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六)

2017-04-24 09:04王天玺
创造 2017年3期
关键词:孔子

王天玺

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六)

王天玺

我们已经看到,由于数十年中全党全国办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日渐显示出来,确实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

现在的中国人,还是“东亚病夫”吗,还是没有精气神的阿Q吗?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体育赛场上,中国男女青年与其他国家顶尖高手竞技过招,常能摘金收银;在捍卫国家主权的战场上,中国军人拥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势;在比较社会治理和处置危机时,中国官员的执行力是世界一流的;在抢占世界科技高峰时,中国科学家的智慧和能力令人肃然起敬;就是在日常的劳动和工作中,中国普通劳动者的素质也令世人刮目相看。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姚树清认为,中国成功的秘诀就在中国人身上。亿万农民和工人一直在勤奋劳动,他们的劳动时间和强度是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者很难比拟的。中国人骨子里就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非常勤奋。此外,也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每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都很大,这使得中国劳动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竞争,中国既有亿万勤勤恳恳的劳动者,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

美国《纽约时报》网络发表过一篇《中国崛起,将军!》的文章,认为如果让一个人来代表崛起的中国,不应该是某位国家领导人,也不是某位大企业家,而应该是一位名叫侯逸凡的小姑娘。

这位小姑娘年仅16岁,就成了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要知道,中国从来不是国标象棋强国,能下这种棋的人也不到1%。

《纽约时报》的文章从来自一个偏僻小县的普通人家的小女孩夺得国标象棋世界冠军,看到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的自律和勤奋工作。文章写道:在美国,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崛起为世界大国,主要是因为政府操纵货币汇率和贸易规划所致,因此毫无疑问,各个领域都存在大量垄断或欺许行为。然而,中国在为人民投资和创造机会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此外,也许是儒家的传统,中国人热衷于教育和自我提高,同时在自律和勤奋工作——中国人称之为‘吃苦’——方面也展示出了令人赞叹的能力”。“当你被侯逸凡将死之后,你就会明白,中国全民族致力于教育机遇和吃苦的决心——那些正是我们西方人可以努力学习的品质”。

中国社会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教育发展之路,使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素质得到如此大的提高,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谁能说这样的社会模式不优越呢?!

第六节 弘扬了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独一无二的,它能数千年连绵不绝,生命力之强大无与伦比;它能克服一切自然和社会的磨难,创造力之伟大无与伦比;它善于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包容性的宏大无与伦比。

然而,在公元1949年之前的一两百年间,由于制度腐朽,国力衰弱,中华文明的地位降到了最低点,西方列强的“洋大人”们对中国的一切根本不屑一顾,或者干脆以落后野蛮视之。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因为阐述辩论法有独到之处而广受敬重,但此人却不懂并不屑研究中国哲学,他还宣称中国汉字是一种最落后的文字。

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中国模式的威力逐渐显示出来之后,情况为之大变。中国再也不是被人任意欺负的贫弱之国,而是站在世界中心舞台上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让世人眼前一亮。甚至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高层次的国际会议,无论中国是否在场,中国话题都是不会少的;西方国家的大报小刊,如果没有中国消息,就很难吸引眼球。可以不夸张地说,当今的世界,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在这中间,孔子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世界名人大词典》、美国《人民年鉴手册》,都把孔子列为世界10大文化名人之首。联合国还设有“孔子教育奖”,已有印度拉贾斯坦邦扫盲办公室、摩洛哥教育部、美国“幼儿阅读推广计划”以及民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南非等国的有关机构获得“孔子教育奖”。

2010年10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决议案,这是美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对中国的思想、智慧、道德和理想,对全球许多国家的社会与政治思想带来深远影响的一种认同。美国政要和学者对孔子的评价向来很高。里根总统曾说:“孔子的高贵行为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哲学史家威尔·杜兰特认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接近于西方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因为“孔子对于高尚生活的追求都是基于世俗的动机,而不是源于超自然的思考”。还有的美国学者说,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思想同孔子有相同的地方,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华盛顿也有类似的说法。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引用了孔子“温故而知新”的语录。

