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公示语文化专有项的语用等效翻译

2017-04-25 23:14刘建怀刘永玲刘倩
文教资料 2017年5期

刘建怀+刘永玲++刘倩

摘 要: 景区公示语文化专有项可分为物质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 译者需要将这几大类文化专有项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给目标语读者,最终实现在语言、社交和文化方面的语用等效,也就是实现目标读者与源语读者的反应相似。

关键词: 景区公示语 文化专有项 语用等效翻译

一、引言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各个城市、各个景区大力向外推销,通过语言等营销手段对外宣传自己和中国文化,以期实现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各大景区通过公示语英译大力推销景区文化和中国文化,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不尽相同,公示语里面富含各类中国文化专有项,如何将这些文化专有项有效地传递给英语读者,实现翻译的语用等效是非常不容易的。本文结合前人对文化专有项分类和语用等效的研究,认为不同文化专有项通过翻译可以实现不同的语用等效。

二、文化专有项与语用等效

(一)文化专有项定义与分类

西班牙翻译工作者Franco Aixelàs[1]在著作《翻译的文化专有项》中提出了文化专有项的定义,系统地阐释了文化专有项理论。他指出源语文本的一些语言功能和内涵在翻译成目标语时出现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些项目在目标语文本和文化中找不到源语的对应物,或者一些项目在源语及文化中的文本地位与其在目标语及其文化中的地位不同。而中国学者陈甜[2]却表示“文化专有项, 顾名思义,是指某一民族专有的文化表达式, 具有该民族鲜明独特文化内涵, 并代表着人类各个民族显现出异彩纷呈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形态, 由文化的特殊部分组成”。结合两位学者对文化专有项的定义,笔者认为文化专有项是指任何体现民族特色文化的表达,语言层面上可以是短语、句子或者篇章,范畴层面上可以是民族的物质文化、习语与典故、民族的宗教与图腾文化,还包括某个民族独有的社会与政治文化和民族的历史。

(二)语用等效翻译综述

关于等效翻译,或称为等值翻译的讨论一直不断,甚至可以说整个西方翻译史就是一部探讨翻译等效的历史。讨论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如翻译是否可以形态对等,翻译是语义对等还是语用等效,翻译的动态对等、功能等效,其中功能等效和语用等效至今仍是热门讨论话题。功能等效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翻译家Eugune. Nida[3]于20世纪中叶提出的,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实现源语和目标语的交际功能对等,也就是说,目标语中的读者对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似或相同。语用等效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的又一研究翻译等效的视角,Mona Baker[4]是较早使用语用等效这一概念的学者。她从语用学理论会话合作原则出发,认为翻译实现语用等效,需要做到译文的意义语篇上具有连贯性,隐含话语意义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期望适度明晰化,这样可以保证译文读者不会产生误解。Leo Hickey[5]根据言语行为理论的言后行为提出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行为与其他交际行为类似,要看其言后行为的效果。这里的言后行为的效果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的反应。只有做到源语对其读者的言后效果与译文对其读者的言后效果具有可比拟性,才能实现翻译的语用等效。我国学者何自然和莫爱萍认为翻译的语用等效可分为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语用语言等效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受原文形式的约束,只需将原文内容用最自然贴切的对等语再现[6],而社交语用等效强调译文要符合译语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习惯。莫爱萍[7]指出无论语用语言等效还是社交语用等效,都是要实现原文读者的反应或效果与译语读者的反应或效果保持一致。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语用等效翻译的研究,语用等效翻译既是一种翻译过程的等效又是翻译结果的等效,既是一种翻译方法又是评判翻译的标准。结合何自然教授的语用等效翻译分类,笔者认为翻译要实现语用等效,可分为语用语言等效、社交语用等效和文化语用等效。语用语言等效和何自然提出的概念基本一致,强调原文和译文的语义和内容达到一致。社交语用等效指的是翻译涉及中西礼貌原则标准与社交礼仪不同时,可遵循归化翻译方法,尊重译语的社交礼仪和礼貌原则,最终实现交际意图在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中一致。文化语用等效指的是翻译一些文化专有项时,如翻译独特的政治术语、典故和社会历史文化时,译语中完全无对等项,需要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这些文化专有项最大限度地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和传播。

三、景区公示语文化专有项的语用等效翻译

景区公示语是旅游宣传材料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景区公示语富含各种中国文化信息,传递着中国独特的物质文化、传统、风俗、历史、典故、宗教,体现着中国独有的社会生活。这些景区公示语可以是词语、句子甚至是篇章,都可称之为文化专有项。如何将这些公示语的文化专有项恰当地英译并实现语用等效,关系到旅游景点的外宣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当地对外形象的构建。本文以河北省部分景区的公示语为例,从物质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等角度阐释景区公示语的文化专有项如何实现语用等效。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日常生活和经济生产中所使用的物品、工具、设施和科学技术等。在景区公示语中有很多体现中国传统或古代文化的物品或特有的设施,如驿站、华表、天下第一关、朝服、科房、朝珠等。这些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成的背景和功能不尽相同,翻译方法或可采用增译、直译或直译+文内注解,也可根据其功能和作用进行释译,以实现文化信息传递的最大化和文化语用等效。

例1:驿站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The ancient courier station with a history of 1000 years has witnessed development of history and social changes.

