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017-04-24 16:56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发射场紫色示例

《说明类文章阅读》参考答案

《__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阅读 1.低纬度、安全便捷(或:最年轻、最有潜力) 2.①纬度低,大大增加了有效载荷,节省了卫星推进剂,延长了卫星运行寿命;②安全系数高;③海运便捷。 3.主要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举世界上靠近赤道的发射场目前只有法国属地库鲁和意大利属地圣马科这两个.具体说明了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重要性,表明纬度低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已迈入国际前列。作比较:用酒泉、太原、西昌三个航天发射中心与文昌航天发射场不同的纬度作比较。突出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低的地理优势,说明文昌航天发射场“填补了我国低纬度发射场的空白”。 4.说法不严谨。文中说“我们完全有可能在2025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有可能”说明并不一定会在2025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或:说法不全面。文昌航天发射场未来的作用之一是“有可能在2025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

《“海纳百川”,究竟能容多少垃圾》阅读 1.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海洋垃圾,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突出海洋垃圾的危害程度之深。源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典雅中又有几分幽默、冷嘲的意味。 2.①厦门海域水质虽然总体好转,但海洋垃圾总量依然很大;②海洋垃圾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③海洋垃圾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④防控海洋垃圾污染的措施。3.“诅咒”,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海洋垃圾给海洋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据称”,表示据有关材料称,不是主观臆断的,准确地说明海洋塑料垃圾全面分解需花数百年时间是有资料可考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每个人的環保意识,做到垃圾不落地、不随地丢弃垃圾;②举办相关的环保讲座,讲解海洋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关注海洋、保护海洋;③组织志愿者打捞、清理海洋垃圾。

《紫色为什么成了王室的专用色》阅读 1.第①段讲埃及艳后和恺撒大帝迷恋紫色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紫色,并自然引出下文“怎么古人就那么喜欢”紫色这个话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2.“提尔紫”是古代欧洲从染料骨螺中提取紫色黏液制作而成的一种极其稀有的紫色染料。 3.(1)“只能”表示程度,指从大量的(25万只)染料骨螺中仅仅能够提取出极少量的(14.17克)染料,突出“提尔紫”制作工艺复杂、来之不易。(2)指紫色染料染成的贵族服装看上去很华丽,但有一股海洋鱼类的独特腥臭味。 4.第③段说明紫色染料原料稀少,第④段说明紫色染料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第⑤段进一步说明即便提取出来了,会用紫色染料的染工的技艺又几乎失传。第③、④、⑤段层层递进,说明了紫色成为权力和财富象征的原因,与第⑥段形成因果逻辑关系。

《新闻阅读模拟题》参考答案

1.“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脉冲星试验卫星等5颗卫星送入太空,推动中国航天发射从“订制模式”转向“出租车模式”。 2.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和低轨运载能力都很强;堪称“快响利箭”,发射任务履约周期缩短;可满足军、民、商发射的多样性需求,好比“招手即停”的出租车。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探索太空亦为“长征”。以“长征”命名中国运载火箭,表明中国航天人是在继承长征精神,不畏艰难.探索遥远的太空。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201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命制》参考答案

1.(1)正、刚刚 (2)给予、赠送 (3)几乎 (4)见效、奏效(4分) 2.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2分) 3.[甲]陶诗对苏轼宛如良药,可见他对陶渊明喜爱之深,他读得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乙]如孩童得一糖果,唯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丙]“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以“老妻”为豪。(6分)

《语文游戏厅》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A 6.D 7.A 8.D 9.D 10.B 11.C

《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分类复习特辑》参考答案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

一、1.C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3.(1)强迫去守边 (2)当在征发之列 (3)屡次 (4)爱戴 4.(1)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天下的人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5.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6.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们对秦王朝的极大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会有很多人积极响应。

