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藕初壮年留学纪事

2017-04-22 12:33陆其国
检察风云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生

陆其国

编者按:

穆藕初先生(1876-1943年上海浦东人)是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近代企业科学管理思想的巨大贡献,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穆藕初先生阅历丰富,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有人盛赞穆先生是民族工业家、爱国实业家,也有人称颂穆先生是民族教育家、文化活动家,还有人美誉穆先生是学者、儒商等等,都不为过。纵观穆先生的一生,他的最大特点是有理论、有实践,是一位学者型实业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改革企业管理体制的思想。他是中国第一位把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理论与中国工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拓者,是我国近代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先驱。本文是他留洋学习中的逸事,可见其人品之一二。

如愿踏上赴美留学旅程

1909年6月23日,时年34岁,已为人夫为人父的穆藕初,毅然放弃已从事了六七年、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海关职场工作,在亲友们的支持和资助下,如愿登上“天洋丸”号轮,踏上了他一直念兹在兹的赴美留学旅程。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留学生初为幼童,后来当龄学子也就十多至二十岁,像穆藕初这样以34岁壮年之龄赴美留学的,可谓凤毛麟角。晚清时人的普遍寿命不像今天的人这样长,所以34岁的穆藕初被视为“壮年”,应该不算夸张。

然而穆藕初没有想到,在夙愿即将实现数月前,他竟不幸患上“赤目”,即俗称的“红眼病”。赴美留学生登轮前,必须经美国医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见穆藕初眼疾医治数月未愈,美国医生便拒绝再给他检查,如果不是遇到女西医濮克司,穆藕初的留学之行差点搁浅。濮克司医生给了穆藕初一打药片,“药片甚细,装于鹅毛管中,取一片和水数滴,擦眼上不数分钟而黑白分明”。(《穆藕初年谱长编》P43本文引文均出自“穆谱”,以下只注页码——笔者)

看来这药片确实有效。知道“天洋丸”号轮下一站将停靠日本横滨,濮克司醫生还特地叮嘱穆藕初,有了这个药,你就可以去美国实现你的希望,“在申检验时用一片,船至横滨医生检查时用一片,抵美登陆之前检验更严,可临时用之。如法使用,定无若何阻碍”。

但是在7月17日船抵旧金山时,穆藕初还是由于眼疾原因,登岸遭到拒绝。

穆藕初不是有濮克司医生给的药片吗?没错,在到达旧金山前一天,穆藕初就想取用该药。但这时他突然发现,剩下的九片眼药都粘连在了一起,再用已毫无效果。这下他急了,于是就自作主张加大用量,结果用完还是不见效。这究竟怎么回事?穆藕初细细分析原因,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他所乘的二等舱位贴近锅炉间,本来夏天船上就热,这一来热量更大,致使他放在箱子里的药片因受热湿黏而失效。

没了眼药,到了第二天凌晨,穆藕初起床看到镜子里自己一双红眼睛,觉得盼望了七八年的赴美求学希望眼看要成泡影,一颗心不由陷入绝望的谷底。估计当时“红眼病”已有传染,“天洋丸”号轮上尚有其他七名华人及四名日本人因染有此疾,到达旧金山时,均被告知不得离船上岸。

就这样形同软禁般在船上度过难熬的三天。此际船上一个日本管理员还威吓穆藕初,说要把他送回上海,并让他付船资80美元,着实把他吓坏了。当时穆藕初身上只有一百美元,眼看船已抵美,人却不能上岸,他又岂能甘心返乡。所以穆藕初只能坦诚相告,我赴美求学,怎能事未成就回国?况且我的学费早已汇到旧金山,如果不让我上岸,这钱我就不能取,现在只盼望你能让我上岸,我会永远感激你。

