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在云南高校的实践研究

2017-04-26 21:48李倩茹吴志峰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立德树人高校

李倩茹+吴志峰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与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通过对云南高校大学生的德育现状实践调查,探索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路径,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实践路径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与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不仅是党与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崇高而伟大的使命,也是高等教育现实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任务,一方面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更艰巨,另一方面教育的现实对人才培养造成了严重影响,使高等教育完成的任务更艰难、更迫切。为此,从教育的现实上来看,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把培养学生的目标、规格、要求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高等院校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的学生也正值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此阶段的学生德育现状的详细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的建议,将会对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提供帮助。为此,通过此次调查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理论意义:以云南省8所高等院校为例,在小范围内研究大学生的“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在云南高校的实践研究。

实践意义:通过此次调查,掌握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德育现状,了解学生“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以类比分析,发现问题并研究对策,以进一步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路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云南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现状及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路径

1、人生观方面

经过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尚处于人生观逐渐形成、完善、定型的阶段,对父母、老师、同学的看法还不能全面、理性、客观,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还不准确,行动能力较差,对负面情绪的管理还不够稳健,而目前学校在“立德树人”教育的宣传和教育方式上还有欠缺。

其中,大一学生进校不久,涉世不深,对社会认知不清,看待事物还是以自己的得失、好恶为中心,加之父母的错误引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普遍存在,缺乏长远眼光,缺乏社会责任感;但随着年纪的增加,年级的增高,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不断深入,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渐意识到见义勇为的重要性,认识到见义勇为者的勇气和善心的宝贵之处。

大三、大四学生对待见义勇为的态度也由之前的不屑到后来的赞赏,高年级的学生经历的比较多,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对见义勇为的重要性也有了正确的判断,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待见义勇为的态度还停留在赞赏上,不愿意付诸行动,一是因为自己能力有限,二是因为勇气不足,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年级学生的理性与理智,随着个人能力的增强,在出社会不久后,敢于见义勇为者会越来越多。

大三、大四的学生能更独立的看待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也从大一时的“关心自己”到“学识丰富”,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关注点从自己逐渐转移到外部世界,而同学、朋友、老师的个人魅力对他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优秀的人身上优秀的品质往往会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时期,老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立德树人”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论老师、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在“立德树人”教育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使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价值观方面

此次调查,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表现出的民族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地域的差异。云南民族众多,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此次问卷调查中,少数民族的比例达到33.0%。汉族传统儒家文化注重个人德行修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尊师重道,主张对社会的贡献,追求仁义礼智信,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游牧民族文化特别讲求个人的能力发展、对部族的责任及部族人际的和谐,同时也注重信义,对信义的要求也较高。在管理负面情绪方面,汉族学生以很高的比例选择“找亲近的人倾诉”和“做自己喜欢的事转移注意力”,这个跟儒家文化的注重个人修养有很大关系,少数民族学生也以很高的比例选择“找亲近的人倾诉”,现代社会信息文化传播快捷,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但少数民族还是有较高比例选择“找当事人解决”,从另一方也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在管理个人情绪方面还是应该受到学校的重视,多做沟通和调节。

大部分学生尚处于价值观逐渐形成、完善、定型的阶段,对诚信、职业、法制、党组织的看法还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个人诚信缺失,自制力差,对知识缺少渴望,在拜金主义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不能正确对待父母的职业价值。

其中,大一学生刚从应试教育的考试压力下解脱出来,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追求知识的兴趣,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往往没看几页就丢在一旁,忘记按时完整还书就变成常有的事,由于不渴望知识,自然不会尊重书籍,不拿书籍当朋友,随意乱丢乱放,损坏在所难免,随着年级的增加,考试压力的消失,学生对知识的追求逐渐回到最初的兴趣爱好,借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自己爱护有加,及时看完,也就能及时还书,逐渐进入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的良好状态,认识到书籍是人类的进步的阶梯。

大一、大二新生初接触网络世界,觉得在虚幻的世界可以无拘无束,在现实世界里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世界里可以随便做,但近期对网络的监管逐渐加大,某些不文明网络行为甚至会触犯法律,而大三、大四学生认识到这些之后,大部分学校都能文明上网,合理利用网络给我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正如文明上网的转变来自于法律的监管,大三、大四的学生逐渐了解社会的条条框框,就是通过法制节目、书籍的宣传和教育,法制社会人人都需要懂法,往往犯了法还不知道是怎么犯的,学校在普法教育方面的成效也可以由此看出。

大一、大二的学生在价值观未成型时,容易被周围的人和事影响自己的判断,当同学们都吃好穿好时,自己由于父母职业不好,收入微薄而不得不节衣缩食时,难免会对父母心生抱怨,觉得他们的职业丢人,但随着学校教育对个人价值观的培养及正确引导,到了大三、大四,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能够心怀感恩,正确对待父母的职业价值,懂得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由此,个人的道德观念也逐渐加强,能够理性、客观的看待社会不公。在看待高校教育的任务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培养良好的品行”和“非常重要”。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汉族比较落后,尤其偏远山区学生,上大学之前很少接触网络,更别提在网上干坏事了,而汉族学生接触网络较多,所以有干坏事的劣迹的比较也比较高。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分担了一些家庭任务,在家庭中与父母很多时候都是共同合作的协同关系,即便年收入较低,也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和艰辛,对父母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更高,所以在对待自己父母职业的认识上,少数民族学生有42.6%比例选择“完全不会”。在对待政治大兴趣方面,汉族学生从小受儒家文化思想熏陶,讲求学而优则仕,对政治有着天生的好感和兴趣,而少数民族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则少一些。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

本次调查的云南8所院校大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有不少误区和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立徳树人”教育与自身道德现状的误区

主要体现在评价自我的有关道德品质时以积极正向为主,在评价他人和客观事物时以消极负面评价为主。例如在在看待社会事件见义勇为时,有25.6%的学生选择“愚蠢,遇到了自己会躲开”;在评价目前学校的品德教育如何时,有46.3%的学生选择“不满意”,认为“一般”的仅29.6%。

2、对自身价值和他人价值理解的误区

主要体现在对价值观认识的误区,在看待社会事务时,很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容易跟风,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例如会因为自己父母的职业不好而感到羞耻的占26.6%、而对目前学校里的同学们的品德的评价时,“不满意”的占到32.6%,而在回答覺得自己的道德品质如何时,有49.3%的学生选择“非常好”。

四、“立徳树人”实现路径的工作的建议

1、坚定“立徳树人”教育的重要地位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要使学生认识到“立徳树人”的重要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坚持:一是要牢记“立徳树人”使命。坚持把立徳树人、育人为本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使命,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要践行“德育为先”理念。高校必须践行“德育为先”的理念,既要确立德育在对受教育者实施各类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又要确定德育在诸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业学习和道德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3、增加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路径的多样性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课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可以适当增加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上网”的理念,培养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和网络自律约束意识,防止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交友、色情、购物以及网络舆论等。引导大学生积极讨论社会热点,并引发思考,提高大学生对当代网络及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多元价值观的辨别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立德树人高校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