在清西陵景區有这样一个例子。

例2:鼎式铜香炉的东西两侧还陈设着铜鹿、铜鹤各一对,寓意着大清江山万古长青。

The tripod caldron bronze incense burner(a large sacrificial vessel in ancient China)is flanked by a pair of deer and a pair of bronze cranes that symbolized the Qing rulers wish that their reign would last forever.

“驿站”的功能类似于现代的邮局,但这是古代的产物,非现代的东西,所以增译为“ancient courier station”。而“鼎式铜香炉”根据其形状和材料可直接翻译为“tripod caldron bronze incense burner”,但为了避免产生文化误解,完成文化信息的最大化传递,译者加了一个文内注解,激发了英语读者的文化图式,这样英语读者的文化信息接收程度便与汉语读者的接受程度接近,实现文化语用等效。

(二)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主要指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禁忌、图腾崇拜和宗教相关的俗语与典故。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与图腾文化多元,有道教、佛教和各种神话人物与传说,所以很多旅游景区内的公示语中宗教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为了实现文化语用等效,翻译这些体现宗教文化的文化专有项不仅要考虑到中西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和英语读者对宗教的认知期待,还要考虑到中国文化传播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公示语简明的特点。可采用非文化语言进行略译,也可宗教文化意象替换即归化,当然还可以直译加文内注解。

例3:整个祭台雕工精细,基座雕有“八宝”、“八仙”等精美图案。

The altar boasts super craftsmanship with its base decorated with exquisite carvings of “Eight Treasures” sand “Eight Immortals”.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将“八宝”和“八仙”分别直译为“eight treasures”和“eight immortals”。然而,“八宝”和“八仙”乃中国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器物和人物,在石雕中寓意“吉祥”和“平安”,并不能为英语读者接受,因为在他们的认知语境中没有中国神话传说和其象征意义的信息。此处可将这两个文化名词略译,采用非文化语言概括解释,或可改译为“The altar boasts super craftsmanship with its base decorated with exquisite carvings of talismans that signify good luck in Chinese fairy tales.”,这样既把“八宝”和“八仙”的文化信息有效地传递给了英语读者,又不会增加英语读者的认知负担而产生误解,还不会因为过多解释“八宝”和“八仙”而使句子过于冗长。

例4:朝阳观由10殿阁组成,有大雄宝殿、泰山殿、三官殿、三教殿、文昌阁、三皇殿、三清殿、真武殿、观音殿和八卦亭。

原译:Chaoyang Temple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main hall, Taishan Hall, Sanguan Hall, Sanjiao Hall, Wenchang Pavilion, Sanhuang Hall, Sanqing Hall, Zhenwu Hall, Goddess of Mercy Hall and Bagua Pavilion.

原文中与宗教相关的文化专有项较多,文化信息复杂多样,不可能把所有文化信息全部解释出来。译文中仅仅将这些文化专有项音译处理,里面的宗教文化信息无法为译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文化语用等效便无从谈起。若将里面的文化信息一一释译或音译加注解,文本篇幅长,在有限空间的景示牌中无法全部展现。再者文化信息量太大,也可能增加译语读者的阅读负担,造成大量文化信息无法有效地得到传播。考虑到公示语简明的特点,又要做到文化专有项有效地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笔者建议可以采用编译的方法,整合这十处宗教地名,选取代表性的两三个进行直译或音译加注解,其他文化专有项略译。此英译可改为“Chaoyang Taoist Temple is constructed with 10 Taoist Halls or Pavilions, including Hall of Taoist Ceremony, Three-Religion Hall (three religions refer to Buddhist, Taoist and Confucian), Taoist Goddess of Mercy Hall and other seven Taoist halls. ”。

(三)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主要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古代政治和古代遗留下来的地名。中国的悠久历史造就了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几乎所有景区无一例外地展现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景区公示语的内容当然少不了历史文化的介绍。无论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是历史文物,对于无背景知识的译语读者而言都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涉及历史的文化专有项翻译要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达到语用等效的目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应该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如直隶总督署中有关中国古代政府文化的介绍:

