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腾飞 公茂玉 卢冬亮等
摘 要:当前南海局势极其严峻,域内国家加强争端岛屿管控,加紧攫取资源,加快扩军步伐;域外大国积极介入,意图遏制我国崛起。南海地区正成为全球新的角力场。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从历史与现状两大视角出发,测算出大国对南海周边国家地缘影响力的演变,对比分析了当前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科学地评估了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的程度,为正确判断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提供决策辅助。
关键词:域外大国;地缘影响力;南海;演变;介入程度
中图分类号:K901.4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理论基础
地缘,即地理环境关系的简称[1]。具体包括地理的因果关系、地理的边际关系和地理的战略关系[2]。地缘关系,是指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产生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3]。其中,地缘要素决定着国家或地区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威胁,以及它们在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4]。
影响力一般指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思想和行动的能力[5]。在地缘理论中,这种影响是由国家实力与相互依赖关系综合作用产生的,并受到空间距离的制约。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无形中形成了彼此依赖的权力,即相互依赖力。依赖性较小的行为体将相互依赖作为一种权力来源,在某问题上讨价还价甚至借以影响其它问题,而弱势的一方就由依赖转化为依附[6]。地缘影响力通常被定义为:一定地域内,受空间距离约束,由硬实力、软实力和相互依赖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作用的能力[7]。
南海地区,或南海周边是指由北向东而南至西共六个沿海国,即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越南[8]。大国是世界地缘战略格局的基本力量,它们之间的实力消长和利益变化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基本概貌[1]。本文所研究的南海地区大国主要是指具有强大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且直接介入或对南海争端形势走向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主要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五个大国。我们在研究大国对南海周边国家地缘影响力时,将中国与域外大国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而南海周边国家则是除中国在外其他五国。本文借鉴地缘影响力概念基础上,对近20年来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五个大国对南海周边五国产生作用能力的大小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了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介入程度,剖析了当前南海争端现状。
2 地缘影响力的评估方法
2.1 模型的构建
20世纪40年代,西方经济地理学者开始将物理学中的“位势”概念移植到相关区位问题的分析,建立起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区位势”模型[9]。一个地方的区位势表现为周边所有地方对它影响的总和,反映的是区位与区域系统内在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机遇或概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Vi=■pjexp(-?茁rij) (1)
式中:Vi即为地方i的区位势;pj表示围绕地方i的其他地方j区位要素供应量,一般采用人口规模指标,此外,还可以用商业零售额、就业机会数、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等其他替代指标;rij为两地间距离,?茁为距离摩擦指数[10]。
王淑芳在区位势概念基础上,率先提出地缘影响力概念,并构建地缘影响力模型[11],即:
Pi=(Hj+Sj+Mj)e-rij (2)
式中:Pi表示某国在另一国或地区i的地缘影响力;Hj表示j国的硬实力;Sj表示j国的软实力;Mj表示在不对称相互依赖中j国获得的权力。rij表示某一国家j到i地区的物理距离与友好距离形成的综合距离。
在借鉴该地缘影响力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仍有可改进和突破的地方。首先,该模型默认了硬实力、软实力及相互依赖力具有相同的比重。硬实力是国家形成强大竞争力的首要因素,是形成软实力与相互依赖力的基础要素。软实力是国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相互依赖力是国家竞争中获得的权利。三者在地缘影响力评估中应具备不同的权重,本文认为硬实力>软实力>相互依赖力。其次,该模型对综合距离的考量还不够全面。实力随着距离增加而削弱,距离的摩擦损耗侵蚀实力的强度[12]。然而,随着国家战略调整,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装备性能不断提升,跨越海洋、登陆岛礁、潜入海底等突破空间地理限制的能力大大加强,距离的地缘政治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即距离应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呈阶段性变化的动态变量。因此,本文认为地缘影响力模型应修改为:
Pi=(?琢Hj+?茁Sj+?酌Mj)e-?啄jrij (3)
式中,?琢、?茁、?酌分别表示为硬实力Hj、软实力Sj、相互依赖力Mj的权重,?啄j表示为j国到i地区的距离变化因子,受到国家间友好關系、装备发展、国家战略等方面因素影响,rij表示某一国家j到i地区的物理距离。该地缘影响力公式表明,一国在特定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受4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国家各种实力大小;二是各种实力权重大小;三是国家到特定地区物理距离远近;四是物理距离变化因子。
2.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地缘影响力指标构成要素中涉及到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及国家间相互依赖力。参考克莱因国力方程和文献11的指标选取基础上,我们将硬实力划分为基本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而软实力则重在选择对外吸引力和对外辐射力指标[13]。国家间相互依赖力则采用贸易依赖力和投资依赖力来表达。按照层次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成如图1所示的指标体系。
