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磨珍珠润国色

2017-04-25 07:43王汝刚
曲艺 2017年3期
关键词:书场弹唱博文

王汝刚

最近,我遇到评弹表演艺术家赵开生老师,顿觉眼前一亮。如果用“皓首童颜、唇红齿白”来形容这位八十二岁艺术家的容貌,丝毫不为过。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赵开生老师近来确实鸿运当头,喜事连连。喜事之一,他视为艺术生命的著作《弹词珍珠塔赵开生演出本》已经正式出版问世。喜事之二,上海曲艺家协会与上海评弹团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听众代表召开研讨会,与会人员对这部著作给予高度评价。

长篇弹词《珍珠塔》是部骨子老书,流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素有“唱不坍”的《珍珠塔》之誉。鼎盛时期,江浙沪一带竟有九十多档艺人弹唱这部作品,可见影响之大。我年轻的时候,在无线电和书场里聆听过朱雪琴、郭彬卿,陈希安、饶一尘等前辈弹唱的《珍珠塔》,体味到同样一部作品,艺术效果各有千秋的奇妙。因此,对这部书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生老师从小随师周云瑞先生学艺。他天赋聪慧,很快显现出不凡的艺术天份。他曾经为毛主席诗词《蝶恋花》谱曲,使之成为绘炙人口的评弹开篇,吴侬软语传唱中华大地。开生老师与《珍珠塔》更有不解之缘,弹唱至今长达六十年,可谓情有独钟,感情深厚。不过,从前传承作品主要依靠师徒之间口耳相传,《珍珠塔》是部公认的好作品,有不少优秀文化的精髓,可供后人欣赏和借鉴。比如,陈翠娥知悉母亲为人势利,不愿资助侄儿方卿,当机立断,毅然把传家宝珍珠塔赠送给方卿。她深知方卿人穷志不短,绝对不愿接受礼物。经过深思熟虑,想出妙计,把这尊价值连城的珍珠塔包裹在干点心一起,亲手交给方卿,托词:“这是送给方母的干点心,请带回故乡孝顺长辈”。由于不便明说真情,陈翠娥只得用一句唱词,再三强调:“干点心一路千万要留神”。而且不断重复,层层递进,来表达自己真诚的感情。从第一句:“风激浪高休过渡,月明如昼莫长行,干点心千万要留神”。 到最后一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干点心一路千万要留神”。可谓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当然,《珍珠塔》这部传统作品並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不少瑕疵。比如对方卿人物形象的塑造显得不够完美,情节设计不尽合理,特别是有些内容显得有些拖沓。比如,陈翠娥《下堂楼》一折,不过区区十八级台阶,陈翠娥思前想后,竟然要走好几天。书场有则笑话:某听众是位铁杆书迷,每天必到书场聆听《珍珠塔》。后来,他要去外地公干,凑巧说书先生弹唱《下堂楼》一折。这位听众心痒难熬,亲自去问说书先生:“陈翠娥哪天才能下堂楼?”说书先生问他:“你外出多少天?”听众回答道:“多足半月,少则十天。”说书先生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去吧,等你回到书场,陈翠娥刚刚走下堂楼”。开生老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在艺术实践中做过不少改动。但是,总觉得不尽如人意,留有遗憾,不敢大胆改动。

1984年金秋,开生老师随评弹团赴北京演出。老首长陈云同志在中南海接见评弹艺术家。他对赵开生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静下心来,重点整理《珍珠塔》,使之能够成为传世作品。陈云同志还对整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他说:“不是小修小补,而是要大刀阔斧。改错了不怪你,原来的东西还在,可以改回来。”老首长还写字赠送赵开生:“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勉励他能够推陈出新。赵开生十分感动,当即表态:“一定不辜负老首长的信任和重托,尽力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君子一诺值千金。从此,开生老师把整理《珍珠塔》视为重要任务。但是,要把这部作品修改好,并不是件容易事。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弹词界曾经出现过亵渎原著的胡编乱造:方卿上京赴考不中,当上道士,他再次上门,羞辱势利姑母方朵花后,上山参加农民起义军……

开生老师写作有自已的原则:整理必须忠于原著文脉,修改用心考虑大众审美情趣。他经过反复琢磨,翻阅有关书籍,回忆多种版本,可谓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生病卧床,依然笔耕不止。同时,他还注重艺术实践,修改过的内容放在书场里聆听效果,事实证明,这种边演边改的创作方法确实有效。

开生老师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有句名言,台上说书三刻钟,台下排书三小时。生活方面他却非常简朴随意。有时到外地演出,必须自己开伙仓,他也毫无怨言。学生高博文主动担任炊事员,不管烧出饭莱有多难吃,开生老师照单全收,哪怕吃得呲牙咧嘴,从不提一句意见。高博文征询意见,赵开生实话实讲:“不是我没有意见,实在不好意思提意见,因为我自己不会烧饭烧莱,吃了现成的,怎么还有资格提意见?小高,你胆子大点只管烧,只要你烧得熟,我就捧你场,硬硬头皮拼命吃,还要为你叫好。”有一次,高博文买了一只蹄髈,准备烧蹄髈汤。他先把蹄髈放在清水里,一样作料也不放,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就与老师去对台词。中午,高博文把蹄髈汤放上餐桌,打开锅盖,只见汤水混淆,一股怪味冲鼻。开生老师边吃边幽默地说:“今天我不捧你场哉,这不是蹄髈汤,倒像淴浴水(洗澡水)。”

开生老师凭着惊人的毅力和丰富的经验,历时五年完成了《弹词珍珠塔赵开生演出本》,望着一叠厚厚的稿子,今年八十二岁的他终于松了口气。谁知,好事多磨,责任编辑上门叹苦经:“赵老师,这部作品写得好,充满了你个人艺术风格,不过这些文字用苏州方言写成,还有不少俗话、諺语找不到人来校对。”

开生老师左思右想,只得向徐檬丹请援。徐檬丹老师系上海评弹团老团长,她不仅擅长弹唱,而且还是位剧作家,创作的《真情假意》《一往情深》以及与丈夫吴君玉合作《孙庞斗智》等作品深受好评。她为人热心,深知创作不易。于是,徐檬丹老师亲自登门请来同门师妹徐文娟、石琦珍一同修改。面对一大叠稿纸,三个老太太轮流上阵,编好页码,逐字逐句校对小样。赵老师的作品有不少苏州方言中的俗话、谚语,对丰富作品原始风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不少词汇已濒临失传。好在三位老太太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经过回忆回味,逐一写出典故注解。草稿足有一千兩百多页,几位老太太犹如大海里挑选珍珠一般,看得眼花缭乱,终于大功告成。开生老师望着三位总数二百五十岁的老太太,感激不尽,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细磨珍珠润国色,结晶聚塔谢知音”。

猜你喜欢
书场弹唱博文
论乐理视唱对幼教专业儿歌弹唱教学的影响
第一次挣钱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不会乐器也能“秀”弹唱“玩”编曲
南山赋
谁和谁好
“文化公益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评弹书场
儿歌弹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公益型书场生存困境与出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