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名”归

2017-04-25 02:31肖剑忠杭州市社科院党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杭州 2017年2期
关键词:二十四孝孝子故里

肖剑忠杭州市社科院党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实”在“名”归

肖剑忠杭州市社科院党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丁兰街道,新地名。在2014年11月之前,它还是被人们叫作丁桥镇。然而,恐怕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清末民初到1962年建立丁桥人民公社这段时期,这地方被命名为丁兰乡。

说到丁兰,许多人自然想到了中国流传已久的二十四孝故事。没错,杭州的丁兰乡及后面依次更名的丁桥公社、丁桥乡、丁桥镇、丁兰街道,都与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刻木事亲》的主角丁兰有关。从最早记录多数孝子故事的西汉刘向所编撰的《孝子传》,到元代郭居敬编录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简称《二十四孝》),再到后人围绕二十四孝延伸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甚或史学作品,无论具体情节如何演绎变化,但丁兰刻木事亲故事的核心没变,那就是:丁兰,事母至孝,母死,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祭丁兰

想想吧,一个人在母亲去世后刻木为像,与母长相伴,其孝心自是非常人可比,故谓“至孝”。也正因丁兰刻木事亲故事之感人、至孝品行之可贵,丁兰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孝子,被编入了《孝子传》和《二十四孝》。由于历代政权对孝这一价值观的倡导、各地民众对孝行的渴求,加之丁兰刻木为像这一故事本身就感人,丁兰孝母的故事还裹着民间传说的外壳,在民间社会广泛传播。在参观位于丁兰街道皋亭山景区千桃园内的杭州孝道文化馆时,我赫然发现,包括杭州在内,全国至今有15个地方流传着丁兰的传说,且无一例外地宣称,丁兰是他们那儿的人。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丁兰的故里究竟在哪?

名人故里之争早已有之,近年来尤甚。考证名人故里是一桩难事,有些甚至就根本没法考证。一般说来,考证名人故里应综合运用历史文献考证、故居考证、地下考古乃至基因检测等现代方法。

具体到丁兰这位著名孝子。从历史文献记载看,最早编录丁兰刻木为像故事的《孝子传》,确实点明:“丁兰,河内野王人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阳人。此外,光是河南省还有修武、固始等几个地方流传着丁兰的故事。此后,后世文人多有从此说者。然而,考虑到刘向著作多有神话色彩和因果报应思想,不像严肃史家所撰写的人物传记,就如《孝子传》记录丁兰故事这样:“丁兰,河内野王人也。年十五丧母,刻木做母,事之供养如生。兰妻夜火灼母面,母面发疮。经二日,妻头发自落,如刀锯截,然后谢过。兰移母大道,使妻从服,三年拜伏。一夜忽如风雨,而母自还。邻人所假借,母颜和即与,不和即不与。邻人曰:‘枯木何知?’遂用刀斫木,母流血。兰还悲号,造服行丧。廷尉以木感死。宣帝嘉之,拜太中大夫者也。”刘向的说法又不能全信。

相比之下,南宋吴自牧撰著的著名史学作品《梦梁录》关于丁兰的记载就更显平实和可靠:《梦梁录•历代古墓》有载:“丁兰母冢,故居在艮山门外三十六里丁桥之右。母死,刻木事之如生,冢在姥山之东。”吴的记载不仅详细点明地点,又无神话色彩。南宋《咸淳临安志》卷八七也记载:“丁兰故居,在今艮山门外三十六里丁桥。”尽管至今宣传丁兰是他们当地人的国内其它十多个地方也都有地方志的记载作论据,但比较而言,杭州的地方志记载始于南宋,早于其它地方。更重要的是,如今的丁兰街道,不仅有丁兰故居,还有丁兰母冢、丁兰路和丁桥港上的丁桥、兰桥等跟丁兰有关的实物。概言之,丁兰街道留存有关丁兰之实物要多于国内许多同样宣称是丁兰故里的地方。在诸多与丁兰有关的实物留存于丁兰这块土地的背后,正是乡民对乡贤的纪念。也唯有对本地这位乡贤的纪念、追思和敬仰,丁兰先民或许才有如此强烈动机在桥、路等多处实物上刻下丁兰的名字,留下丁兰的影子。

杭州孝道文化馆

就此而言,“丁桥”镇改名为“丁兰”街道,真是“实”至而“名”归呀!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到,九泉之下的丁兰公一定更在乎其孝行的传播和践行,而非其故里归属的争论。在这方面,杭州的政府官员和百姓也没让他失望。江干区近年投资2000万元,建成占地1.5亩、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杭州孝道文化馆,是一例;建设“丁兰孝乡”印象馆,在微信平台“智慧丁兰”中开设“丁兰孝乡”专栏,展示孝乡创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是一例;高度重视中小学幼儿园孝道教育,编写《丁兰孝文化读本》,运用卡通图像、简洁文字,从学生角度,讲述孝道内涵,也是一例;等等。

我想,当九泉之下的丁兰公看到杭州如此尽心尽力传承传播孝文化,看到杭州有太多感人的孝行,哪怕他发现杭州真不是自己的故里,他也乐意承认杭州丁兰是他的家园,并愿意长眠于这块土地。

绿意盎然,白鹭飞翔(毛惠清/摄)

猜你喜欢
二十四孝孝子故里
孝道岂可愚学愚传
由敦煌本《二十四孝》看儒释伦理的融通
孝顺的定义
圣人故里沐儒风
探访林语堂故里
百善孝为先
孝顺的定义
歌剧《包青天》“诞生”在故里
商故里大酒店
现代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