二、1.明朝 宋濂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1)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热水 (3)旅店 (4)光彩照人的样子 4.(1)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5.这段选文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6.用“同舍生”的奢华生活与作者的艰苦生活做对比.突出了作者不畏艰苦生活刻苦读书的精神。 7.选文主要运用了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有叙有议,叙议结合。这样写,既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又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8.[示例]宋濂生活那么艰苦,却不与别人比物质生活,刻苦求学,以求知为乐。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要比宋濂当时的条件优越很多,我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我们应该以宋濂为榜样,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地学习,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三、1.(1)击鼓进军 (2)驱车(追赶) 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3.(1)(曹刿)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横木嘹望齐军(的队形)。 (2)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4.选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5.鲁庄公是一个急躁冒进、缺少军事才能的人。不过,他能听从曹刿的意见,表明他善于纳谏。 6.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能深谋远虑的军事家。沉着地指挥作战,表现出他高超的谋略;追击敌人时能“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体现了他的谨慎,说明他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

四、1.战国策 2.B 3.(1)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屈服 (3)道歉 (4)明白,懂得 4.(1)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5.一是对自己所说的“士之怒”的严重后果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三是表达了自己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6.唐雎是一个不畏强暴、有勇有谋、从容镇定,为了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人。

五、1.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1)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2)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3)俸禄 (4)任凭 4.(1)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2)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 5.一是邹忌的劝谏委婉而有说服力:二是齐威王善于纳谏,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从而使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 6.他们语言委婉得体,使被劝谏者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绘景寄情类文言文阅读

一、1.C 2.D(D.均为“离开”。A.开放;被任用。B.季节;按时。C.胜利;优美的。) 3.B 4.(1)太阳出来,树林中弥漫的雾气消散了。(句中“霏”的意思是“弥漫的雾气”。)(2)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和“竹”在这里可合译为“音乐”。)(3)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此句为判断句,需要在熟悉判断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5.醉翁亭早晚四季美景及太守游山之乐。 6.(1)水落而石出 (2)野芳发而幽香 7.[示例]你看,到琅琊山游玩的人熙熙攘攘。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旁若无人地高声唱,路边的树下坐满了走累了的行人,有老人,有小孩,你呼我喊,人们说说笑笑,尽情游玩。琅琊山上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啊!

二、1.B(B.均为“面对”。A.日光;景色。C.不同;感到惊异。D.处于;停留。)2.B(“集”的意思是鸟在树上停歇。) 3.(1)放晴 (2)愉快,高兴 (3)完备 4.D(D.因为;A.把;B.凭借;C.来。) 5.B 6.(1)离开国都思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给宰相一封书信。 7.(1)物 (2)己(“迁客骚人”因“淫雨霏霏”这样的外物而悲,因“去国怀乡”这样的个人际遇而悲。) 8.因为他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1.A(A.整齐的样子。B.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传递行业。C.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困境。D.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不管,不论。) 2.D(D.均为“离开”。A.舍弃:房屋。B.隔开、不连接;参与。C.记号;做标记。)

3.(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2)这个渔人一一地向(桃花源中的人)详细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惊叹惋惜。(翻译此句时,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题目中两句诗的意思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类谷类等庄稼随着季节种植”。) 5.[示例]这里桃林茂密,沿溪流而生。两岸桃花千树万树,像一片花的海洋。微风吹过,落花纷纷扬扬,下起一场花雨。好一个人间仙境!

6.寄托了作者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1.其岸势/犬牙差互 2.(1)大约 (2)忧伤的样子 3.D(D.均为“环绕”。A.由、自;依顺、顺从。B.路;仁政。C.在空中;消散。) 4.(1)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溪水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水 树 蔓(从“如鸣珮环”可知水在流动,从“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可知树和蔓的动态。) 6.鱼 日光 清澈 欢快 7.斗折 蛇行 犬牙差互 8.乐是因为听到了悦耳的水声;忧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触发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情。

五、1.A(A.均为“门”。B.寻找;不久。C.消失;极。D.和;参与,欣赏。) 2.(1)高兴的样子 (2)全 3.(1)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冰花一片弥漫。 4.[示例]月光朗照,院子里月光满地,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有风拂过时,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纵横交错在一起,恰似水中的水藻和荇菜。 5.雪 空明

