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2017-04-26 08:34
中国慈善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鹤山黑猩猩肯尼亚

[正在消失的肯尼亚部落文化]

生于肯尼亚的摄影师尼尔·托马森最近拍摄了一组肯尼亚图尔卡纳人的震撼照片,他们生活在肯尼亞北部的偏远地区。几百年来,这里的生活都没有受到干扰,但是最近几年,现代科技和教育让原始部落的人们开始放弃根深蒂固的文化,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

图尔卡纳人是牧民,他们的食物来自羊、骆驼、猴子和瘤牛等动物。“我相信很多传统的文化和习俗正在快速消亡,比如人们的穿着方式,使用的工具。所以我觉得把这些记录下来是我的责任,让后代也能看到这些传统文化。”尼尔说。

[如果它们是动物,我们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深深望向一只黑猩猩的眼睛,一个聪明且自信十足的物种看着我们。如果它们是动物,我们又是什么?”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学家弗兰斯-德瓦尔说。

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与我们有98%相同DNA的黑猩猩成为珍稀物种。在成立已10年的几内亚Haut Niger国家公园黑猩猩保护中心里,有50只西非黑猩猩,为黑猩猩中最濒危的一支。大多数黑猩猩或为孤儿,或脱离了所在的族群。根据类人猿救生协会消息,每一只被援救的年轻黑猩猩,都有约10个家庭成员被杀。

对于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照顾黑猩猩是出于喜爱而为。该保护中心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坐落在稀土草原与干燥森林中。Gettv摄影师Dan Kitwood用镜头记录下了人类与猿类的互动。

[减排令下的浓烟]

11月,加拿大摄影师Kevin Fraver前往内蒙古的两个钢铁厂在那里待了四天。在他的照片中,钢铁厂高耸的烟囱里不断冒出浓厚的烟尘,矿井很小,且有水蒸汽从中升腾而起。熔化后的钢水从地面流过,像极了火山喷发后四溢的岩浆。

Kevin Fraver发现,这些钢铁工厂并没有哪怕是最基本的保护设施。“这感觉就像一切都回到了两百年前,”Frayer说,“如今钢铁行业内的技术进步十分明显,但对这里貌似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每年的粗钢产量超过8亿吨,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产钢大国。虽然,在国家减排政策的强制要求下,这个庞然大物一般的行业迎来了变革的时刻,但执行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寺庙养老院]

福建沙县显密吉祥寺养老院生活着百名左右的老人。这座养老院由吉祥寺81岁的住持照禅法师、77岁的院长能清法师等僧人,于1999年10月创办。现在,养老院的百名老人中,100岁以上的有两人。

养老院老人来自全国各地,多数老人头脑清楚,行动敏捷,自理有余,多为佛教信徒。他们每天诵经念佛,平时在大坪上漫步、晒太阳,过着祥和平静、有信仰有寄托的晚年生活。

[鹤山之殇]

湖南石门县鹤山村,78岁的秦正玉向摄影师展示他背上的肿瘤。

摄影师李江松说:鹤山有大量的雄黄、砷二硫化物,被贴上“癌症村”的标签。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的矿厂和化学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直至2011年才因造成巨大污染而关闭。但“砷瘟疫”的毒尘和废渣仍残留至今,无情毒害农作物和村民,很多村民因此患癌或死亡。

死亡事件的报道对李江松来说并不陌生,他曾报道过四川地震,也曾亲眼看过大规模的惨剧发生,“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人们活得那么辛苦,仿佛头上吊着一把刀,”他说,“那种绝望和无助是难以想象的。”

[“无国籍”婴儿]

2016年11月10日,5个月大的Ritadj正躺在她父母位于伊拉克Debaga难民营中的帐篷里。她出生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控制区,没有伊拉克政府认可的身份证明。

猜你喜欢
鹤山黑猩猩肯尼亚
被隔离的黑猩猩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守望新春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黑猩猩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
大选登记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
用“鹤山魂”点亮心中梦
有趣的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