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机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2017-04-26 18:07
当代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宁夏精准

(中国人民银行 银川中心支行,宁夏 银川 750001)

支付机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缪纾

(中国人民银行 银川中心支行,宁夏 银川 750001)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飞速发展,以支付机构为代表的技术和业务革新在不断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给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普惠金融、促进精准扶贫带来了契机。本文从金融扶贫目前存在的问题、支付机构将能发挥的作用等几方面入手,以宁夏为例,探索欠发达地区金融扶贫的新路径。

“互联网+”;金融扶贫;支付机构

一、“互联网+”连接普惠经济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积极社会发展新形态。①

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动力,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和中心部地区,“互联网+”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马化腾在《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前言中提到:“互联网+”代表着以人为本、人人受益的普惠经济。局部、碎片、个体的价值和活力在“互联网+”时代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万物互联和信息爆炸带来的不是人的淹没,其实恰恰是人的凸显,每个人的个性更加容易被识别,消费者更灵活地参与到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中去,实现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而普惠经济也是一种集约型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它能高效对接供需资源,提升闲置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环保。

发展普惠金融、增加贫困地区金融供给是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普惠金融旨在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左右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与权利。普惠金融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也不是第二财政,其应以发挥市场作用为主,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普惠金融十分强调供给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传统金融和新金融、银行与非银行,都是普惠金融的供给主体。同时,衡量金融普惠性不仅仅看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还包括存取款、转账、支付等诸多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支付是金融的基础环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崛起带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为我国支付服务组织甚至金融服务组织中的重要力量,非银行支付机构笔数多、金额小、受众广、快速、便捷的业务特点体现明显。

二、当前我国金融扶贫模式及局限性分析

1、我国农村金融现状

一是供给结构失衡。正规金融机构的逐利性与风险厌恶特征导致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过剩,而在贫困地区及山区鲜有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导致一部分人无法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或者得到这种服务的成本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二是社会法规环境造成准入壁垒。金融服务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服务,在获得服务之前,要核实客户的真实身份、征信信息、个人信息等,由于设置了一系列过高的核实标准,导致金融机构合规成本过高而将一部分弱势人群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

2、金融扶贫模式

当前我国金融扶贫模式主要以信贷方式为主,具体包括以下模式:一是开发性扶贫模式。其是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导的扶贫方式,特点是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综合性扶贫,效果稳固。二是贴息模式。在财政贴息和利率优惠等政策支持下,贫困地区贷款增长迅速。三是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依托产业链中实力最强的龙头企业信用,向与龙头企业签署农产品收购协议的农户提供贷款支持。四是征信加信贷模式。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并据此对农户进行评价,成立信用自律组织,负责农户信用的征集、审核、评价、监督,向金融机构推荐客户,以联保、风险保证金等形式提供担保贷款。五是土地流转扶贫模式。其是以土地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以解决贫困问题的扶贫模式。

3、局限性分析

(1)需求方面。一是贷款利率偏高,农户、小微企业难以承担。县域层面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以农信社、农业银行为主,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金融产品服务单一,金融服务定价偏高。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和个人借款利率在7%~10%左右,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融资成本更高,年利率甚至高于20%。二是贫困地区农户缺乏信贷抵押物,金融机构接受土地、房屋等作为抵押品还面临较大障碍。小微企业规模小,不仅缺乏信贷抵押物,而且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等,使得金融机构对其还款能力、信贷风险无法给出客观评估,金融支持介入难度大。三是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弱,返贫率较高。贫困人口大都散布在全县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片区,地理通达性差。贫困地区少有的小微企业等民营经济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的“三缺”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低下。近年来,务工成为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贫困地区致贫因素多,往往因灾、因病、因学等带来家庭巨额开支,农户返贫困现象突出,返贫率较高。