这名日本管事显然被穆藕初一番恳切的言词打动,动了恻隐之心。他对穆藕初说,后天星期一会有旧金山日本公会医生来船上给患者医治,你也可以就医。

星期一那天,果然有日本人雇用的美国医生来到船上。等他们检查完日本患者后,穆藕初悄悄塞给医生10美元,然后恳切地说,我是中国学生,以前从来没有眼疾,现在只是一时受热,患上了红眼病,我非常盼望你能给我治好。那名医生也是看穆藕初一脸恳切,再说又收了他钱,便含笑点头,然后给了穆藕初一小瓶药水,又教他怎么用。穆藕初回到自己船舱使用后,果然很有效果。第二天美国医生上船复查,穆藕初终于通过了检查,获准上岸。

国人丢丑丢到了国外

还在上岸前,穆藕初就在船上打听到旧金山金门旅馆住宿比较便宜,所以上岸后,他叫了一辆马车来到金门旅馆。登记好房间后,只见一位年轻的服务生来到穆藕初面前,他是来领房客去房间的。当穆藕初被引领到电梯前时,他有点发愣,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电梯,不知其为何物,竟然不敢贸然进去。服务生显然明白了什么,便告诉他说没事的,说罢,还牵住穆藕初的手,请他进入电梯。电梯门关上后,穆藕初感到“电机一动、蓦然腾空而上,余不禁异之”。

进入房间以后,见窗帘依然拉着,穆藕初嫌其遮阳,便上前想拉起窗帘。不料他的手刚一触碰到拉杆,窗帘就突然向上卷了起来,原来这是自动装置。这下穆藕初不由深深感慨叹道,“不禁佩服西人研究精深,制造日用百物巧夺天工,俾大众现成享物质文明之福一至于此。回思我国人,灵机锢蔽,制造简陋。数千年来绝无进步,不胜愧沮矣”。不难想象,就以这第一天的经历来说,穆藕初也一定庆幸自己终于能踏上赴美留学之途。什么叫增长阅历?什么叫开阔眼界?这些就是。

有了阅历,开了眼界,就知道比较。这不,穆藕初在旧金山逗留了三天,就对当地“中国镇”华人街的脏乱差状况印象深刻。之后他乘船到芝加哥,因此前他已知道这里的中国镇华人常受外国人欺侮,所以极想前往一探究竟,以了解外国人为什么要欺侮这里的华人。这样的游览已近乎考察,结果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穆藕初一眼就发现了问题症结:芝加哥“中国镇广约一方里,聚居此镇者,除极少数之无赖西人外,皆中国人。街道甚秽,铺户之整理精(清)洁者不多见。镇上住民之形态,垂辫者、赤膊者、赤脚者,几于触目皆是;‘请进发财之赌室、‘楼上灯吃之烟馆等,种种诱人堕落之字样,亦几于触目皆是;其地方虽等于蜗牛之一角,而械斗之风亦所时有。秽德腥闻迄今从脑海回溯,犹令人作呕。后更往其他各大洲之中国镇游览,亦伯仲间耳。呜呼!人必先自侮,而后人侮之。”这就是国人丢丑丢到了国外。是你自己丢弃文明,丢弃尊严,不懂自律,如此一来,外国人不欺侮你欺侮谁?我想这应该也是穆藕初“决计游学藉广闻见”中的切身认识和深刻体会吧。

也正是在这数天里,穆藕初为自己将来的事业择定了方向:“决计学农,以求实业上之进步。他日归国,能集亿万金,圈千顷地,烈烈轰轰,为实业界生色,此固留学生之天职,无敢谦让者也。”要知道,此前穆藕初的事业志向是金融理财。

很快,穆藕初考虑到此前因工作繁忙,对于“西学”荒疏已久,怕开学后一时跟不上,所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紧张的补习。当时尚在暑假期间,他选择了坐落在离芝加哥六七十里的惠尔拨沙大学补习,这座与小镇同名的学校是全美学费、膳食费最低廉、住宿条件也是最差的学校,选择这里,穆藕初图的就是可以节省开支。

