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2017-04-22 15:25徐为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书法创新

徐为零

摘 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篆刻是一面标志性旗帜。这种将篆书与图像在方寸之间显示出来、在小小的印章图案中彰显乾坤世界的表现手法,也符合中国人那种以小见大、含蓄内敛的性格。而在小小的印面上面,以刀代笔,对着石头或者木材刻制篆书或者图像的方式,又体现了中华儿女坚强坚韧的性格。从中国篆刻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以及篆刻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殊意义,并将当代篆刻艺术的一些创新性想法展现给读者,以期为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篆刻艺术;书法;篆刻发展;创新

一、古代篆刻艺术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篆刻是汇集了“篆”和“刻”两部分的, “篆”即为书法的意思, “刻”就是雕刻制作的意思,古人发明的这种以刀代笔的表现方式既彰显了雕刻的力量之美,也呈现出书法的阴柔之美。篆刻艺术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印章了,印章最早是以印的形式出现的,最早是在三代,但它的兴起却是在秦朝,到了汉朝达到鼎盛时期。在元明之后,大量的文人骚客都开始自己制印,从这时候开始,篆刻才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篆刻大家涌现出来。

早期的印主要是玺印,最早发现的是商周时期,那个时候玺印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铭记器物的制作。在秦代以前,印章统称为“玺”,也就是古玺。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国之后为了区分君臣之别,则将“玺”专用于皇家之印,大臣和平民的印只能用“印”。秦朝灭亡后,汉朝继承了这种习惯,但不同的是,汉朝在大臣用印的时候,将军用印又称为“章”,“印章”一词则由此而来。到了唐代,汉武帝登基之后,觉的“玺”字读音与“死”字相近,极为不吉利,就用“宝”字来代替“玺”字,而在民间还相继出现了“朱记”等称谓。这些官家印章或者民间 私印的印章都是在其使用的基础之上延续发展下来的,虽然有些玺印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但都摆脱不了其工艺制品的属性。

到了宋末元初,由大书画家赵孟頫创造性地运用了圆朱文印开始,就开辟了一个文人纷纷效仿这种由书画家起印稿,然后由工匠刻制的新印章时代。在文人用印当中,其中代表性的要属王冕了,他在偶尔一次的机会当中发现花乳石(叶腊石)质地柔软,颜色也比较艳丽,试着自己用刀来划刻的时候也很容易,之后他就自己刻印,而这就为以后文人接入刻印事业开辟了先河(图1)。

二、近代篆刻艺术的发展

近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是最快的,明代末期,文人刻印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文彭,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的后人,因为其善于刻印,被后人称为篆刻鼻祖。文彭既有家学影响,又善于创新,将刻印与书画创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刻印创作向个性化创作发展的先河。自从王冕带领文人们开始自己刻印之后,篆刻艺术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刻印作为一种艺术创造了新阶段——篆刻艺术阶段由此发端。

到了明末清初,篆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波风格各异的篆刻派系。比如惯用冲刀法,重气势,多灵动,刻出的线条圆润且浑厚,刻印风格比较阴柔的皖派;善用切刀法,刚强端凝,古朴苍劲,是相对阳刚的风格的浙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冷八家。还有很多刻画风格迥异的其他派系,比如云间派、莆田派、如皋派、虞山派等,这种因为其刻印风格不同而划分成不同派系的现象,极大的丰富了篆刻艺术的创作风格,也确立了篆刻家自身的艺术地位,使得篆刻逐渐从书画的从属依附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清代中后期篆刻家这个行列的名人就越来越多了,随着篆刻队伍的逐渐壮大,篆刻家们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派系越来越驳杂,伴随着考古学文学和碑版学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物被发现,为篆刻艺术的发展和正统都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和养料;伴随着人们对于篆刻艺术热情的高涨,篆刻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再以某种篆刻风格来区分篆刻派系,而是以某位杰出人物为代表去划分流派。比如以擅长圆朱文而赫赫有名的邓石,他的篆刻作品婉转灵动,气势如虹,对篆刻行业的影响比较深远,人称邓派;而篆刻以汉白文为主要文字,刻纹洒脱自然,寓意丰富的吴攘之被称为吴派;有“吴带当风”之称的徐三庚,他的章法行文夸张,密疏跌宕,看起来极具妩媚之感。晚清时代的篆刻风格是和现代最接近的,这段时间涌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篆刻大家有“晚清三大家”之称的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三位。

三、篆刻艺术的艺术特征

篆刻艺术同书法和中国传统画一样,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因为经过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且其具有比较高的审美价值,所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欢。人们通过印章来铭记历史,或者留下自己的落款让他人去羡慕,在欣赏与被欣赏之间,这方寸之间的印章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篆刻印章也是文人墨客们把玩古代书法或者绘画作品,相互馈赠的一个好事物,让文人墨客或者篆刻艺术家相互交流的一种媒介。篆刻艺术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为它汇集了书法、绘画、雕刻,要刻字还得触类旁通地了解古文字学、历史学、文学和古现代美学体系等多种学科,真可谓是“方寸之地, 气象万千”。在艺术家的行话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书法家未必是篆刻家,篆刻家必定是书法家。”由此可见书法家和篆刻家的区别了。任何一种艺术都具有写意性,篆刻艺术更是如此,意境美蕴 含在篆刻艺术之中,它反映了创作者的意象构想。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是“线”性,它呈现出典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图2)。

四、当代篆刻艺术的创新

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推荐,中国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团体和社会人士所接受,同样的,篆刻艺术也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艺术风貌。如今篆刻藝术不仅仅只运用在印章上面了,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雕塑物、广告设计、建筑标识中等。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设计的奥运会徽标“中国印”,就集中体现了中国风和中国韵(图3)。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主办方举办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将中国的篆刻艺术以其独特新颖的方式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同时也将中国的篆刻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现代时代。伴随着篆刻艺术越来越大众化,这种艺术已经从书斋中走了出来,走向了大众走向了世界。大批国学爱好者的涌现也让篆刻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接受,这种中国元素也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在全世界人民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众多的国际化艺术活动的频繁举行也加深了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使得篆刻艺术的艺术理念被西方文化所接受,篆刻已经成为一种以展示为重要手段的艺术,与以往的仅仅是供文人墨客们欣赏和把玩有着巨大差别。比如在上海APEC会议上,为20国首脑每人篆刻一方姓名印作为国礼相送,这说明现当代篆刻艺术更加注重形式感。

五、 结语

作为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现代人应该更加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将这种大国文化推向世界,传给后人,同时,注重跟上时代的步伐,进一步扩大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英水,米海峰.走进高中美术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秦秀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吴晓慧.传统书法与篆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 2015,(10).

[4]李蕾.篆刻漫谈之三 篆刻的印式与风格演变(二)[J].当代人,2010,(06).

猜你喜欢
书法创新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
少年书法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