例5:衙门中的官、吏、幕等人物纷纷登场,演绎着衙门里的规矩和故事。

“衙门”、“官”、“吏”、“幕”都是体现古代政治文化的文化专有项。衙门不同于现代政府,指的是古代的各级政府机构,而在衙门里的主要角色则属各级官、辅助官员工作的吏和幕僚。虽然吏和幕僚分工不同,但都可统称为工作人员。所以“衙门”一词可音译加文内注解意译为Yamen(a name of ancient Chinese government agency),“官”可以直译为official,而“吏”、“幕”按照其功能可以意译为aids and staff。所以此句可英译为“Yamen,( a general name of ancient Chinese government agencies)provides a place where officials as well as their aids and staff exercised their power in execution of rules and laws. ”。蓮花池景区在介绍景点“寒绿轩”时有这样一句:

例6:宋欧阳修有“竹色君子得,猗猗寒更绿”句,轩名取之于此。

此句中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其著名诗篇,中国游客读后会觉得很美很有诗意。但“欧阳修”这位历史名人和他的历史名篇如果直接按原文翻译,既冗长又很难为英语读者所理解,更无法体会此景的诗意美。为了使这样的历史文化专有项为英语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并实现文化专有项的最大限度传播,还要考虑英语读者的认知水平,直接翻译是行不通的,需要增译、略译和编译等多种翻译技巧相结合。所以此句可翻译为“This house gets its poetic name from famous lines written by Ouyang Xiu(1007-1072), one of the greatest prose masters in Song Dynasty for his writings style of tranquility and propriety.”。这样采用文内解释的方法补充了欧阳修的文化信息,让英语读者有效地了解了欧阳修这位中国文豪,省略了诗句的翻译,减少了英语读者阅读冗长的英译诗句的认知努力。整句采用编译的方法,既传递了有效的文化信息,又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英语公示语的特点,能基本实现文化语用等效。

(四)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主要指体现当代社会特有的伦理和道德,符合当代社会特有的社交礼仪和礼貌原则,符合当代社会群体特有的思维习惯。这类体现中国社会文化的文化专有项一般出现在公示语中的提示语、指示语和警示语中,由于社交文化差异,其英译的表面意义容易引起语用失误,无法实现社交语用失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挖掘内在的交际意图或功能,采用归化或意译的翻译策略,最终实现社交语用等效。如白石山景区的一句警示语:

例7:管住我们的嘴,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Please keep our environment clean and tidy and keep off the grass.

类似的例子如狼牙山景区还有这样一句提示语:

例8:礼貌让你变得高雅,助人让你变得快乐,谦让让你增添美德。

Being polite and helpful to others not only makes a good journey but many friends”.

以上两个汉语例句是典型的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或权威一方对普通人的中国式说教语言,体现出中国独特的礼貌原则和思维方式。前者使用对仗的语言警示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后者以诗意化的语言提示游客要文明礼貌。由于中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文明、社交礼仪和礼貌原则的理解不一样,因此翻译此类公示语应避免直译,借用英语中与汉语功能相似的表达或根据英语读者的思维方式意译,才能实现社交语用等效。这两句的英译忽略了源语的形式,采用意译的方法将两句公示语的交际意图完全再现。

(五)语言文化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中英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明显、差异较大,无论汉语的词汇、语音还是句法都可称为文化专有项。如汉语多采用四字句或诗型韵律感较强或对仗修辞的语言,并且讲究意合。这些特点是英语没有的。旅游类的公示语或旅游宣传语言展现的这些特点尤为明显。翻译此类语言需要实现其语用语言等效,顺应英语读者语言阅读习惯。译者较难采用直译法,一般会根据语境的需要采用多样的翻译方法。例如:

例9: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淀内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渔村星罗棋布的地貌在全國独一无二,叠叠荷塘、莽莽芦荡是白洋淀的特色景观。

Every summer, with green reeds, red lotus flowers, and with pillow trees on the bank, Baiyangdian takes the look of Jiangnan.

此例子使用大量四字句描绘一幅白洋淀美丽画卷,这也是景点简介中常用的修辞。然而,这种四字句展示的内容对英语读者而言冗长无效,所以直译显然是不可取的。上面的译文采用编译的方法,使用with加名词短语的结构,将白洋淀的典型美景简要地描绘出来,并创造性地将白洋淀与江南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译文既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达到宣传的目的,基本实现语用语言等效。

参考文献:

[1]Aixelá,Javier Franco. 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Translation[A].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96:58.

[2]陈甜. “文化专有项”再定义及其翻译问题研究[J]. 海外英语,2016(15):96-97.

[3]Nida Eugine A. Towards Scien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Baker M.In Other Words[M].London:Taylor&Francis Limited,1992:217.

[5]Hickey L.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219-220.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85-186.

[7]莫爱屏.语用与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53.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语用翻译研究——以部分河北省4A级以上景区公示语为例”,项目编号:SQ15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