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类社团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7-04-26 23:43任延华张瑞军戴江华谢菁莲盛阳
计算机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项目驱动创新能力

任延华+张瑞军+戴江华+谢菁莲+盛阳

摘 要: IT类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武汉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构建了IT类学生社团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该体系以校企合作项目为驱动,以软硬件、学术交流等为支撑平台,加强团队的文化与制度建设,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求学方式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索型”的转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IT类学生社团; 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4-78-04

Abstract: IT students' club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Aiming at the features and main problems, an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for IT students' club i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ystem tak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 as the driving force, software, hardware and academic exchanges etc., as the platform, strengthens culture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team. By way of project action, the learning style of students is transformed effectively from "passive acceptance" to "active exploration",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are also enhanced.

Key words: IT students' club;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project-driven

0 引言

IT產业的迅猛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IT人才,用人单位对IT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2]。IT类学生社团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的桥梁,是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IT类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学术交流、组织赛事等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综合能力,进一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3]。本文在分析IT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武汉科技大学IT类学生社团的发展,构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IT类学生社团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旨在通过项目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物化能力。

1 IT类学生社团特点及问题

1.1 IT类学生社团特点

IT类社团学生来自校内外不同专业和年级,每个成员有各自的特点与擅长的技能,通过组建团队互相学习,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4]。概括起来,IT类社团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⑴ 学源结构多样化。IT类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在服从共同的组织理念和目标追求下,每个成员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特长,共同为社团创造出价值。

⑵ 技能水平差异化。每个成员在加入IT社团时技能基础不同,学习新技术的效率有高有低,有些成员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的爱好和较深的造诣;有的只是对技术感兴趣,希望加进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⑶ 文化风俗多元化。社团内部成员来自不同地域,有少数民族,也有外国留学生。不同区域的文化风俗背景不同,在IT社团内部相互融为一体,文化也相互传承,更加丰富了社团文化。

1.2 IT类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IT类学生社团作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第二课堂,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一些活动和赛事,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场景过于虚拟化。IT类学生社团活动多半在模拟的场景下进行,成果只是模型化的产品,离真实的社会需求和工程实践还有相当距离。

二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IT类学生社团由于成员的流动性造成发展目标不明确,漫无目的的学习易使学员产生厌倦感,激励机制的缺失造成社团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学科交叉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由于缺乏方向引领和项目的驱动,IT类学生社团成员的专业领域齐全、学科交叉优势没有很好地彰显出来。

2 基于“项目驱动”的IT类学生社团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武汉科技大学始终坚持教育创新,强调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IT类学生社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工厂参观实践,请专家学者举办高水平讲座,深入社会进行数据采集,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性竞赛,逐步构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IT类学生社团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IT类学生社团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平台建设

IT類学生社团平台建设需要有硬件、软件支撑,学校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场所,通过网络把社团内部与外界沟通起来。成员内部要经常学习探讨,进行视频演示、学术交流。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和学习,懂管理、会技术、善于交流、有创新能力,从而组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创业创新团队[5]。

例如,学生社团在研发智能化的校园车辆管理系统中,搭建了由工控机、微波读写天线(RSU)、LED显示屏、摄像机、道闸、票箱、服务器等设备组成的系统开发平台;在开发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实验预约平台系统中,用到了服务器、PC机、投影仪、实验课桌等硬件设备,以及局域网络、系统开发软件、安装、测试工具等软件;在开发这些系统中,还有IT社团成员不定期的学术交流,互相学习对方的技能特长以解决项目实施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项目结题后,向其他成员演示/展示成果。

2.2 项目驱动

为了突破传统IT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综合国内外IT专业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有力的方法就是将学生置身于项目开发的实际背景中,以软件开发项目为驱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基于项目驱动式的培养,IT类学生社团成员可以有效提高动手、创新能力。通过社团和外界承接项目,指导老师与企业、政府机构单位合作,带领学生逐步从学校走向企业。