孔夫子在俄罗斯的知名度相当高。俄罗斯喀山大学早在200年前就开始讲授孔子的思想。诗人普希金写下了“孔夫子,中国的圣贤,教导我们尊重青年……”的诗篇。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孔子和孟子“很大”,而老子则是巨大。他似乎更为佩服老子,还亲自翻译了《道德经》,但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还是引用了很多孔子的言论。

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中,很少有不认识孔子的。国立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学生谢尔久科娃说:“我很早就知道中国的孔子,因为在我的中学和大学的《世界史》和《世界文明史》中,都有关于孔子和儒学方面的论述,而且是必修课。”莫斯科文化学院院长安德烈·弗莱尔博士认为,很难找到能与孔子媲美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但影响古代,而且影响当代。“西方文明不总是充满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西方人都能适应这种为生存而奔命的快节奏。为了寻求心理的平衡,有些人将目光投向东方。因儒家的中庸、克己等学说自然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商业奴隶们的一剂良药,成为西方‘狂人’们的精神避风港。”

中国模式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打开了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大门。

盛产哲学家的欧洲,对孔子思想的了解相当深。1996年1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文章说:“美国长期以来把自己看作是其他国家理所当然的模范,但是这个模范的角色现在遇到了挑战,这个挑战不是来自僵硬的欧洲,而是来自东亚。美国如果鼓励美国人自愿地去采用一些孔子的教诲,其社会将会有莫大的受益。”很多英国人觉得孔子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英国早已同中国合作,在大学里开办“孔子学院”。英国教育部还准备在公立中学建立“孔子教室”,使更多的青少年学习孔子的思想。

在巴尔干地区,学者们把孔子思想视为“东方世界观的基石”。即使在冷战时期,南斯拉夫还把《大学》、《中庸》等著作放到“重要思想家丛书”中出版,使人们能够深入地研究孔子思想。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普西奇教授认为,孔子思想对人类的贡献是永恒的,为人处事的中庸之道和仁爱,在今天需要人们去正确理解和实践。

孔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是普遍的,但影响最深的是东亚地区。在科技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东亚地区的商人都以成为“儒商”为荣,军人则以成为“儒将”为荣。因为“儒商”“儒将”既表明一个人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也表明他达到了很高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

在韩国,每年都举行“祭孔大典”,对孔子的推崇不亚于中国。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就诞生在韩国。孔子在韩国是家喻户晓,其知名度超过任何一位韩国历史人物。有韩国人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首都设有专门教授儒学的“成均馆大学”,地方上还有230多所传承儒教的“乡学”。受过教育的韩国人都能随口引用一些孔子的名言。现在韩国“书党”中最流行的是学习《论语》和《大学》,因为《论语》是修身养性的基础,而《大学》是讲“当领导的艺术和智慧”。

25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还是在中华大地之内。现在孔子“周游列国”,则是走向全世界。

2010年底,除中国之外,全世界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在筹备建立“孔子学院”。

同“孔子热”一起,“汉语热”也在世界上兴起。进入21世纪以来,“汉字热”重新在日本兴起。每年年末,日本汉字检定协会都要在清水寺宣布年度汉字,2008年选定的是“变”字。据说,参与年度评选的人,每年都有二三百万。现在,日本许多大学和中学都把汉字能力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会不时来上一段《列子·汤问》或者王安石变法一类的古文题目。

日本的政治家也很喜欢表现“汉字秀”,前任首相麻生太郎就曾在2009年的新年开幕仪式上,用毛笔写下“安心活力”四个汉字,意思是“百姓安心生活,国家充满活力”。

近年来,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快速增加,已有40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中小学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6万,是6年前的8倍。高等学校选修汉语的学生人数快速上升,从2007年始,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把中文列为学生入学的考试课目。奥巴马总统关于未来4年内选派10万美国学生留学中国的倡议正在组织落实。