本文在查询大量统计资料和官方网站的基础上,搜索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中国—东盟统计年鉴2001年~2014年》;《东盟统计年鉴2006年~2013年》;《中国投资统计公报2003年~2014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1994年~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1994年~2014年》;《SIPRI年鉴2015—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The Russian Federation ODA. National Report》;《All IndiaSurveyon Higher Education》;联合国维持和平网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世界银行官网;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中国商务部网站;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美国开放门户报告》;美国商务部网站;美国人口普查局对外贸易部门网站;日本统计局官网;日本文部科学省官网;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官网;印度商务部网站等。
2.3 数据的处理
参照克莱因综合国力方程,采取两两指标比较的权重判别分析方法,通过专家打分、经验判断方式对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并赋予不同的权重。
首先,将硬实力Hj、软实力Sj、相互依赖力Mj的权重?琢、?茁、?酌分别赋值为1/2、3/10和1/5。即:
Pi=(■Hj+■Sj+■Mj)e-?啄jrij (4)
其次,对硬实力Hj的子指标基本实力A1j,经济实力A2j,军事实力A3j,科技实力A4j设置不同权重,分别为1/5、2/5、3/10和1/10。即:
Hj=■A1j+■A2j+■A3j+■A4j (5)
再次,对软实力Sj的子指标对外吸引力B1j和对外辐射力B2j,设置相同的权重大小。即:
Sj=■B1j+■B2j (6)
最后,计算国家间相互依赖下的权力大小。相互依赖形成取决于一国对另一国贸易的重要性以及双方贸易关系的不对称依赖程度[14]。其测度公式为:
Mj=?渍j-?渍ji+Iji (7)
式中Mj表示在不对称依赖中j国获得的权力;?渍j表示j国的贸易总额;?渍ji表示j国与i国之间的贸易额;Iji表示j国对i国的直接投资总额。
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军事同盟数量、军事基地的部署,使其能够迅速在全球集中大量军力,影响到任何一个国家。因此,我们假定美国到南海诸国距离变化因子?啄j恒为1,则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四个大国在近20年的历程中距离变化因子?啄j是不断变化的,用1-5取值来计算其他四个大国的距离变化因子。而物理距离r我们取为两国首都之间的球面距离,则:
r=R×arccos[cos?茁1cos?茁2cos(?琢1-?琢2)+sin?茁1sin?茁2] (8)
式中R表示球面半径,?琢、?茁分别表示两国首都的经度坐标和纬度坐标。
我们通过计算大国与各国的相互依赖力之和,来计算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实力;通过取南海五国的首都的质心位置,来计算大国到质心的距离,进而计算大国对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
在构建的地缘影响力指标体系中,所选取的每个指标的物理意义不同,需要对数据初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所选指标与地缘影响力均具有正相关性。在确定各指标最大值Xjmax,最小值Xjmin后,选择如下公式对各指标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X■■=■ (9)
分别测算出硬实力、软实力和相互依赖力形成的综合权力,再考虑综合距离与距离变化因子,得出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值。
3 大国在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的测算分析
根据测算的地缘影响力结果,我们首先深入分析了近20年大国对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的演变;其次对比分析了2013年大国在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
3.1 大国对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的历史演变
通过实力的综合及距离的处理,我们得到近20年来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趋势图,如图2所示,大致分为3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2003年),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保持相对稳定。这一时期,冷战刚结束,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无论在GDP大小、军费开支的投入,科技、文化的吸引力方面,还是在与南海国家贸易、投资额数量方面,都保持绝对优势,这也使得美国在南海地区影响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日本以其经济、科技优势以及在东南亚地区的经贸投入,使其保持对南海地区第二位的地缘影响力。中国凭借地理优势及经济发展的快车,对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逐步追赶日本。印度及俄罗斯受限于地理及自身综合实力的不强影响,其地缘影响力也相对较弱。
第二阶段(2004年~2009年),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均有较快增长。这一时期,美国仍然处于领跑优势,但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战略重心向反恐的偏移以及国际霸权主义的形象,使其对南海周边地缘影响力增速由快减缓。中国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缘影响力逐年上升,有赶超美国之势。日本经济发展持续低迷,与南海周边国家贸易、投资额也有所下降,其影响力增速也所放缓。印度作为金砖国家成员,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实力显著提高,东向战略使其逐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其对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缘影响力与日本不相上下。俄罗斯尽管在军售方面与南海周边国家联系较多,但受制于地理因素以及战略重心的西偏,导致其地缘影响力上升速度较慢。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下,大国影响力均略有波动。