(2)供给方面。一是产品与服务的同质化严重。涉农金融机构在有限的经营辖区内向农民、农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高度同质化,“接地气”的产品少,未能有效满足农村市场的多样化、小微化与零散化的金融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县级分支行(社)的金融服务产品和信贷投放权限有限,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差,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足,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有限,很难满足农户、小微企业的资金需要和农业生产需要。二是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一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贫困地区的农户、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排斥”现象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商业化改革进程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服务“三农”发展的热情消减。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总量小,服务能力非常有限。三是成本和收益不对称,缺乏可持续性。普惠金融发展收益具有明显的社会化特征,而其成本大部分由金融机构来承担,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农户、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成本高,且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综合投入成本和每年的维护等成本在同等条件下要高于城市20%以上,导致部分网点出现亏损,普惠金融信贷投放和金融产品服务的可持续面临挑战。

三、支付机构在金融扶贫中的作用

1、有利于搭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金融服务平台

支付机构从服务电子商务、便利公众支付发展到支撑互联网金融、催生新兴金融业态,其服务经济金融的作用日益显著。就目前我国支付机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机构基本都具备电子商务背景,或为电商业务提供多年的资金结算服务,并且业务逐步从单一的支付发展为目前的“支付+”:即基于支付叠加金融服务、营销服务、征信服务。支付机构参与精准扶贫,最有利的优势就是可以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利用自身的电商优势,与融资平台、大数据、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保险相结合,提供一整套信息共享和对称的金融精准扶贫体系。

2、有利于发展微型金融,修正金融排斥

微型金融是为被金融排除的人群提供小额贷款和微型储蓄等基本金融服务,在世界范围内被提倡的一种减少贫困的关键战略。微型金融包括微型信贷、抵押、保险、外汇等广泛的金融服务。支付机构在发展微型金融方面有着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除基本的支付服务以外,支付机构在小微信贷、征信业务、抵押质押业务以及跨境支付业务方面都有涉足。目前我国从事小微信贷业务的支付机构大约有近70家,获得跨境支付业务牌照的支付机构有32家。支付机构涉及业务广,基本满足发展微型金融的条件。另一方面,支付机构对客户要求的门槛较低,有利于受到金融排斥的人群享受到金融服务。

3、可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支付机构个性化、差异化的支付服务是传统银行标准化、程序化服务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打通了支付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激发了支付服务市场的活力,促使银行机构重新审视和改进支付服务的对象与方式。例如,支付平台中的很多客户不仅有融资需求,还有理财需求,支付平台可以像媒介一样把两边拉到一起来,从而使得资金来源清楚,资金成本可控,信息透明,这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越来越受到一些企业甚至个人的欢迎和认可。

4、灵活运用政策,便于开展试点

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无论是国家还是宁夏都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在运用政策开展创新方面,支付机构和银行相比,具有业务流程简单、业务系统变动方便、审批风控制度灵活、出现问题和风险影响小且易控制等特点,便于一些创新业务开展试点。

四、支付机构参与金融扶贫的问题和局限

1、资金成本较高

与银行相比,支付机构资金成本较高,据统计,一般支付机构融资成本比银行高大约2—3个点,资金成本高必然导致进行小微贷款利率较高,从而影响扶贫效果和力度。

2、风险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支付机构轻风险重收益经营导致风险事件频发,如何确保支付机构参与精准扶贫时风险可控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业务创新的政策边界不好把握

支付机构参与精准扶贫是一个新的思路和尝试,政策上需要寻求突破,业务模式上需要改革创新,如何将政策和业务有机结合,业务创新和政策支持不违规同样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五、宁夏支付机构参与精准扶贫中的实际需求及问题

从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宁夏的扶贫支持仍以传统信贷模式为主,以传统涉农金融机构为主,以传统结算方式例如现金为主,新的扶贫模式、新的参与机构以及新的结算方式均有着较大需求,但是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新型参与主体

宁夏精准扶贫主要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主,缺少非银行机构等其他参与主体,模式单一,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以宁夏支付机构为例,由于宁夏无法人机构,截至2016年12月末,支付机构分支机构在宁夏备案20家,由于分支机构没有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动力和意愿等原因,除银商宁夏分公司正式提交参与助农取款服务的请示外(并未实际开展任何业务),其他机构均对助农、扶贫等前期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没有参与动力。