言志议论类文言文阅读

一、1.(1)多 (2)洗涤 (3)生出枝蔓 (4)更加 (5)亲近而不庄重 (6)应当 2.C(C.均为句末语气词。A.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B.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少;鲜嫩。) 3.(1)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1)隐逸者 (2)君子 (3)宜乎众矣(喜爱的人众多) (4)同予者何人(与我同样喜欢的人很少) 5.[示例]“出淤泥而不染”暗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格:“濯清涟而不妖”则体现了君子庄重、朴素,不哗众取宠、不炫耀的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反映君子正直不苟、特立独行、豁达大度的品格;“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象征君子庄重自尊,不可狎昵轻慢。 6.[示例]结尾句比较世人对待菊花、莲花、牡丹的不同态度,作者高尚卓绝的品格和在尘世中不从众、追求纯洁的心态表露无遗。文句通过感叹词“噫”的喟叹和疑问句“同予者何人”的叩问.不免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哀怨;而结尾的“宜乎众矣”,表现出作者对世风日下、人们追名逐利现实的无奈之情,耐人寻味。

二、1.C(C.副詞,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其他三项的“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翻译为“它”或“它的”。) 2.(1)即使 (2)况且 (3)吃尽 (4)通“饲”,喂养(5)本来 (6)迫近 3.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4.A 5.B 6.(1)能发现人才的人(圣明君主) (2)埋没、无视人才的人 (3)圣明君主 (4)贤能臣子 7.[示例]寄托了作者渴望被统治者重用的心理,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与控诉。

三、1.B(B.均为“在”。A.这;表示判断。C.那,其;你。D.的;代词。) 2.C(C.因为,引出原因;其他三项的“以”都引出对象,可解释为“把”“用”“拿”。) 3.(1)亲自 (2)见识短浅 (3)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4)成功 (5)所以 (6)兴办,增加 4.(1)(我)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显贵。 (2)这是我所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翻译的重点词为“苟全”“闻达”“所以”。) 5.一方面,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另一方面,追述先帝托孤以来自己的心情及做法,阐述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 6.[示例]选文自叙身世,表明追随先帝的原因,叙述以身许国的经过,是为了表达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同时阐明目前后方相对稳固,出兵北伐的条件已成熟。 7.[示例]选文先后多次提及“先帝”“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每句话既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充分体现了诸葛亮为人臣子的谨慎及牢记本分的特点。

四、1.(1)外城 (2)甲胄 (3)放弃,舍弃 (4)限制 (5)通“叛”,背叛 (6)归顺,服从 2.B(B.均为“用”。A.句首发语词,以提示下文或对某事进行判断;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C.极,最;到。D.代词,指代“城”;的。) 3.A(B.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名词活用作动词。D.名词活用作动词。) 4.D(A.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B.古义:内城。今义:城市。C.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5.天时 地利 人和 战争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治国 施行仁政 6.[示例]孟子所说的“道”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则、法则,在这篇文章中具体是指对于国家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民心向背”,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这事实上是其“仁政”思想的核心,以德服人,施行仁政。 7.[示例]文章中多次使用否定的表达形式,如“不如”“非”“不以”等,否定了战争行為、治国当中“寡道”的做法,强调“得道多助”的观点,使得文章的论说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五、1.(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1)被动用法 被……举荐(2)使动用法

使……受苦 3.(1)违背 (2)集市 (3)通“增”,增加 (4)经常(5)通“横”,梗塞,不顺 (6)了解 4.B(B.均为第三人称代词,翻译为“他的”。A.助词;代词。C.表顺承,就;表转折,却。D.指示代词,此;判断词。) 5.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往往会灭亡。(翻译时关注重点词“法家拂士”“恒”等,要补充省略的主语“国家”,使句子通顺。) 6.[示例]文章一开头并没有正面提出任何观点,而是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并指出了这六位圣贤成功的原因。接着,孟子指出就个人而言,生于忧患,进而通过类比论证,讲到国家层面,最终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六、1.(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 (3)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1)想要 (2)选取 (3)通“避”,躲避 (4)灾祸 (5)采用 (6)丢弃 3.(1)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 4.[示例]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舍鱼而取熊掌”来比喻要论述的观点“舍生而取义”,生动形象,使文章的论述更加生动、有力。5.孟子在该段选文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猜你喜欢
发射场紫色示例
忙碌的航天发射场
文昌发射场暮色
紫色风铃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
Четыре космодрома Китая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