在这里,穆藕初与昔日在海关工作时的同事蔡君不期而遇,后者赴美留学已有三载。异国遇故交,两人也是分外高兴。旋由蔡介绍,穆藕初于秋季开学后,进入了威士康辛大学学习,同时继续在外补习英语。但是因为穆藕初连初中文凭也没有,所以他只能作为“特科生”在读,而且毕业后也没有文凭。穆藕初对此倒也很坦然,他说“余当时求学心切,以为苟有实学,何用文凭,苟无实学,即有文凭亦无所用,故钦然就之”。毫无疑问,当时能有如此观念,颇有点“另类”,其中穆藕初所在学校的“管理员”就是这样看待穆藕初的。

不过这位“管理员”并非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学校管理人员,他(她)不仅非常通情达理,而且显然还是一位有着相应“话语权”的学校领导层人士。当他(她)从蔡君那里知道了穆藕初以前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后,就告诉穆,你“如一年内之课程,平均能至八十分以上,而于各教员处能得入大学所需之中学学分,第二年即准汝转入正科”。

这位管理员没有看走眼。第二年,穆藕初果然以合格成绩转为正科生,他也因此有资格可以取得“学士”身份。当然,对穆藕初来说,他更看重的不是“学士”身份,而是切实掌握英语,“盖英语不流利,落笔不透达,则求得之学亦无几,又何能遍应不穷”。为此穆藕初还特地请了一位外籍老师来教他英语。

学成回国投身社会创办事业

留学生涯中除了生活、学习,穆藕初当然还会遇上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海寻”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海寻”是一种常用语音译,含有侮辱和作弄新生的意思。不过这里的新生不包括中国留学生。据穆藕初记述,那里每年有上千新生入学,每每来了新生,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就有特权要求新生为其服务,比如让新生为其擦皮鞋、取邮件、打扫宿舍卫生等等;甚至高年级学生还会命令新生穿上奇异服装展示,故意羞辱让他们出丑。“而为新生者不论清晨傍晚,男生女生,個个耐性忍辱,以力行其‘海寻之职责,相与认为分所应尽而甘之”。这就是说,新生们对此是甘愿承受的。

穆藕初这就有点看不懂了,以至他在英文班时,忍不住撰文痛批如此“大欺小”现象。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穆藕初渐渐发现,这样的“大欺小”现象中居然有“美意存焉”——即有其理性的一面,他也因此检讨自己此前痛批这一现象属于“所见之浅”。此时穆藕初对“海寻”的可取之处已总结出三点可取之处:一、使新生去除傲气;二、以此对新生有所约束;三、让新生懂得遵守法规。

原来穆藕初此时也已发现并了解到,那些美国中学生考入大学后,大多傲视一切,我行我素,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而“海寻”之举就是要打掉这些学生的傲气。再则新生正处于青春期,易受外界诱惑而放荡自己,性病传播就很常见,所以新生入校,校医也会利用影像资料向他们宣传梅毒的危害,无奈收效并不大,“唯一入‘海寻制度之下,若木从绳,无患不正”。而新生入学就读,如成绩不及格即淘汰,制定这样的法规就是要让人人遵守。

原来所谓“海寻”竟是一剂治校“猛药”!这应该也符合没有方圆不成规矩的文化理念——穆藕初也是把这视为他留学生涯中“开眼界”的一个收获。

穆藕初很清楚,他的年龄比同学们要大许多,所以他必须加倍用功。然而由于过度劳累,穆藕初渐渐感到精力不济,严重时甚至感到头昏眼花,胃口大减。

这下他担心了,生怕因身体原因导致不能坚持完成学业。于是他接受了一位“学兄”的建议,开始上健身房进行锻炼,包括游泳等。与此同时,他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份周密详尽的作息时间表。他后来回忆说,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五年的留学生涯,就是幸亏这及时调整。

年龄偏大固然让穆藕初有点自卑,但年龄偏大也曾经让他在年轻同学们面前大大骄傲过一把。那是1909年12月24日的圣诞之夜,穆藕初与十六七个同学在一家中国广东人开的餐馆相聚迎圣诞,席中只有他和一位吴同学是新生。那些高年级学生喝了点酒后一下子兴奋起来,这不,一个喝高了的同学就戏谑地挑衅穆藕初说,你是新生,不仅不为我们高年级学生服务,还经常去跳舞看剧、和女同学交往,这都是我们高年级学生的权利,怎么你都享受了?这个同学越说心里越不平衡,后来竟对穆藕初下令道,明天是圣诞节,没人给我们送邮件,就由你给我们去取信;还有门前的积雪,你也一并扫掉。说罢,他还鼓动在座其他高年级同学一起来附和他。

