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本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2017-04-25 23:24林一松
文教资料 2017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林一松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导读,给足学生阅读文本的机会;诱思,引导学生参与思考;促行,狠抓教学活动的参与,强化学生生本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生本意识 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个体体验,强调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该课程标准直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少、费、差、慢”现象的根源,给长期强据课堂阵地的广大语文教师当头棒喝。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强化生本意识”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处境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和长效,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的共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就“强化生本意识,打造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下面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导之“读”,给足阅读文本的机会

语文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学生通过课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因此,阅读就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学生的阅读,或者学生阅读不充分,那么,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妙绝伦,学生都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往往会脱离课文寻找答案。让学生一节课内阅读的时间在5分钟以下,这是对阅读过程的“简单化”。不让学生反复诵读,不让学生在诵读中反复揣摩、体会,就迫不及待地分析、讲解,或者把初中三年的阅读任务压缩在两年内完成,再用剩余的时间搞所谓的“温故知新”,这样的“简化”阅读,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求”“自得”?如何达成学生的“自能读书”?

这里的“读”,可以是诵读、默读、学生互读互听、小组赛读议读,也可以是教师或专家录音范读,还可以是教师针对文本设计导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读,同时要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基本阅读技巧。学生有了时间,有了方法,就能充分阅读,就能丰富阅读体验。如此以读代教,教师何乐而不为?

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有5篇课文,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如何让学生提炼出这样的主旨呢?首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整体感悟课文。作为教读课文的《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和《虽有佳肴》,教师要示范诵读;学生要反复诵读,甚至背诵《虽有佳肴》;教师再指导学生由读而思,作深层次精读,由思而读,作领悟性品读。其中《紫藤萝瀑布》可将“诵读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速读课文具体研习并品读课文,探求什么叫作情景交融。自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探究前宜安排学生朗读,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深刻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体会诗歌的形象性,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让学生通过“读”充分展开和亲历阅读过程。自读课文《短文两篇——〈蝉〉、〈贝壳〉》更要求学生多在诵读、品读上下工夫。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学生如果没有充分阅读,就难以感受人生的真谛。

由此可见,学生的充分“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的显著标志之一。这样,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就能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二、诱之“思”,引领学生参与思考

学生是否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是衡量学生主体地位能否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本质上看,语文阅读过程是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不能缺少学生的思考。学生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更离不开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为真正引起学生的思考,我们就要坚决反对虚假的教学生动。教学生动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虚假的教学生动不能使学生真正投入课堂、积极思考。这种教学生动的误区表现为:一是追求表面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活泼;二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无暇提问;三是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君入瓮,追求既定答案;四是自读课教学放任自流,学生思维缺少碰撞,难以碰射智慧的火花;五是形式化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浪费时间。

近年来的话题作文“立意自定”,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解放,能够开发创造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结合“砖头”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联想和想象,学生有以下一些立意:1.从砖头由普通的泥巴经过烈火烧烤而成立意,人在逆境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练就一副钢筋铁骨。2.从砖头不起眼,但把它奠基、铺路筑亭、建楼、砌花坛、围墙都毫无怨言方面立意,赞美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人。3.从砖头可以任意搬动、听从分配方面立意,要做一个纪律性强、服从组织安排的人。4.从砖头的方方正正、有棱有角、一点不圆滑方面立意,要做一个讲原则,刚正的人。5.从一块砖不成大厦,而多块砖亲密无间组成墙壁,构成大厦方面立意,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砖头的团结精神,就能众志成城。6.从砖头在高大豪华的建筑物中,表面被敷上石灰或水泥,毫无怨言地隐藏了自己方面立意,一个人应不图名利,默默奉献。

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打造高效课堂。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领悟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设使学生能真正学“语文”、用“语文”的情境,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促之“行”,狠抓教学活动的参与

只有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主体,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认真抓好课前、课外语文活动,创设参与机会。课前语文活动可以作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突破口。其形式有:由一人纠正一个错别字、介绍一段名言警句、读一篇日记或练笔、纠正不规范的广告招牌、三分钟语文知识、五分钟诗歌赏析、科技信息扫描、介绍复习方法或提出疑惑、课前小测验、幽默一则等。每一次活动有专职语文值日生;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活动的主人。课外语文活动是更好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潜心阅读,并开展各种读书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指导学生课外网上阅读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务必人人参与。所谓合作学习,不是学生单人的学习行为,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交流,共同探討,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交往、对话与合作,鼓励情感交流、视点碰撞、思想交锋。杨振宁博士和李远哲博士在评价中国传统教育的利弊时指出:“如果让四五个人一起学,一起解决问题,他往往使自己变得更强。四五个人一起学,比老师讲半天好。”读书中的问题,部分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能自行解决,还有一部分需要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互相启发,才能解决。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梳理出来,“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在合作交流启发中求得问题的解决、理解课文重点。如:学习《三峡》一文时,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顺序后进入重点段落的合作学习。教师梳理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写山、写水,反复朗读全文,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景物?为什么?

步骤1:先指定小组读——“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诵。

步骤2:分组读,每组一段接龙形式朗读。

步骤3:利用组内合作的形式讨论老师指定的问题,或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时弄不懂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面向全班提出。经各组相互补充、讨论解答。

步骤4:我们组觉得感受较深的景是水。因为水是长江的灵魂,如果没有水哪来的三峡之景。而且从“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读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水在流动、在变化。

师:讲得很精彩。看来同学们与我真是“心有灵犀”。那么,本节课我们不妨把学习的眼光聚焦在三峡之水。请同学们再读写水部分(2-3段)。分析三峡之水有什么特点,并且说说理由。(学生合作学习,待小组示意合作已有结果后,进行小组交流)

步骤5:各组学生讨论,争先回答分析水的特点:

生1:三峡的水急,流速快。从“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可以看出。

生2:三峡的水清。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

生3:三峡的水绿。从绿潭中看出,虽然水本身没颜色,但由于绿树的倒影使水变绿了。

生4:三峡的水深。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素湍绿潭”的“潭”中可以看出。

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之后归纳综合,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提高认识了,达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学生在读书、思考和教学活动方面积极参与,学生对语文就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就会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体,就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宁春刚.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2]吴德玲.新课标下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3]蒋金兰.教学就是促使学生探究、融合和发展——对新课程中的“教学”含义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