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对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效果研究

2017-04-24 01:34余荣花王龙安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病死率缺血性指南

余荣花 韩 涵 王龙安(通讯作者)

1)河南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洛阳 471002 2)河南省人民医院急ICU 郑州 450003

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对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效果研究

余荣花1)韩 涵2)王龙安2)(通讯作者)

1)河南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洛阳 471002 2)河南省人民医院急ICU 郑州 450003

目的 探讨分析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对脑卒中的救治影响。方法 经洛杉矶院外中风筛检表(LAPSS)筛查可疑脑卒中患者54例为观察组,均严格按照急性缺血性卒中抢救指南完成相关评估和管理。另选取同期救治患者62例为对照组,均接受普通的院外急救措施。分别比较2组院外救治时间、院内急救时间及入住科室时间,并观察患者溶栓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院外救治时间为(31.4±6.8)min,院内急救时间为(58.2±9.6)min,入住科室时间为(103.7±14.5)min;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7±11.4)min、(65.8±10.7)min及(117.4±15.8)min,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可显著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脑卒中;指南;急救医疗服务

急性脑卒中是常见急症,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脑组织损伤性疾病。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脑卒中是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1-2]。而即使在抢救成功的患者中,由于其脑组织因循环障碍出现坏死,后期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3]。高效的院前抢救流程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参照2015版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指南要求,分析标准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洛杉矶院外中风筛检表(LAPSS)筛查可疑脑卒中患者54例为观察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49~73 (62.7±4.3)岁;合并高血压34例,高血脂21例,糖尿病18例,吸烟25例,饮酒35例;卒中类型:出血性17例,缺血性37例。另选取同期救治患者62例为对照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47~72 (62.4±3.8)岁;合并高血压36例,高血脂23例,糖尿病20例,吸烟28例,饮酒39例;卒中类型:出血性23例,缺血性39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洛杉矶院外中风筛检表(LAPSS)标准[4]:(1)无癫痫发作史;(2)年龄> 45岁;(3)无卧床或乘轮椅限制;(4)症状持续时间<24 h;(5)血糖水平为3.3~22.2 mmol/L;(6)上肢力量、握拳或面部表情存在明显不对称体征。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普通的院外急救措施:头高20°~30°卧位。立即检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观察心电图;迅速检测血糖水平,双腔鼻导管或面罩高流量吸氧,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开放静脉通道,肘静脉穿刺并给予生理盐水。对于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可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或速尿。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通知院内开放绿色通道。

1.3.2 观察组:参照2015版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指南要求[5],采用标准化院前急救措施。医生在现场对患者进行相关评估和管理,完成LAPSS量表,并登记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见表1。

表1 脑卒中患者院外评估及管理

1.4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2组院外救治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以及入住科室时间,并观察患者溶栓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1.5 时间定义 (1)院外急救时间:自发病至医务人员赶到现场时间。(2)院内急救时间:自患者入院至明确诊断并采取治疗时间。(3)入住科室时间:自医务人员开始抢救至入住相应科室时间。

2 结果

2.1 救治时间 观察组院外救治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以及入住科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救治效果 观察组死亡2例,病死率3.7%;对照组死亡9例,病死率14.5%。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部分出现脑卒中并发症或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救治时间比较 (±s, min)

表3 2组救治效果比较 [n(%)]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紧急,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医疗干预有助于减轻脑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6]。院前急救是争分夺秒、非常紧急的过程。在患者发病后,急救中心接到呼救信息、启动急救系统、医务人员奔赴现场、紧急现场救治、快速转运、院内明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上述过程的每一步均极为关键。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院外急救可控制病情进展,极大地降低病死率[7]。

参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脑卒中学会于2015年发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其要求所有医师均应接受脑卒中急救培训,急诊服务应优先处理脑卒中患者,尽可能缩短转运时间。在院外急救时,应参照LAPSS量表,在现场对患者进行初始管理。然后按照标准流程对患者进行救治和快速转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院外急救流程相比较,接受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脑卒中患者院外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以及入住科室时间均具有显著优势。表明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有助于缩短救治时间。在对两种方案的救治效果进行分析显示,2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脑疝、呼吸道阻塞等脑卒中并发症及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但采取标准化流程救治的患者其发生率更低,表明缩短救治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总之,急性脑卒中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8]。早期实施有效的院外急救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制定了规范的急救步骤,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吴智鑫,陈文元,何明丰,等.院前急救电话对可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1):19-21.

[2] 武静关,李立平,苏海燕,等.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转运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9):151-153.

[3] 彭海菁,郭佳华,钟育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84-86.

[4] Ringleb P,Schellinger PD,Hacke W.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2008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art[J].Nervenarzt,2008,79(8):936-957.

[5] Jauch EC,Saver JL,Adams HP,et al.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3,44(3):870-947.

[6] 吴川杰,薛芳,焦力群,等.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早期管理指南 (2015 年版)[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10):552-560.

[7] 贾晓慧,任建光.应用院前急救评价方法抢救106例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8):7-8.

[8] 王红涛,闫丽娟,赫延.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 118 例院内急救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 17(16):46-47.

(收稿2016-10-15)

R743.3

B

1673-5110(2017)08-0081-02

猜你喜欢
病死率缺血性指南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指南数读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