学生在参与企业实际具体项目时,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种系统观点,能从整体的角度来考察问题。在开发项目时,先独自构思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项目实践逐步物化,化理论为抽象,由抽象到具体,再到学生自身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最后拥有走向企业的能力。通过项目驱动,社团学生既具备专业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既有竞赛参与的兴趣,又乐于服务,富于奉献。目前IT类学生社团项目驱动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 信息化建设项目。例如开发企业ERP系统、养殖场的监控系统以及学校的教务系统等小型信息系统项目。通过这些系统开发,能够使学生很好地融入信息化建设中去,体会到信息化给社会企业带来的进步。

⑵ 网站开发项目。可以做政府门户网站、学生社团网站,还有校园新闻网站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网站。这些网站开发是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既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也使他们了解到网站在社会企业中的窗口展示作用。

⑶ 决策支持系统项目。例如IT类学生社团可以开发网上图书推荐系统,针对快递物流公司研发物流选址系统,还有基于ERP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企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方案等。

2.3 社团建设

IT类学生社团的团队建设至关重要,优秀的团队可以激发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使每位成员更富有团队精神,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项目中每个人都有一份担当和责任,以主人翁精神,实现团队成员合作互助共赢。以武汉科技大学阿豆工作室为例,社团建设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2.4 项目实践

实践模块是能力培养提高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并接受实践考验。该模块以项目驱动为基础,实现项目四环节小循环和递升、模块内螺旋式大循环,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校企的联合互动[6],四个实践环节如下。

⑴ 项目采集层:通过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或由学生自己去和客户洽谈以承接项目,了解客户对项目的整体需求和工作流程,构建出符合客户需要的项目框架。

⑵ 项目规划分解层:组织有经验的优秀社团成员,对所承接的项目进行规划分解,按每人专业领域分配不同任务,使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

⑶ 项目实现层:通过构建“平台+模块”项目实施体系,在实践模块中,按照基础、综合、应用、创新实践四个环节,将各项目融入到创新实践中。

⑷ 项目总结层:对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成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的内容返回到项目采集层,形成能力培养模块的螺旋式大循环;将总结内容贯穿到企业中,实现校企的联合互动。

3 培养成果

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培养体系将实际IT工程项目中的知识点和关键技术化整为零,通过构建IT工程项目的知识情景,贯穿IT人才工程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培养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如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十多位学生团队先后出色完成地水利部委托的“长江堤防工情信息服务系统”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信息系统”两个大型信息系统项目,前者还获得了水利部软件作品“最佳设计奖”。

⑵ 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如在“武汉市城管局垃圾场无人值守计量系统”项目中,项目组成员在对RFID技术和称重仪表原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隙和循环队列的数据采集算法,攻克了该项目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在无人值守计量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湖北经视等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⑶ 促进了跨专业学生社团和组织的蓬勃发展。如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阿豆工作室,从机械、计算机、信息管理、自动控制、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广罗人才,很好地完成了企业委托的网站设计、信息系统开发、智能辅助决策、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的IT项目。

⑷ IT相关专业学生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如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国际炼钢挑战赛冠军等;“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10次世界冠军、13次全国冠军。

4 结束语

以项目为驱动,以IT类学生社团为载体,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直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大学生求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求型”的重要转变,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实践教学体系过于虚拟化的难题。本实践教学体系自实施以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热情,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以及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等方面取得了好的效果。由于项目资源的稀缺性,后期我们拟在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增加社团对外联络上还需多下功夫,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子加入到社团实践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6-06)[2010-11-05].http://news.xinhuanet.com/pocitics/2010-061061C-12188202.htm.

[2]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0-11-05].http://www.gov.cn/jrzg/2010-071291/content_1667143.htm.

[3] 席一政.大学生学术性社团育人功能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性社团建设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2.3:70-72

[4] 张佳.以学术社团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竞赛能力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5(12):250-251

[5] 郑珺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探究[J].贵阳学院学报,2013.2:72-74

[6] 戴江华,张瑞军,邓旭东.“以项目为驱动”创新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5):68-70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项目驱动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