2、缺乏有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商平台

虽然近年来宁夏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较为迅速,也形成了个别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总体来讲,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对宁夏当地特色农业输出贡献有限,加之当地农民金融知识欠缺、农村空心化等,导致农民对现代化新型支付形态接受能力较差,仍使用现金支付手段完成对一般普通农户的零散收购和商贩批发,同时,由于电商发展规模小,较为分散,对于大商户生鲜供应进行周期结算,资金压力加大,财务费用较高,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宁夏电商发展。

3、供应链金融等新型扶贫方式发展缓慢

宁夏金融扶贫多以贴息及利率优惠等方式开展,缺少例如“金融+电商+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完整供应链模式,融入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助力农产品供应链,将互联网金融融入到农产品种植生产过程中去等方式。

4、“信贷+征信+支付”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信贷支持输血的同时,征信、支付等金融服务配合和融入不足,三者未能有效结合。例如,新的信贷支持政策或者产品出台后,银行机构只是按照文件要求落实执行,对与之相关的征信数据支持和采集、支付手段和方式的便利化和安全化没有考虑。

六、政策建议

1、完善和补充宁夏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供给主体

目前,全国仅有宁夏、青海、西藏三地无支付机构法人机构,针对于目前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爆发的风险和乱象,宁夏拟采取由政府主导,整合电商资源打造统一平台,积极引进人才,成立以服务农村、服务精准扶贫为目标的法人支付机构,完善和补充宁夏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供给主体。

2、扶持和拉动支付机构开展小微信贷业务

考虑将部分贫困地区法人支付机构纳入扶贫再贷款投放主体,降低支付机构资金成本,发挥资金支持精准性,将低息贷款投入到整合电商资源、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形成合力以电商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产增收。

3、运用和开发不同产品,提高扶贫的有效性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农业产业的特点,加大业务创新力度,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保单质押、仓库质押、行业合作等,丰富精准扶贫的模式,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互联网为桥梁,以普惠为导向,探索推行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于一体的平台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盯农民融资难、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及农产品买难卖难等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县区试点运行终端机、PC机和手机三位一体平台系统,通过平台向农民提供小额取现、查询、转账、水电费和新农保缴纳等基础金融服务;提供双联惠农贷款及“三农”发展融资等自助借款、还款业务;提供视频、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政策、生产技术和法律、金融等知识服务;实时发布农产品购销信息、农产品价格行情以及劳务中介和农产品买卖在线交易结算服务信息。

4、整合电商、物流、金融服务,打造精准扶贫一体化平台

把电商、实体(零售门店、小微企业、农户)、第三方支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实体店完善的物流体系,把县域、村镇连接起来,将商流、物流、资金流整合到一个平台,解决农产品输出问题,引导农业产品种植方向,促进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农超对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平台向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民生商品,满足消费需求。

5、运用大数据,开展综合信用评价和评级

以移动终端为载体,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夯实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基础。一是发挥支付机构系统和技术优势,协助建立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开展综合信用评价和评级,通过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精准采集最小信息颗粒、动态监测扶贫措施及成效以及全面服务扶贫措施考核评估等方式,整合各类信息,提高扶贫精准性。二是将普惠金融、智慧金融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依托相关部门信息数据平台,构建覆盖全区的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可视化、实时、动态信息查询、展示及智能分析服务,为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供服务。

6、政策引导支付机构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宁夏应根据实际,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支付机构充分发挥业务创新优势,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银行发挥其资金成本低优势,降低融资贫困地区融资成本,整合各类资源和服务,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一致,导向一致。

注释

①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1] 韩俊:探索金融扶贫新方式新途径[N].金融时报,2015-12-25.

[2] 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中信出版社,2015.

[3] 尤圣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6(5).

[4] 程铿:多措并举推动云南银行业精准扶贫[J].中国农村金融,2016(24).

(责任编辑:张琼芳)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宁夏精准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宁夏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