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经验对我国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动力机制构建的启示

2017-04-26 02:53张洪双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协同

张洪双

国外经验对我国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动力机制构建的启示

张洪双

新常态下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密切关联,基于国外经验,从制度保障、协同机制、投入机制和文化生态上,提出协同育人动力机制构建的策略。

应用型 高校 协同 动力机制

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人力常态紧缺的现实需求,应用型高校探索政校行企社多主体协同育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驱动协同联动、精准培养和供给应用型人才,实现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是我国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政府、高校、行业组织、企业和社会资源五位一体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有着内在的需求和动力,政府主导制度建设,各自的利益诉求被充分尊重,旨在五方协同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优化育人路径,践行教育精准扶贫,提升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国外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实践

(一)学以致用: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

美国的社区学院是美国各州地方财政支持运营的两年制大学,是美国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典范,社区学院区别于研究型大学、职业院校和人文院校,明确服务社区和学以致用的办学定位,凝练学院特色,建立以满足社区学生多元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政府高度关注社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政府对公办社区学院投入力度大,占社区学院资金构成的40%以上。

(2)坚持服务社区与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切合社区经济发展需要和适应企业发展急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现实,校企深入合作,突出服务社区责任感的使命,教育服务灵活使用,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

(3)优化资源,建设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兼职教师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需求。

(4)调研社区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依托校企合作优化项目/专业建设,开展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服务,突出实践教学,准确培养学生专业发展能力。

社区学院紧随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社区工业、商业紧密贴合,通过综合建设与发展,走过百年历史的美国社区学院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气质和吸引力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力量。

(二)注重实践和技能为未来工作: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享誉全球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成就了德国品质的国际化渗透和普遍认可。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源于教育精神和职业理想“双元制”职业教育精神的核心是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其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合作机制、课程体系和办学条件等动因有机协调,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岗位导向性和技能实践性等特点,建立德国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培养范式。

1、政府立法约束,企业主导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德国政府推进职业教育立法,《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推动校企合作有了法律层面的制度保障,企业将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看待,在企业岗位上设计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的环节,优化企业资源和空间,建设学生教学实践教室,在培训规划上保证顶层设计,在培训经费上充分保证,调配优质师资,完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形成了德国职业教育全球化的品质范本。

2、市场需求导向、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就业和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为目标,德国双元制模式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聚焦工作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操作、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同时兼顾自主学习和全人教育的培养。

(三)科研振兴经济:日本的“官产学研”合作模式

日本“官产学研”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连接了以文部省为核心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地方财团、研究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企业主导的“共同研究模式”、“委托研究模式”、“高校代培模式”、“合作研究中心模式”和“科技园区模式”等协同模式,其中共同研究模式和委托研究模式是主要形式。

日本式“官产学研”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是:一是政府主导,通过政府或半官方的行业组织推动,通过立法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协调各方之间的关联,最大化提升合作产出;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日本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紧密贴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充分发挥地方财团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四)校企无界化: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是南洋理工学院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立足本国国情构建的新加坡式的职业教育模式。将学生培养与企业环境统一,学生学习生活在学校中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引导学生职业意识,将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全真实战企业等融为一体,实现设施设备、师资队伍与课程体系与企业和谐互动,协调统一,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对我国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构建的启示

国外应用型高校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再次表明,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需要建立有效的协同育人动力机制。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融入、社会参与、学校主体推动形成五方联动机制,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显个性、广视野、重创新”为导向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图1 五位一体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动力机制

(一)政府主导深度融合,完善制度保障机制

政府定位为协同的推动者、融合的协调者和政策的提供者,是协同育人的主导,根据实际需求和协同中需要调节的客观实际,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为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为各方需求和利益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各方主体才能够有动力参与到人才培养中。

(二)建立多主体职教联盟,协同联动培养应用型人才

政校行企社五位一体的协同模式需要搭建保障各方利益和发展的共同体,在五方主体的诉求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各方缔结利益共同体、合作与发展共同,以利益和发展为纽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各方主动参与为导向,以协同发展为目标,建设共同体平台,驱动运行机制,实现“政府主导、行业规范、企业融入、高校驱动、社会资源参与”的协同效应,通过共同体平台的建设,有效推进各方参与主体的合作模式和协同工作模式,保证育人实效。

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联盟,创新政校行企社五位一体育人机制,明确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明晰社会伦理责任,搭建协同联动模型和工作机制,为协同育人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和前提。

(三)校企深度合作,优化育人路径

产教融合驱动校企深度合作,不断健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育人路径。“政校行企社”多方协同联动的参与人才培养,民族地区高校与政府、院校、行业、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通过订单式人才班培养,尝试协同建设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社会服务培训机构等校企合作平台,形成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指导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证应用型人才精准培养,实现各参与主体共赢发展。

(四)共赢发展驱动多元投入,逐步实现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从顶层设计上完善了政校行企社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制机制和行动方案,在准备切入区域职业教育办学实际,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入改革,创新发展。通过搭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实现精准育人与供给,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

三、结语

政校行企社五位一体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多元投入体制,地方政府健全多渠道、途径,建立稳定的统筹经费与财政拨款投入机制,同时推动混合所有制办学,优化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协同建设,完善制度机制、协同管理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和共生文化机制,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1]张洪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与精准扶贫协调互动研究[J].价值工程, 2016(07).

[2]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4(04).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本文系2017年度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政校行企协同的应用型商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SKJYKT-1777);2014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大课题“应用型本科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三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Hnjgzd2014-11;2016年三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三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与路径选择”(SYSK2016-15)。

张洪双(1979-),男,黑龙江肇东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战略管理及旅游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