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发展

2017-04-26 22:51谢明森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谢明森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经过多年实践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改革趋势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我国取得社会主义初步胜利的理论基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社会生产力有了稳步提高、市场经济日渐繁荣、人们生活有了巨大改善、群众政治觉悟逐渐提高,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结果。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含义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新时期我国要如何结合国家发展实际,开启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征程。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共产主义国家最先进的理论和国家发展理念,我国将其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一致、思想连贯,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复和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我国国情的有机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在“特色”二字,其实践历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阐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主要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也包括列宁主义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称之为马列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依靠的理论基础,是我党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我党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列主义与各个国家的革命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要结合本国国情合理运用马列主义指导社会建设,将马列主义原理应用于具体环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特征:时代性和实践性。时代性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产生,并且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经久不衰的。马列主义是时代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非常突出的,任何一种理论成果必须要经过多次社会实践才能验证其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不可分割,时代性寓于实践性之中,实践是永葆其生命力的泉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是指一些内容适合于无产阶级改革,特殊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个含义,“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是高度發展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指的是这种理论基础要适合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践的结果,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是没有终点的,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是发展中的政治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据。我国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永远不会结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是同步的。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知的不断加深,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定会日益完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1、邓小平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首先邓小平提出想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首先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含义和中心思想。1977年,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再次强调我党和人民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他指出中国人民要用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将共产主义事业推向胜利。

其次,邓小平主张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飞跃,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开创属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强调,真正的马列主义者必须要根据现在的情况,依托现有的资源,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凭着这种理论创新的胆识,邓小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冲破各种传统思想的束缚,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第三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江泽民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征程。

江泽民同志结合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当代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将社会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根据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3、胡锦涛同志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引导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升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提倡和谐平衡的发展理念,旨在进一步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等问题,指出了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之一。

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建设指导思想必然要跟随历史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全民为了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时,曾指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略思想,都要从实际出发,旨在解决不同阶段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相互贯通、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我党理论成果的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定要实现科学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五、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多年社会实践的产物,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演变是时代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能抛弃,但也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我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理论建设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银梅.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 改革与开放, 2014(08).

[2] 齐卫平.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之我见[J]. 江汉论坛, 2008(11).

[3] 赵健君.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准确定位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践与创新研究之三[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6).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方法论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2015年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