随着中国的影响日渐扩大,中国图书、中国绘画、中国电影、中国音乐、中国舞蹈等中国文化元素已在美国社会遍地开花。一些以中国元素为题材的影片,如《功夫熊猫》、《花木兰》、《功夫梦》都受到美国观众的热捧。

在墨西哥,喜爱中国文化,想来中国工作和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和世界各地的汉语热一样,墨西哥的汉语教学也方兴未艾。目前在墨西哥共有5所孔子学院,注册学生5000余人。各种汉语学习班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参加学习的有几万人,每年通过汉语水平考试的学生近千人。首都墨西哥城多年来连续举办中国文化节,每天参加人数都有几千人,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新加坡的李光耀也热心本国人学汉字,非常推崇中国文化。他在1994年讲过这样一段话:“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年到1969年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

以上略举几例,说明中国模式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打开了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大门。这还仅是开始,大门既已开启,越来越多的人会看到几千年中华文明累积而成、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而成的中国模式确有巨大的优越性。

第七节 赢得了世界赞誉

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肆虐全球之际,充分显示出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世界各国是怎样评说这种优越性呢?

美国《新闻周刑》2009年指出:“中国是今年唯一可能出现显著增长的国家,因为它是唯一常常打破经济学教科书种种规则的国家。”“中国有能力做经济学家在正常时期加以嘲笑的事情:中国限制银行部门的外国投资,没有接受种种新奇的金融创新——这些创新正是引发全球信贷危机的关键”。

摩根士丹利亚州负责人斯蒂芬·罗奇说:“我们看到的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发表文章说:“必须强调的是中国政府干预能力的积极意义,它产生的好的效果是保证了对自身金融市场的控制”,与其他国家使用的复杂的投资工具保持一定距离,这使它能够更好地规避危机。

韩国经济学家金成兴认为,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包括: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实现政治稳定,渐进性改革,在创新中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沿革等等。中国模式对于韩国的借鉴意义是多元的,比如政治安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渐进式的改革。但最重要的是必须摆脱一味追随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写过《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的马丁·雅克对中国未来怎样影响世界有独特的观察。他说,中国的崛起预示着一个非常不同的新时代的缓慢来临。我认为在这个新时代,中国的影响力将极其深远。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导货币。国际金融体系将在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重新确立。普通话的使用人群已经是英语的两倍,未来它将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就像英语现在这样。在文化领域,孔子作为世界伟大哲学家的地位已经确立,未来他不仅仅在中国发挥其影响力,还会在全球掀起中国的儒家文化热潮。除此之外,北京而非纽约将成为全球基准点。与西医理论基础完全不一样的中医将传播至世界各地。我做出的以上种种预测并非是空想,而是基于现实。在今天,你走在伦敦、纽约,事实会告诉人们一切。

作为英国人、西方人,我想我们的子孙将在一个我们越来越陌生的世界中成长,旧的西方模式不再是理所当然。200多年来,西方人将第一次不得不适应并学习其他文化。这将是一个让人迷失和困惑不安的过程。

中国在最近十年提出的“和平崛起”,目的就是为了让发展中的这个国家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一同和谐共存。回顾世界千年历史,中国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次数和西方的罗马帝国、大英帝国,或是法兰西帝国等等相比实在不值一提。西方人熟悉的郑和七下西洋,在当时也是为了对外建立友好往来和商贸交流,中国的船只在当时相当具有威力,却没有进行杀戮劫掠。今天也一样,我认为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更不会把武力侵略作为对外扩张的手段。

意大利著名东亚问题专家梅泽蒂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罗马发表了他的感想。

梅泽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有理由自豪而隆重地庆祝其六十华诞。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任何角度讲,这一宣告今天都已全面成为现实。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孔子
孔子请你加入群聊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爱书
孔子的一生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孔子在哪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