第三阶段(2010年~2013年),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呈现不同的态势。美国随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行,在南海周边的战略布势逐渐增强,经济也有所复苏,企图在亚太地区构建TPP协议,拉拢东南亚国家,地缘影响力也显著增强。该阶段中国经济实力已赶超日本,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贸易、投资往来日益增多,相互依赖力明显大于其他大国,对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已赶超美国。日本逐步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印度加快东进战略的步伐,两国均不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技术、防务等合作,地缘影响力有所增强。俄罗斯通过增加军售、输出石油勘探技术等手段,增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也有所增加。
3.2 当前大国对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对比
取2013年大國对南海周边国家地缘影响力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如图3所示,得到以下结果:
从每个大国角度看,中国对越南地缘影响力较大;对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影响力一般;对印度尼西亚影响相对较弱。美国对菲律宾、越南地缘影响力较大;对文莱、马来西亚、印尼影响力一般。日本凭经济优势对马来西亚、印尼地缘影响力较大;对越南、菲律宾影响一般;对文莱影响较弱。印度对越南地缘影响力较大;对印尼、文莱影响力一般;对马来西亚、菲律宾影响力较弱。俄罗斯对越南地缘影响力较大,对印尼影响力次之,对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相差不大。
从南海周边国家角度看,大国在南海地区影响已经形成以中国、美国为主导,日本、印度次之,俄罗斯较弱的态势。中国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对东南亚国家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的长期效应已经远远超过区域外的美国。美国把南海问题视为其“重返亚太”战略的着力点,积极强化与越、菲、马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经济联系。日本与印度试图借助美国分上一杯羹。日本借干预南海争端在中日东海争端中向中国施压。印度实施“向东看”战略,试图将南海争端作为遏制对华战略的一个支点。俄罗斯以向域内国家出售军火为切入口,不断增强与南海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联系,但相对于其他大国,其影响力还较弱。
4 结论与思考
本文通过地缘影响力指标体系与数学模型的构建,分别从历史与现状出发,测算出五个大国对南海周边五国以及整个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的时空演变,对比分析了当前大国对南海国家及地区的影响力大小,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与思考:
(1)大国在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基本上呈逐年提升态势,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从域外看,不仅有大国自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影响,还有全球化发展促使国家间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原因。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社会逐渐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过程等方面的互动日益增强。这也使得大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强,国与国之间在贸易、投资领域形成的相互依赖力也相应增加。在全球化的推进下,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逐渐增强。
②从域内看,南海周边国家积极引入域外大国,制衡中国的影响。首先,随着中国国力,特别是军力的显著提升,西方学者和媒体鼓噪下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南海周边国家担忧情绪有所增加,积极引入美、日等域外大国,来平衡中国崛起造成的地缘战略压力。其次,越、菲等国极力诱导美、日等国的涉入,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多边化、国际化。这些域外大国在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下,积极迎合南海周边国家的需求,试图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这些正是域外大国地缘影响力稳步上升的原因。
(2)对当前大国在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分级有助于指导我国对外战略决策。
①大国对南海周边国家地缘影响力的分级,有助于指导我国与域内国家关系的发展。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域外大国对越南、菲律宾的影响较强,对马来西亚影响一般,对文莱、印尼影响较弱。而对南海的侵占和掠夺最为严重的越、菲两国,始终扮演着南海争端中挑衅者的角色,更加渴望得到域外大国的支持。我国应针对这一现状,对南海争端国采取区别对待、分而治之的政策。积极发展受大国影响力较弱国家的关系,如印尼、文莱;争取受域外大国影响一般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影响少数挑衅争端国如越南、菲律宾。在确保中国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分歧,促进南海局势稳定。
②大国在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的分级,有助于我国更加准确地把握与域外大国的关系。首先要重视与美国的关系,加强与美在军事、政治等领域的交流,促进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的良性互动,照顾彼此在南海地区的关切利益,确保南海航行安全与自由,减少战略猜疑和误判。其次要处理好与日、印的关系。两国均与我有领土主权之争,他们一方面欲借插手南海爭端在中日东海问题、中印边境问题向中国施压,另一方面于欲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我国应妥善处理分歧,降低冲突风险。最后增强与俄友好关系。中俄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中国应在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上,加强与俄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换取俄在南海问题上配合中国的立场。
