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后的重生

2017-04-26 21:06李娟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浦城南浦藻井

李娟

绿浦烟波,相思河畔,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坐在南浦溪畔,诉说着千年古邑浦城“逝者如斯夫”的如烟往昔。

浦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福建省的最北角,一个看似小小的山城,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三山会馆便是浦城古代商贸文化繁荣的历史见证。三山会馆始建于清朝的乾隆嘉庆年间,为福州旅浦同乡所建,因福州别称“三山”(于山、乌山、屏山),故称“三山会馆”。浦城历史上曾有五大会馆,除了三山会馆,外籍商人先后建立了江西会馆、全浙会馆、江南会馆、盱江会馆,令人扼腕的是百年沧桑和风雨烟云将这四座会馆消逝殆尽,令人庆幸的是仅存的三山会馆与这四座会馆不灭的历史记忆仍在向人们昭示着浦城古代“冠盖往来、商贾辐辏”的无限繁华和沸腾足迹。

三山会馆位于浦城交通路与和平路交叉处,南临浦城的母亲河南浦溪,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华的水陆码头——大西门磡头,是当年浦城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是福建物资出入中原的主要通道。明王世懋《闽部疏》中有记:“凡福之丝绸、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同时,浙、赣、皖生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资,经过京杭大运河、钱塘江、浙江江山的须江,在须江的清湖码头上岸,走仙霞古道将货物挑运到浦城的水陆码头,再由南浦溪的航道转运至福州、泉州、广州,从而连接起“海上丝绸之路”。舟楫之路的尽头孕育了一支特殊的队伍——“江山担”,勤劳的江山人打赤膊、穿草鞋、肩负重担,晶莹的汗珠从黝黑健壮的身躯上滑落,脚下的石板路被搓磨的光亮可鉴,成就了“吃得江山饭,就得挑起江山担”的民间俗语,也成就了仙霞古道千年不朽的传说。

穿越了百年的繁华,如今的三山会馆已不复当年的商贾云集、纸醉金迷,更多了一分静谧与安详,这并不意味着一种衰败,而是历史赋予它的厚重与沉寂。走进三山会馆,开启的门扉“嘎吱”作响,如同开启一部尘封的历史画卷,青灰色的高墙、高耸矗立的門楼、飞檐翘角的瓴瓦,看似静止的建筑在我面前一下变得鲜活起来。会馆大门呈八字型,为宏伟壮观的九间九楼仿牌楼式立面门楼,门楼正门上方镌刻“天上圣母宫”和“三山会馆”,两个边门分别镌刻“海晏”、“河清”,天上圣母即妈祖娘娘,海上的保护神林默娘。有航运的地方,就有妈祖娘娘,妈祖娘娘的仁慈庇佑着靠水吃饭的人们顺风顺水、繁衍生息。

会馆的建筑坐北朝南,建筑由门楼、戏台、拜亭、大殿、两侧钟鼓楼及天井二厢看楼等组成,现存面积821.57平方米,总进深43.88米。三山会馆一大特色在于其木雕的精美,尤以戏台将其演绎的淋漓尽致,戏台分上、下二层,前檐额枋的立面,为鲤鱼跃龙门的图案;二侧雀替,是两条漆金大鳌鱼,有“独占鳌头”的寓意,在古代鳌鱼被寓为龙的九子之一;垂莲柱四面雕刻出神话人物故事,古时演戏是为了敬神的,看戏的人只能坐在两边看楼;戏台中央顶上的藻井,呈八角三层喇叭形,每层都雕有精美的折枝花卉和百蝠图,“藻井”二字意思听上去都跟水有关,因此古代在楼阁的最高处设藻井带有克火的含义;藻井顶部悬挂的一朵牡丹花,有落英缤纷的感觉。拜亭前檐柱左右的狮形斜撑,左边为狮子戏球,右边为太狮少狮,拜亭二侧,左为钟楼,右为鼓楼,意寓着晨钟暮鼓。大殿原塑有妈祖神像,在文革时期被破坏,妈祖娘娘金身虽无存,却磨灭不了妈祖娘娘对人们的慈悲与怜悯之心。

三山会馆是古代闽台仕宦举子进出中原和京师的主要驿站,自清乾、嘉时期以来,福建及台岛举子进京赴考,均需途径浦城,在三山会馆投宿,然后越仙霞北上京师,从天井两侧设的小厢房便可见端倪。透过“寒窗”向里窥望,一铺床、一张书桌、一盏孤灯,晨钟暮鼓敲响,和着远方的功名利禄,渐渐模糊的是否是乡音?三山会馆又曾留下多少英豪的飒爽英姿,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多次下榻三山会馆,林则徐系福州人,来浦城探望时任南浦书院山长的同学梁章钜,并与浦城闽派古琴创始人祝桐君在十二琴楼以琴会友、吟咏唱和。

回望之前的三山会馆,略显疮痍,所幸的是2008年县委、县政府将三山会馆列入县“百亿”重点工程,现已精心修复、焕然一新,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山会馆这位沧桑的老人得以重现年轻时的生机,是涅槃?是重生?它的内涵、它的韵致、它的荣枯兴衰,必将成为千年古邑浦城历史书页上永恒的篇章。

猜你喜欢
浦城南浦藻井
南浦河守边记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春日相思
踏莎行
王汇泉
中唐早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南下干部’,在浦城
微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篇 比拟苍穹—— 古建筑中的藻井之美
福建浦城管九村出土的青铜古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