汤志祥、赵青、孙银新等一批人。尤其以田小琳为主,她不仅是提出“社区词”这一概念的第一人,还是对其进行后续补充及完善并主编了《香港社区词词典》的重要人物。文章将分两大部分对在一些重要学术期刊上搜索到的有关香港社区词的文章进行香港社区词研究的综述:田小琳相关文章及其他研究香港社区词的主要作者的文章。

二、香港社区词的研究现状

1.关田小琳香港社区词研究的论文综述。“社区词”概念的雏形来自田女士参加1987、1989年第四届、第五届中国语言学会学术年会时提交的《香港流通的词和社会生活》和《香港词汇面面观》两篇文章。文章重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香港本地词汇和社会的关系,并列举一系列能够反映香港地区特有事物、概念、思想的词。1993年12月,田小琳在《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中首次正式提出的“社区词”这一概念。她所说的“社区”,指的是社会区域。由此可见她更多地是从文化背景和使用心理的角度對“社区词”进行定义。在她的概念里,“社区词”涵盖了中国大陆、港澳特区、台湾地区、东南亚华人社区等各自拥有的在本社区流通的汉语社区词。此后田小琳以一发不可收拾之势继续发表文章阐述有关“社区词”的观点,相关的理论也日趋成熟与完善。1996年她在《社区词》一文中,从社区词的内涵、“社区词”与方言词和新造词等的关系、社区词的定位、构词方式、不同社区的社区词情况及社区词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吸收等几方面论述“社区词”的特点。此时社区词的概念已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对社区词、方言词、外来词的划分仍不是特别清晰。紧接着她发表了《香港词汇初探》、《从社区词中的多音节词说起》等一系列文章。在2002年的《社区词与中文词汇规范之研究》中,通过列举香港社会特有词汇,她重点阐述“社区词”这一提法的来源与依据,说明香港社区词也可以作为现代汉语词汇来源之一,可以进入规范词汇。2004年的《香港社区词研究》中,她更是从社区词的定义、来源、构词特点及其与外来词、粤方言词的界限划分等多方面深化对社区词的研究,并提出香港社区词存在广义、狭义之分以及香港社区词和香港方言词、外来词的界限划分问题。她在《规范词语、社区词语、方言词语》(2007)一文中从流通范围、背景来源、构词成分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规范词语、社区词语、和方言词语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指出社区词对丰富和完善规范词汇的重要性。社区词已经完全与方言词、外来词等并列。经过她对香港社区词多年的研究整理,终于发表了社区词的集成性研究成果——《香港社区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可以说,社区词的研究达到了一个理论和实践很好结合的高度。

2.其他研究香港社区词的文章综述。张维耿也是最早对华人社区词汇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如他在《不同华人社区词语差异浅论》(1988)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不同华人社区有自己内部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这一现状及其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我们能搜索到的十多篇有关香港社区词研究的论文中有两大类:一类是针对《香港社区词词典》做出相关评论性或研究的文章。如詹伯慧的《一部反映香港社区词的辞书》(2005);陈茜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社区词——以<香港社区词词典>为例》(2009);尹雪璐的《<香港社区词词典>中的“香港社区源词”》(2010);宋小红的《社区词与“文化休克”的消除——<香港社区词词典>评介》(2010)。另一类是从词汇本体研究的角度所写的文章。如程祥徽的《传意需要与港澳新词》(1996);杨必胜的《试论“港词北进”》(1998);周梅在《也来谈谈“社区词”》中(2004)进一步探讨了社区词概念的确定、共享、不同社区社区词的特点以及社区词和方言词、外来词、文言词等的关系;周一农在其《词汇的文化蕴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01月:135-136)中将田小琳所说的“社区词”的阐述内容与田女士对“社区词”的表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孙银新在他的《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的对比研究》中,将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之差异划分出三大类型:香港话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普通话有而香港话没有的词;普通话和香港话里共有的词。分别从词的义项数量、词汇意义上比较香港话和普通话中词形相同的共有词在两大词汇系统中的异同,比较普通话和香港话中词形不同而词义相同的“对应词”在词形上的异同。研究表明“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都是香港话和普通话两大词汇系统的词内在的本质特点。他的《造词法研究》则揭示了香港造词法的类型系统,进而比较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造词法的异同。而造成这种不一致、不对应的原因在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而香港社区词的产生更多地受到地域文化多元性的影响,使其词汇系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他的研究使得香港社区词的特点更加突出。从社区词的界定、社区词的使用情况、各华语社区词汇比较研究、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的区别研究到社区词的造词法研究,学者们对社区词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细致化,可谓成果斐然。