穆藕初知道这就是“海寻”,也知道这个高年级同学说这话有戏谑的成分,因为“海寻”规则并不针对中国留学生。但尽管这样,穆藕初还是想回敬对方,所以他就回答说,你们有幸出生在富有人家,这么年轻又幸运地受派遣来到美国留学。我的运气远没有你们好,可是你们要知道,来美之前我在国内已工作了多年,以后你们学成回国,要再经过学习才能服务社会,而我学成回国后立刻就可以投身社会,创办事业。

可能穆藕初的形象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轻许多,座中许多同学都不相信他有如此经历。于是穆藕初就讲了他十四岁就在一家棉花行当学徒,白天劳动,晚上则进夜校学英文;后来又在海关工作了六年多,期间还“曾充苏省铁路警务长”……这番经历,终于让眼前这些自视甚高的高年级同学不仅从此对穆藕初刮目相看,还因此送了他一个外号——“穆老爷”。

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是“穆老爷”的日子过得却一点也不老爷,在接下来就读威士康辛大学时,因经济拮据,穆藕初不得不经常以清水面包为食。有一次和女同学赴一个舞会时,口袋里只剩一角五分,而国内的汇款要三天后才能到,以致回去都不敢乘车,否则第二天连面包也买不起,为此他故意挨到午夜末班电车停驶后才出来,从而为步行回去找到了堂皇的理由。

第二年暑假后,穆藕初到美国一家拥有一千二百亩土地的农场实习,以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状况,事先农场主和他商定,包吃包住,没有工资。穆藕初说,实习时“余每晨四时半起身,五时即上工操作,凡挤牛奶、采鲜果、耕田土、喂牲畜,以及收拾粪秽等种种工作,均随同众人不辞辛苦以为之”。但午后小睡片刻然后自修是他雷打不动的安排;晚上则与农场主及其家人或其他雇工聊天畅谈,实际上就是在做社会调查。这样的过程,让穆藕初觉得兴味盎然,“初到时觉每日七小时工作甚为困惫,旬日以后不觉其困但觉其乐,而精神转旺盛,食量骤增加”。

通过这样的深入实习和社会调查,穆藕初果然了解到“美国普通人民之富饶”的基础——当时美国人口稀少,政府因此号召农民开荒,甚至欢迎欧洲人移民美国,入籍者即能得一千二百亩土地,由此人口开始激增,农业兴旺。等到横贯东西的铁路造好,各地铁路支线相继建起,“运输便利,工商业骤然发达,而农业益繁盛”。而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此时穆藕初已认识到,美国“农学范围甚广,苦读十年尚难毕事”。恰巧这时国内有关官费留学的一项新规定出台:留美“入校一年后成绩较佳者可(申)请求官费”。所幸穆藕初第一年平均分数均在八十分以上,并在第二年转为正科生。嗣后他果然如愿申请到官费留学。

穆藕初知恩图报,他想政府为他一个人拿出的钱不菲,而“本省子弟众多,苟均如余,本省能有几何财力足以供给?于是乎报效之念起,时思为有益于本省或有益于本国之事,以尽我心。以为能若是,公款庶不至于虚縻”。由此也可见出穆藕初的思想境界。而且他言必行,行必果。1914年穆藕初学成回国后投身实业,因深深明了留学对于一个有志者的重要,1920年,他慷慨捐赠白银五万两,资助北京大学罗家伦等多名有志学生出国留学。这些学生学成回国后,大多为国效力,且事业各有所成,他们中许多人的爱国情怀,分明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穆藕初的身影。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张新生藏品
张新生藏品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领途新生
新生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狂热新生力
新生娃萌萌哒
使重残青年获新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