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表现手法研究

2017-04-22 10:04王玲俐孙淼徐娟陈前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32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探究分析表现手法

王玲俐+孙淼+徐娟+陈前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之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亡的危险。而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均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该文以纪录片《霸王锣鼓》为例,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价值、意义以及艺术呈现的表现手法分析等方面做出初步探究,以期引起社会各界自觉传承与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保护 纪录片 表现手法 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70-02

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结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有些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和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用镜头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完美体现。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霸王锣鼓》创作为例,旨在通过其艺术呈现的表现手法探究,以期引起广大高校学子及社会各界自觉行动起来,着力传承与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非遗”纪录片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无形的财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作为一种汉族鼓乐的霸王锣鼓,是宿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它源自宿迁,加之宿迁又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鄉,故称之为“霸王锣鼓”。每逢春节、元宵节及庙会等传统节庆中,历史悠久的霸王锣鼓,成了宿迁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加快,“霸王锣鼓”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渐渐步入低谷,老一辈锣鼓艺人,大多年事已高,而年轻人不愿学习此项传统技艺,会演奏的人也越来越少。为此,通过拍摄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霸王锣鼓》,以期为传承与保护这项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献出微薄之力。更希望借此纪录片的创作,引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自觉提高对这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去。

2 “非遗”纪录片《霸王锣鼓》表现手法分析

该文主要通过分析该片的表现手法与方式,总结此类纪录片应该如何拉近历史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在时间与空间上对非物质遗产纪录片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2.1 多景别镜头呈现“霸王锣鼓”艺术魅力

“纪录片主要由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声画结合的综合语言,构成了现如今的语言系统。”[1]能否精于运用独特的镜头来扩展影像画面语言的含义,直接关系到“非遗”纪录片的成败。

在纪录片《霸王锣鼓》拍摄创作中,对主要人物的采访以特写或近景为主,拍摄“霸王锣鼓”的演出场景,则以全景、中景为主。如,在对主要人物采访时,当被摄者回忆往事时,通过光线灰暗的近景镜头,意在体现过去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学习“霸王锣鼓”时的艰辛。当运用广角镜头以全景或中景形式展现“霸王锣鼓”技艺表演时,在起、转、分、合、收等各个环节,充分运用了多景别镜头展现出“霸王锣鼓”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注重“霸王锣鼓”声音效果的真实呈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纪录片所要记录的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现代人对于纪录片视听欣赏的品味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后期制作时,不仅仅要注重画面的艺术呈现,还要特别注重霸王锣鼓真实的同期声对于影像画面的烘托效果,努力使得拍摄创作的纪录片具有艺术感染力与视听冲击力。

“同期声是指拍摄现场的自然声响与人物语言,它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与真实感。同期声运用得当,使影片更真实、更生动。”[2]在《霸王锣鼓》这部“非遗”纪录片中,大量运用了人物采访的同期声。如,在对“霸王锣鼓”的传承人采访中,主要通过同期声向人们介绍霸王锣鼓的来源,帮助大家了解霸王锣鼓相关历史等知识,增强了解这项“非遗”项目的兴趣。在传承人讲述霸王锣鼓的现状以及对霸王锣鼓的未来展望时,同期声的加入,有效传递出了传承者对“霸王锣鼓”所具有的深刻情感。此外,作品中大量通过“霸王锣鼓”同期声与画面,以视听语言形式,让锣鼓音乐深切地感染着受众,从而增强受众进一步了解霸王锣鼓的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

2.3 运用真实再现等手段纪录“霸王锣鼓”

纪录片创作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确保其真实性,在《霸王锣鼓》拍摄创作中,我们主要采用了真实再现等手段,真实记录霸王锣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在现今的影视作品创作中,“真实再现”被广泛地应用于电视纪录片创作之中。以纪录片《霸王锣鼓》创作为例,在查阅相关古籍资料、了解霸王锣鼓用途及表演技巧、表现方式等基础上,通过真实再现的方式,展现出霸王锣鼓的昔日辉煌。此外,在该纪录片讲述楚霸王项羽故事的时候,借助《楚汉传奇》等影视作品楚王出征相关视频片段,将往日的霸王锣鼓艺术,真实且富有魅力地、客观地展现在受众面前,以此加深对霸王锣鼓的全面了解。

此外,在《霸王锣鼓》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重点采访了“霸王锣鼓”的传承人蒋从朴先生,他向我们描绘了昔日为传承霸王锣鼓的技艺而日夜苦练的画面,但这些已无相关影像资料,但这样的画面对表现传承者对霸王锣鼓的深厚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采用了创造性的搬演这一表现手法(也被称之为“情景再现”,即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用人工的手法创造环境,展现昔日的情景。)。通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与年轻蒋从朴先生外貌相似的人,请他骑上自行车在各个村落中穿梭,重点拍摄昔日的这位霸王锣鼓传承人,为组建霸王锣鼓队而到处寻觅精通此项技艺的人员,通过这种搬演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传承人对于霸王锣鼓的无限热爱,同时增强了这部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