3.汤志祥的“区域词”与“社区词”。谈香港的社区词研究,必须要提到另一位同样在这方面取得较为系统理论成果的学者——深圳大学的汤志祥教授。汤志祥也于90年代开始关注到各华人社区词语的异同,如他于1995年发表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汉语词汇方面若干差异举例》,从共时差异上对各华人社区的词汇进行观察描写。1999年他同陈瑞端共同发表了《九十年代汉语词汇地域分布的定量研究》一文,文中提到的“单区域独用词语”这一概念就与田小琳的“狭义的社区词”的定义在外延上很接近了。2001年他在其著作《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提出“区域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他的《论华语区域特有词语》(2005)一文对“区域词”概念有相对成熟的论述和分类。他将华语区域特有词划分为狭义的“华语区域特有词语”和广义的“华语区域特有词语”。狭义的“华语区域特有词语”,是指在某一特有区域内流行,代表该地区某一特有概念或特定事物的词;又将狭义的“华语区域特有词语”分成三小类:“各地华语的本土词语”、“各地华语的特指方言词语”、“各地华语的特用外语借词”。而广义的区域词则涵盖了除狭义区域词外其他所有不同说法的词语,如“华语异称词语”,“各地华语特用外语借词”。汤志祥将“区域词”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华语社区的“本土词语”、“特指方言词语”、“特用外语借词”。同时指出随着华语圈内的社会和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华语区内“区域特有词语”还会继续存在并不断产生新的词语。接着2008年他还有论文(《论“港澳词语”以及“澳门特有词语”》)对港澳区域词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汤志祥关于区域词的论述是着眼于词语使用地区的独立性,并将区域词归为汉语借用的来源。也就是说,汤志祥界定的区域词是有着严格界限的。他的华语区域词是华语区域特有词语的简称,是某一区域人们创造流通于该区域反映该区特有事物的词语。田小琳的“社区词”概念则更多地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界定,着眼于不同社会文化、制度背景等产生的词汇而称之为“社区词”。“社区词”和“区域词”都是对于各个华语使用区存在的不同的词汇的梳理和界定。鉴于词汇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两位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三、小结

香港社区词的研究从概念的提出到成为学界公认的一个独立概念并被收入相关教科书,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社区词的概念不仅得以确定,还取得了与外来词、方言詞等并列的地位。《香港社区词词典》的出版更是推动了其研究的深入。文章主要从三方面梳理了有关香港社区词研究的概况:田小琳对社区词概念的提出、确立和后续研究;其他学者对香港社区词的研究文章;汤志祥提出的“区域词”概念及其研究成果,以及“社区词”和“区域词”这两个概念的异同情况。社区词的研究始于对香港社区词的研究,发展到如今对“港式中文”的研究,这一领域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入,不仅丰富了域内外华语的研究,加深了对现代汉语的了解,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华人社区词的研究,如台湾社区词、澳门社区词、新加坡社区词等。

参考文献:

[1]陈建民.香港文化词汇是如何融入普通话的[J].语文建设,1994,(07).

[2]陈瑞端,汤志祥.九十年代汉语词汇地域分布的定量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9,(03).

[3]陈恩泉.双语双方言第四卷[M].香港:汉学出版社:1996:313.

[4]胡娟.从同形异义、异形同义看看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及其起因[J].中州大学学报,2011,(02).

[5]廖京京.香港词汇与大陆词汇之比较[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6]孙银新.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的对比研究[J].武陵学刊,2013,(01).

[7]孙银新.香港社区词的造词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8]汤志祥.论华语区域特有词语[J].语言文字应用,2005,(05).

[9]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汉语词汇方面若干差异举例[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

[10]田小琳.香港词汇面面观[J].语文研究,1990,(02).

[11]田小琳.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和教学浅议[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

[12]田小琳.谈谈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07).

[13]田小琳.社区词[J].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

[14]田小琳.香港词汇研究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1997,(02).

[15]田小琳.由社区词谈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J].语文建设,1998,(11).

[16]田小琳.由“垃圾虫”说到社区词[J].咬文嚼字,2001,(06).

[17]田小琳.从社区词中的多音节词说起[J].语文建设,2001,(12).

[18]田小琳.社区词与中文词汇规范之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2,(01).

[19]田小琳.香港社区词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4.

[20]田小琳.规范词语、社区词语、方言词语[J].修辞学习,2007,(01).

[21]汪惠迪.华文词汇教学须关注地区词[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01).

[2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05.

[23]闫婷婷.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4]郑定欧.香港粤语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5.

[25]詹伯慧.一部反映香港社区词的辞书[J].学术研究,2005,(1).

[26]赵青.现代汉语词典收录香港社区词的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3).

[27]赵青.香港社区词在大陆的使用情况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