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禅韵,一场与艺术空灵的对话

2017-04-25 11:39张小妹
现代苏州 2017年8期
关键词:基业国画院艺术展

记者 张小妹

佛心禅韵,一场与艺术空灵的对话

记者 张小妹

周末难得的好天气,苏城晴空万里,4月8日,沐浴在沉醉的春风中,“佛心·禅韵-雕塑、中国画艺术展”开幕式在基业艺术馆举行,据了解,此次展会将持续到5月18日。

精致的瓷器雕刻国画、佛教庄严的清净心,交融在基业艺术馆中。这个下午我们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共赴清凉一会,收获一份美与思考。

佛教艺术最好的表达,在作品

对于很多人来说,佛心禅韵很难直接地表述出来,此次艺术展,能够通过雕塑和国画作品,阐释出现代人对佛学、对禅韵的理解,也不失为一种传播佛教艺术的好方法。

中国的宗教文化渊源流传,其中宗教艺术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夺目。此次展览以“佛心·禅韵-雕塑、中国画艺术展”为主题,展出了中国工美艺术大师傅绍相先生、冷山先生精心设计制作的青铜、石雕等佛教艺术精品40件,以及中国收藏家协会王炳祥多年珍藏的宋元佛道像10件。

这些作品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注重历史感与艺术感的契合,透过对于佛教艺术精神的展现与阐释,彰显了佛教文化艺术的经典价值,是广大观众了解佛教传统文化形态的良好媒介和合作平台。

此次艺术展展出的国画作品中,苏州国画院的众艺术家们将目光放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的禅意中,从花鸟、建筑、人像、山水等题材中寻找禅的奥义。中国画的魅力,在于取材于自然和生活,但又凝练于原题材,素雅又不失丰富的层次感,和“禅”中所寄予的意境很是相似。

简单的开幕式由苏州基业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孙国钧先生主持,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秘书长文山先生、苏州国画院院长刘佳先生、著名雕塑家傅绍相先生,基业艺术馆馆长沈建国先生分别致辞。他们生动风趣的发言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会场渐渐被人群包围了一圈又一圈。

佛教作品跨越了千年,来相遇

此次展览前期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展出作品横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从宋、元湖田窑及国内众多的佛教造像中精选出30余件佛像作品,此外,更有现代雕塑家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塑造出如法的当代佛像,以及国画院艺术家的画作,以古代和现代、立体与平面不同的角度诠释佛教艺术。而这种将雕塑和绘画同时展出的形式,早年在国外就很盛行。

文山先生表示,这次能够在天堂般的苏州,举办这种类型的展览,能欣赏到冷山、王炳祥、傅绍相、苏州国画院的优秀作品是一大美事。他们的作品符合当代的审美趣味,在作品中寄予了深深的慈悲和情怀。他强调:“像这样的展览,我们将持续地做下去,每年一两次,形成一个品牌的主题性展览。”

前几天,文山先生在跟原台北美术馆的馆长聊天中,说起佛教艺术在当代的传播,俩人都很是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到寺庙里面看佛像,到寺庙里烧香许愿的更多。如果能够在像欧洲现当代美术馆那样的空间里,聆听美妙的音乐,欣赏佛像,也能吸引到一些年轻人来感受佛教艺术的魅力。这也是文山先生长久以来的愿望。

著名雕塑家冷山先生是此次展出中的主要艺术家,他认为,佛教艺术有着深厚的魅力,而在当今社会,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的佛教造像艺术传统,提高当代佛教造像艺术水平,艺术家们更需要拿出能够代表当代中国的佛教艺术的优秀作品来与各国文化交流。“期待这次展出能使观众们对当下佛像的塑造有更多的思考与参与,为推动当下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尽力。”

佛法赋予人的力量,是安然

开幕式结束后,冷山先生在基业艺术馆内开展了关于佛教造像艺术的讲座,从艺术与佛理的方面分享了自己对于佛教造像艺术的认识。讲座现场座无虚席,甚至有江南大学师生专程赶来参加。

佛教艺术源远流长,其艺术的成就,不仅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骄傲,也是华夏文化傲然于世的重要载体,佛教在中国自汉代由印度传入,融合了中国本地的儒、道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艺术。

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融合的各时期佛教艺术在时间与空间上不断的演变与发展的过程,标志着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佛教也出现复兴的局面,逐渐从边缘状态介入现实社会。佛教艺术犹如一位传播佛法的使者,向芸芸众生传递着智慧,遍种善缘。由于佛法的赋予,使造像艺术拥有了智慧的力量,是善能量的聚合,让信众在膜拜时产生无比的信心,使处在纷繁尘世的人们得以平静安宁。

历史长河总在奔腾不息向前发展,当代佛教融入社会,进入人们的生活,佛教世俗化给了佛教艺术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佛教造像创作在一派繁荣气象的遮蔽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造像的过度世俗化,神圣的庄严感被弱化,偏离传统造像既有的规制和法度,而面对具有当下审美需求的信众也缺乏感召和视觉认同;佛教造像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急于求成,制作粗糙的像,不仅起不到唤醒内心安然的作用,也不如法。

站在艺术的角度,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价值已无物可及,它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佛教广泛传播正法的重要途径。太虚大师说:“东方文化最有价值者推美术,美术中以造像为最,造像首推佛教为最。”透过造像,佛菩萨充满智慧、慈悲、宁静、安祥、柔和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必用语言描述,自然就能使观者沉浸其中,心中顿生清净,这一刻没有了浮躁和不安,唯有内心的安然。

猜你喜欢
基业国画院艺术展
朱继南:坚守,只为打造裕纶百年基业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王艺澄:赓续基业 开拓未来
光阴
情定姑苏园林的新吴门画派
主业·基业·创业
基层工作是关工组织的基业
艺术资讯
国际现代艺术展在釜山
艺术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