2.4 注重“非遗”纪录片细节化手法的处理

一部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才是好纪录片。而纪录片故事的发生发展,需要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来架构,而情节的讲述则需要细腻、鲜活、突出主题思想的细节来支撑。因此,细节是纪录片的血肉、灵魂,是构成纪录片的重要要素。所谓细节,就是在纪录片中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感情、表演特色等组成元素。纪录片中的闪光点往往藏在这些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中。如,在纪录片《霸王锣鼓》创作中,通过现场观众被霸王锣鼓的声音所吸引的面部表情,通过其目光聚焦在霸王锣鼓的演出舞台上等细节,体现出观众对于霸王锣鼓的喜爱之情,细节决定成败,出色的形象细节往往是纪录片重要的创作手段。为此,我们在这部纪录片的创作中,努力捕捉细节、发现细节、挖掘细节的闪光点,努力弥补情节方面的不足,更加注重通过传承人在生活中的诸多细节来表达对霸王锣鼓的情感,以此来达到塑造主要人物的目的,同时间接地展现出霸王锣鼓自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2.5 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突出“霸王锣鼓”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意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在电影电视艺术领域中是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也是影视作品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3]

在纪录片《霸王锣鼓》創作中,传承人敲击霸王锣鼓的画面反复出现,便是使用了重复蒙太奇的手法。比如:霸王锣鼓第一次画面出现在片头所引入的鼓声之后,意在直接明了地告诉观众,这部纪录片所拍摄的主题及所展现的画面主体就是霸王锣鼓;第二次霸王锣鼓的画面出现,是在传承人讲述完自己对于霸王锣鼓未来的畅想后,激昂的霸王锣鼓声随即让观众感受、畅想其未来的美好愿景;第三次霸王锣鼓画面的出现,是在传承人叙述完霸王锣鼓发展历史及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等现状后,一段低沉的鼓声让观众的情绪瞬间低落下来,从而与传承人一起替霸王锣鼓的长远发展感到担忧,从而激发起广大观众传承和保护霸王锣鼓的无限热情。

2.6 视听语言结合展现“霸王锣鼓”之魅力

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通过视听语言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传递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为此,在纪录片《霸王锣鼓》创作中,采用了多种构图方式形式,力求画面的美感效果。在这部纪录片的开头,我们通过三分法构图,展现路途与天空之美,以碧蓝的天空衬托拍摄者赶往霸王锣鼓表演现场的激动之情;在传承人家中与表演场地两个场景拍摄中,也采用了不同的图形式。在传承人家中,将传承人融入阳光之下,采用斜置式构图,展现传承人对霸王锣鼓的美好希冀。在表演场地拍摄中,主要以框架式构图为主,重点把传承人与霸王锣鼓作为画面的主体,使观众在观看霸王锣鼓表演的同时,能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霸王锣鼓的艺术魅力。著名意大利摄影师维·图斯拉鲁说:“摄影就是用光写作,它可以创造出我心中所想的形象、情绪和感觉。”[4]在《霸王锣鼓》纪录片创作中,还努力通过光效传递传承人用心传承霸王锣鼓的情感。采访拍摄过程中,尽量选取橙黄色光线,努力使画面显得更加温馨的同时,间接传递出传承人对霸王锣鼓的无限热爱,有助于感染调动观众的情绪,使之如有感同身受,从而激发起自觉参与传承、保护霸王锣鼓的无限热情。

3 结语

纪录片充分借鉴电影、电视剧和绘画等艺术形式,随着纪录片人的不断创新,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在拍摄创作《霸王锣鼓》这部“非遗”纪录片时,我们不仅关注了霸王锣鼓拍摄对象本身的特点,还通过传承人明确以镜头语言传递出相关情感。通过把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凝聚成一点,通过多样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让观众觉得“非遗”电视纪录片也是有生命力的。《霸王锣鼓》这部电视纪录片,有着宏观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有着良好的传播环境,在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着力体现出霸王锣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认知程度,体现一种社会责任感。该文着力从纪录片《霸王锣鼓》的表现手法出发,分析其表达方式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中找出其出彩的地方,以期引起受众对非物质遗产纪录片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从而使电视纪录片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1] 杨静.浅析纪录片表现手法的创新[J].现代视听,2015(1):43-49.

[2] 傅秀政.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艺术表现与文化价值——以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为例[J].新闻界,2011(7):54-56.

[3] 黄甦.浅析《献给埃米莉的玫瑰》中蒙太奇手法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30.

[4] 潘秀同,万丽玲.电影艺术新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172.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探究分析表现手法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基于整合高校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思考分析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网络媒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