本文在对王淑芳副教授的地缘影响力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测算了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分析了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的程度,剖析了当前南海局势,为我国南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辅助支持。但是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指标体系权重赋值的科学性、距离变化因子的取值合理性都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本文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对学术界以定量方式研究南海问题打开思路。
参考文献:
[1] 马荣升. 地缘战略与国家安全[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1.
[2] 尼古拉·查强,沈伟烈,蒲宁. 地缘战略与大国安全[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5.
[3] 程广中. 地缘战略论[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171.
[4] 郭树桂,刘建忠,田智慧. 普通军事地理学[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145.
[5] MBA智库百科. 影响力[EB/OL]. 2012-04-11,http://wiki.mbalib.com/wiki/影响力.
[6] (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 权力与相互依赖[M]. 门洪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1.
[7] 王淑芳,葛岳静,曹原,等. 中国周边地缘影响力建模与测算——以南亚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4(6):738-747.
[8] 张海文. 南海及南海诸岛[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12.
[9] Anderson T R.Potential model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5,2(1):175-182.
[10] 董洁霜,范炳全,刘魏巍. 港口区位势模式及其增长机制[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3):215-219.
[11] 王淑芳,葛岳静,刘玉立. 中美在南亚地缘影响力的时空演变及机制[J]. 地理学报,2015(6):846-878.
[12] 陆俊元. 地缘政治的本质与规律[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39.
[13] 洪曉楠,邱金英,林丹.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J]. 江海学刊,2013(1):202-207.
[14] 高程. 中澳双边贸易中的不对称相互依赖分析[J]. 当代亚太,2008(2):105-123.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geo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major power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UA Teng-fei1, GONG Mao-yu2, LU Dong-liang1, ZHANG Yao-zong1, HE Xing1
(China Aerospace Surveying and Mappping Satellite Center,Beijing 102100,China;2.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extremely serious, inner countries are trying to control the disputed island, stepping up to grab resources,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military expansion. At the same time, extraterritorial powers are trying to be actively involved, seeking to halt the rise of China. The South China Sea area is becoming a global new wrestling ground.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 mathematical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to measure the evolution of big powers geopolitical influenc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fluence as well, which include Vietnam, Philippines, Malaysia, Brunei and Indonesia, and to compare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region. Then the article assesses the extent of the extraterritorial powers involv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e discover that, the history data shows big powers geopolitical influence in this region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over time, and the current result contributes to guide Chinese foreign policy decisions with the South China Sea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e extraterritorial powers.
Key words: extraterritorial powers; geopolitical influence; South China Sea; evolution;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